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调查河北省唐山某医院医护人员对HPV及其疫苗的认知、态度和接受性,探究全科医师和护士对HPV疫苗接种的看法,为HPV疫苗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基础。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自填式匿名方式调查唐山市某医院200名医护人员对HPV病毒及其疫苗的认知态度。结果:198名医护人员中,91.5%的医师和75.0%的护士曾经听说过HPV,53.2%的医师和47.7%的护士曾经听说过HPV疫苗,超过半数的医师和护士担心HPV疫苗的安全性(61.2%vs 65.8%)和有效性(59.6%vs 65.1),仅有23.4%医师和34.8%护士愿意接受该疫苗,53.1%医师和30.9%护士建议患者使用HPV疫苗,仅有30.0%左右医师和护士赞同让自己的子女接受HPV疫苗,65.3%医师和55.7%的护士建议满18周岁接种HPV疫苗。结论:医师和护士关于HPV病毒的认知水平较高,但不够全面,对HPV疫苗认知不足,多数医师和护士对HPV疫苗持观望态度。  相似文献   
2.
硫酸吗啡栓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硫酸吗啡栓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期间中重度癌痛患者132例纳入研究.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中男35例,女31例,平均年龄(52.8±11.9)岁,对照组中男4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2±10.9)岁.治疗组患者经肛门给予硫酸吗啡栓(20 mg)1枚和口服安慰剂1片,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吗啡片(20 mg)1片和经肛门给予安慰剂栓1枚.待患者再出现中度疼痛时,再第2次给药.每日用药剂量不超过100 mg,共给药7 d.评价硫酸吗啡栓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用目测划线分级法测定的疼痛强度分别为7.1±1.3和6.8±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用药后15、30 min及1.0、1.5、2.0、3.0、4.0、6.0 h的疼痛强度均较用药前下降.用药前疼痛强度和用药后各时间点疼痛强度的差值如下:第1次用药后,治疗组分别为0.80±1.33、2.09±1.77、3.27±1.92、4.14±2.05、4.26±2.13、3.70±2.09、3.27±2.11及2.88±2.35,对照组分别为0.74±1.41、1.97±1.93、3.15±2.11、3.82±2.16、3.95±2.13、3.52±2.12、3.00±2.19及2.70±2.23;第2次用药后,治疗组分别为0.92±1.37、5.35±1.53、3.05±1.94、3.38±1.85、3.70±2.02、3.52±2.00、3.05±2.06及2.84±2.22、,对照组分别为0.72±1.03、4.95±1.49、2.77±1.84、3.27±1.98、3.27±1.95、3.05±1.77、2.67±1.68及2.25±1.88.2组用药前后疼痛强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2组间疼痛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第1次用药后2 h镇痛的有效率均为71.21%,疼痛强度分别为2.74与2.86,用药后6 h疼痛强度均为4.12;治疗组与对照组第2~7天用药次数分别为2.54~2.97与2.52~3.03.2组用药后2 h和6 h的有效率、疼痛强度及用药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7.2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分别为呕吐(13.64%与9.09%),恶心(10.61%与10.61%),便秘(6.06%和7.58%),嗜睡(3.03%与6.06%),头晕(3.03%与6.06%),皮肤瘙痒(1.52%与1.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发生复视1.52%,肛门下坠1.52%;对照组发生呼吸抑制1.52%,指尖抽搐1.52%.结论:硫酸吗啡栓对癌痛的镇痛效果与硫酸吗啡片相似,是一种安全有效能良好耐受的治疗中重度癌痛的剂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选择煤矿井下接尘工人412人为调查对象(病例组与对照组各206人),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并收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5ml,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AT1R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间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EH的关系。结果AT1R基因多态性AA、AC、CC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分别为92.23%、7.77%、0.00%和86.41%、13.10%、0.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A、C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占96.12%、3.88%和92.96%、7.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试验未发现AT1R基因多态性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EH有关。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1岁。患者于2002年7月确诊为右肺癌、骨转移。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因右肺癌伴多发骨转移于2003年5月26日入我院。患者感胸背部、骨盆及右下肢持续疼痛,疼痛程度为重度(VAS评分10分)。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化疗7个周期肿瘤未得到有效控制,疼痛持续。交替使用吗啡注射液、美施康定等Ⅲ阶梯止痛药。患者自2002年11月开始使用一贴多瑞吉5mg 72h更换1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估唐山市妇产科医师对HPV及其疫苗的认知和态度,为HPV疫苗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问卷形式对300名唐山市不同医院的妇产科医师进行HPV及其疫苗认知、态度调查,统计分析结果。