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针对清远市人民医院的经验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能否在全国推广的疑问,论述了“优质高效低耗”模式的特点及内涵,阐述了建立“优质高效低耗”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政策依据。指出,推行“优质高效低耗”模式必须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其中转变政府职能,放权给医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3.
严重的神经元丢失在许多神经元退行性变疾病中普遍存在.尽管坏死在神经元病理状态中占主导地位,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凋亡在诸如Huntington's病和Alzheimer's病以及HIV相关性痴呆等神经元退行性变疾病引起的神经元死亡中起重要作用[1,2].此外动物研究还显示凋亡在其他如休克、外伤、Parkinson's病、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疾病中起一定作用[1].然而,坏死和凋亡在神经元退行性变疾病的急性和慢性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疾病演化中的关系仍未明了.  相似文献   
4.
课程是什么?对于教育者而言,不难回答。但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言“熟知非真知”,人们对熟悉的事物,往往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其意义。对“课程”的认识亦是如此,即使早年成文的指导性文件,也有类似情况。比如《高等教育学》对课程的定义是:“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这一提法曾引起议论。有人认为,把课程理解为某种具体的学科或泛化为无边无际的各种教育影响,都是没有把握课程的质的规定性,是造成课程的概念内涵不清晰、外延不明确的原因。笔者赞同这个看法,并认为课程的概念内涵不清晰、外延不明确,将会影响课程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清远市地区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流行情况 ,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应用 Micro Scan Auto SCAN- 4、专用 NC2 1鉴定板检测 180例大肠埃希菌 ESBL s的产生和其体外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产 ESBL s大肠埃希菌阳性率 5 1.1% ,以儿科 (10 0 % )最高、重症监护病房 (81.8% )次之 ,对头孢菌素类、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呈多重耐药、耐药率 42 .4%~ 91.3% ,显著高于非产 ESBL s大肠埃希菌 (P<0 .0 5~ 0 .0 1) ;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具有高敏感性。结论 清远地区具有较高的产 ESBL 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 ,对于产 ESBL s大肠埃希菌应用亚胺培南、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等含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有效  相似文献   
6.
脾外伤的处理经过由全脾切除到刻意追求保脾,发展到了现在选择性保脾阶段。本院自1995年至2003年联合运用选择性脾动脉造影和栓塞介入技术对48例闭合性脾损伤患者施行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为解决肝、胆道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法,采用介入法,既能明确出血性质,又能成为治疗手段,且大大降低再次手术的死亡率。方法:采用选择性动脉造影法明确出血性质和部位后。行动脉栓塞和灌注垂体后叶素。结果:4例栓塞成功,6例灌注垂体后叶素成功,治愈率达100%。结论:介入法是诊治肝、胆道术后大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大脑皮层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徐国祥,丘瑞麟,郑少俊,郭光亚,周吉平,周世柱我院1993年6月试用胎脑皮质细胞移植治疗脑外伤或脑血管意外造成后遗症共5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人选择本组病人脑外伤后遗症4例,脑中风后遗症1例,年龄最小18岁,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放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近期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骨转移癌患者55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组1为联合组(放疗+榄香烯)30例,组2为放疗组25例;骨转移部位常规照射,剂量30Gy/2W;榄香烯给药方法,放疗开始每日经静脉给榄香烯500mg,共2~4周。结果治疗后4周内联合组临床疼痛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放疗组(90%VS 72%)(P〈0.05),且疼痛缓解时间提前,维持时间长;两组生活质量提高分别为80.4%和65.7%(P〈0.05),且生活质量改善时间长。结论榄香烯对骨转移癌疼痛有一定缓解作用,与放疗有协同作用;并能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