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HCVF蛋白对DC及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构建HCVF蛋白的表达菌株,并表达、纯化F蛋白;收集4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检测血清抗F蛋白抗体的阳性率;分离PBMC,并体外诱导分化DC细胞,用纯化的F蛋白刺激DC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表面CD69、CD80、CD95、CD95L的表达情况;用纯化的F蛋白刺激PBMC,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FNγ、IL-12、IL-4、IL-10的含量。结果成功克隆表达F蛋白,纯度较高(浓度0.8mg/mL,纯度大于90%);4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m清中特异性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为42.88%(18/42);F蛋白可诱导DC细胞表面CD69、CD80、CD95L、CD95明显上调.且丙型肝炎患者这些分子的表达水平明最高于健康对照组(t=2.824、3.707、4.788、3.550,P均〈0.05)。F蛋白诱导丙型肝炎患者PBMC产生的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4.583、3.708,P均〈O.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3.483、2.872,P均〈0.05)。结论丙型肝炎F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上凋DC细胞表面活化及凋亡分子.并可促进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2.
乙肝前S1抗原与HBV-DNA、HBe Ag(HBeAb)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亚光  楼大勇 《安徽医药》2007,11(5):444-444
目的 分析乙肝前S1抗原(PreS1-Ag)与HBV-DNA、HBeAg(HBeAb)的相关性,进一步探明前S1抗原检测对乙肝的诊断及肝炎活动、病毒复制依据的意义.方法 用前S1单克隆抗体对106例慢乙肝患者血清作前S1抗原的检测.结果 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标本中的检出率为91.2%,在HBV~DNA阳性标本中检出率为80.2%,标明前S1与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存在相关性,同时前S1抗原在两者阴性标本中也有一定的检出率.结论 血清前S1抗原检测可作为乙肝三系、HBV~DNA检测的一项重要的补充指标,联合检测将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2001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麻疹患者172例,其中110例(64.1%)并有肝功能损害,尤其成人麻疹肝损害情况较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患者女性,35岁,工人,反复胸闷、心悸、头晕伴阵发性晕厥十五年。临床诊断:慢-快综合征,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伴阿-斯综合征发作。因药物控制不满意,于1988年5月安装秦明公司Pinnacle101型心脏起搏器,术后间断服用异搏定或小剂量心得安控制过速型心律失常。门诊随访,病情一直稳定,起搏功能良好。1991年7月中旬,患者在做上肢活动时突感心前区疼痛伴心悸、头晕及右胸壁安装起搏器部位皮肤、肌肉搏动。急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频发房性早搏,起搏脉冲幅度较前明显减小,电信号仅有部分起搏心室,起搏器磁铁频率仍为72次/分,初步考虑起搏器不全移位收住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灵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灵芝汤。在第24、48、96周分别检测HBV-DNA、HBV-M及肝肾功能、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第24、48、96周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时两组患者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8、96周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CD3+、CD4+、NK细胞、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灵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能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合并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败血症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医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诊断为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合并败血症血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50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15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分别占54.0%、43.3%、2.7%,分离菌株前4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酿脓链球菌;药敏结果对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耐药较低的药物有碳青酶烯类、加酶抑制剂和万古霉素。结论导致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合并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中多药耐药菌常见,需对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以便临床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Peripheral blood and tumor-infiltrating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BERH-2 hepatoma-bearing rats were investiga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 and flow cytometry. Based on the above study, comparison of immunoregulatory action and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tumor were also done in vivo among several groups which received IFN, IL-2, 5-FU, combined immunotherapy (CI) or immunochemotherapy (IC),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hepatoma-bearing rats would undergo changes 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IC had multiple phased advantages against the tumor, such as improving immunity, eliminating immunosuppression and directly killing the tumor cells. It is a valuable therapeutic regime in hepatoma.  相似文献   
8.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治疗上缺乏突破性进展,尤其部分患者因拉米夫定停药后致重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更困难.作者应用膦甲酸钠短期抗病毒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辅助治疗老年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老年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按1:1比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 1.6mg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后再改为每天1次,疗程共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74.19%和51.61%。且治疗组CD3^+、CD4^+、NK细胞和CD4^+/CD8^+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胸腺肽α1可显著提高老年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并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63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和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MHD患者各个变量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363例MHD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者59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为16.25%;病原菌检出42株,革兰阴性菌25株,革兰阳性菌9株,真菌8株。年龄大、经股静脉穿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有糖尿病史均为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存在糖尿病史均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均<0.05)。结论年龄大、经股静脉穿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以及糖尿病为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