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管理在防范护理缺陷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春香  郝立新 《护理研究》2005,19(2):368-369
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协作性、不规律性、服务项目繁多等特点。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日趋提高,护理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它在医疗风险控制和医疗安全保障中起着重要作用。护理管理者应通过有效的护理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把缺陷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病人安全,防范意外事故,把护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护理环境。  相似文献   
2.
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理想方法。近年来,肾移植术发展迅速,肾移植例数逐年增多。终末期肾病患者术前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水盐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高血压、贫血、精神症状和心电图异常等,全身情况较差,而手术又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大,因此对麻醉期处理提出了较高要求,麻醉管理的成功,是保证肾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4.
恶性肿瘤脊柱转移可以造成脊柱不稳和截瘫。脊柱转移瘤治疗困难,疗效不佳,以往临床医师大多采用以支持疗法为主的方法进行治疗。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报告作者收治脊柱转移瘤12例,收到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4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手术结果的分析,探讨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效果。方法:48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外科手术后观察其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外科手术后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不仅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而且增加了生存信心。结论:对脊柱转移瘤患者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体征,脊髓受压情况结合生物力学选择合适的术式能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7.
肾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理想方法。由于尿毒症期肾病患者术前全身情况较差,而手术又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大,因此,对麻醉期处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将我院麻醉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受者情况:500例患者中,男性276例,女性224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原发病大多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他为多囊肾、糖尿病、肾盂肾炎、药物毒性等。术前高血压者占94%,血红蛋白(Hb)为60~95g/L,有心力衰竭史者16例,血糖偏高者36例,手术前1d均行血液透析,手术时间为2.5~4h。1.2供者情况:均为尸体肾,供肾热缺血时间为3~10min,冷缺血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骨软骨一体化多相支架并进行相关力学性能检测与生物学性能评估,为骨软骨缺损修复提供一种新技术与方法。方法以猪源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纳米级羟基磷灰石和海藻酸钠为原材料,按不同成分比例混合,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和物理化学法交联,制备以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为软骨层,海藻酸钠和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为中间层,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海藻酸钠和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为骨层的骨软骨一体化多相支架。通过大体观察、扫描电镜观察、Micro-CT观察、支架孔隙率和孔径测定、支架吸水能力测定、力学检测(压缩模量、界面间黏附强度)、生物相容性检测[MTT法检测鼠L929成纤维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情况以及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大鼠BMSC_s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对骨软骨一体化多相支架进行力学与生物学性能评价。结果大体观察及Micro-CT观察均显示支架各层间结合紧密,未出现明显不连续和相互分离。扫描电镜观察示,骨层结构相对致密,中间层与软骨层结构则比较疏松,各层内的孔隙结构相互连通且均具有立体多维性。支架软骨层、中间层、骨层孔隙率分别为93.55%±2.90%、93.55%±4.10%、50.28%±3.20%,骨层显著低于软骨层和中间层(P0.05),软骨层与中间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孔径分别为(239.66±35.28)、(153.24±19.78)、(82.72±16.94)μm,各层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软骨层、中间层、骨层亲水性分别为(15.14±3.15)、(13.65±2.98)、(5.32±1.87)m L/g,骨层显著低于软骨层和中间层(P0.05),软骨层与中间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缩模量分别为(51.36±13.25)、(47.93±12.74)、(155.18±19.62)k Pa,骨层显著高于软骨层和中间层(P0.05),软骨层与中间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软骨一体化多相支架每两层间结合紧密,其中软骨层与中间层的界面黏附强度为(18.21±5.16)k Pa,骨层与中间层的界面黏附强度则为(16.73±6.38)k 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7,P=0.537)。MTT法检测显示鼠L929成纤维细胞在支架上生长良好,GFP标记的大鼠BMSC_s在支架上生长分布均匀,显示支架材料无细胞毒性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骨软骨一体化多相支架各层间的性能各有侧重,实现了对正常骨软骨组织成分上与结构上的双重仿生,为进一步动物体内实验奠定了基础,有望成为骨软骨缺损修复与再生治疗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新型脱细胞动脉基质的制备方法,并分析评估其各项理化性能。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三联脱细胞程序,逐步去除动脉血管中的细胞和抗原成分。通过甲苯胺蓝、HE及天狼猩红染色和羟脯氨酸定量分析,对比脱细胞前后血管基质成分与天然半月板之间的差异;并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脱细胞前后动脉中DNA残留情况;通过MTT法考察材料经脱细胞程序后的毒性强弱以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将兔半月板细胞接种到脱细胞血管基质后培养,观察两者的相容性。结果三联脱细胞方法制备的牛大动脉基质的组织学染色结果与正常半月板类似,进一步胶原定量证实,材料经脱细胞后胶原含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通过Hoechst33258染色,未发现血管基质中细胞核和DNA残留;甲苯胺蓝及天狼猩红染色证实脱细胞血管基质支架可以很好地保留胶原成分;MTT结果显示脱细胞动脉基质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半月板细胞接种材料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脱细胞血管基质能很好促进细胞黏附,并诱导细胞的增殖。结论自主设计的脱细胞程序能完全去除主要抗原成分,无DNA及细胞碎片的残留,并保留了大部分细胞外基质成分、完整组织结构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对比性分析研究得出,在结构和成分上,脱细胞血管基质与半月板具有高度相似性,是未来非常有应用潜力的组织工程半月板支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CPM)体内力学刺激对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大动物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设计和制造能够适用于体内力学刺激羊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膝关节连续被动活动仪(CPM);将实验动物(山羊膝关节双髁负重区制造直径6 mm软骨缺损)分为三组:空白组:单纯缺损未植入修复组织;藻酸钙+骨膜+细胞组:藻酸钙复合自体软骨细胞凝胶植入软骨缺损区,自体骨膜覆盖缺损区;藻酸钙+骨膜+细胞+CPM组:藻酸钙复合自体软骨细胞凝胶植入软骨缺损区,自体骨膜覆盖缺损区,术后早期接受CPM锻炼。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2个月组仅包括CPM力学刺激组)取材,通过修复组织的大体、组织学观察及其评分比较3组软骨修复效果。结果藻酸钙复合软骨细胞能够较好地修复羊负重区关节面软骨缺损,将缺损修复的大体观察、组织学等结果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发现接受体内CPM力学刺激组效果最好,其修复组织中透明软骨比例最多,其次为藻酸钙+骨膜+细胞组。结论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CPM)体内力学刺激能够促进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大动物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