结果:257名调查对象中不同学历妇产科医师在HPV及其疫苗认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认知水平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有67.3%的妇产科医师担心HPV疫苗的安全性,仅31.5%认为该疫苗能有效预防宫颈癌,54.4%赞同政府承担疫苗费用,93.8%认为提高自身对HPV及其疫苗的认识对预防宫颈癌有用。结论:唐山市妇产科医师对HPV及其疫苗的认知不足,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学习,这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预防生殖器疣和宫颈癌的公共卫生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煤矿工人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的流行现状,探讨职业因素对血压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工作班制和预防煤矿工人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以开滦集团某矿参加健康检查的1 566名井下工人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结果检出高血压前期患者583人,患病率为37.1%;高血压患者830人,患病率为52.8%。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随年龄和工龄的延长而降低,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和工龄的延长而升高;掘进工高血压患病率最高,其次为采煤工,井下辅助工最低;三班倒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两班倒;上午班者高于下午班;工作时间>8h者高于≤8h者。结论倒班方式是该矿井下工人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的职业危险因素;工龄和工种是该矿井下工人高血压的职业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选择煤矿井下接尘工人为调查对象(病例组和对照组各206人),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并收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5ml,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比较两组间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EH的关系。结果 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TT、TC、CC基因型在病例组(51.5%、40.8%、7.8%)和对照组(51.9%、39.3%、8.7%)中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T、C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占71.8%、28.2%和71.6%、2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EH无关。  相似文献   
8.
IRESSA治疗化疗微效以上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化疗微效以上序贯给予IRESSA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5月至2005年2月.共有33例患者依次入组。既往接受化疗方案数不限,只要最后一个化疗方案疗效经确认在微效(MR)以上患者,则入组序贯给予口服IRESSA治疗,每日一次,每次250mg,持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结果:3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副作用。以入组基线检查结果为参照,总有效率(RR)为24.2%(8/33)(95%可信区间,11%~42%)。症状改善率为54.4%(18/33)(95%可信区间,25%-59%)。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TFP)6,5个月(范围:0.7~16.6),中位生存期(OS)为8.5个月(范围:2.1-18.0),1年生存率为36.4%(95%可信区间,20%~55%):本研究中出现的毒副作用多数较轻,且可逆。30.3%的患者出现了药物相关毒副反应。主要是Ⅰ、Ⅱ级毒副反应,只有1例患者同时发生了Ⅲ级的恶心、呕吐和Ⅳ级的腹泻。结论:化疗微效以上的患者序贯应用IRESSA的方案,生活质量良好,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其中90%以上都能继续巩固原有疗效,将近1/4患者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缓解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0mg硫酸吗啡栓治疗中重度慢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对照研究的方法,入选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共7个中心中、重度癌痛患者64例。分为2组:A组第1次给予硫酸吗啡栓10mg同时口服硫酸吗啡模拟片;第2次口服硫酸吗啡片同时给予硫酸吗啡栓模拟药。B组给药顺序与A组相反。分别纳入病例33例和31例。评价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均衡性良好,2组用药前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6.12±0.89)和(6.16±0.90),疼痛评分等级分别为(2.27±0.45)和(2.35±0.4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第1阶段疼痛起效时间分别为(42.93±27.30)min和(40.21±24.42)min,第2阶段疼痛起效时间分别为(40.80±23.63)min和(51.04±46.44)min,2组疼痛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1阶段疼痛最佳缓解时间分别是(110.07±72.92)min和(104.89±73.40)min,第2阶段疼痛最佳缓解时间分别是(112.33±82.08)min和(129.86±102.67)min,2组疼痛最佳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度及有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患者中共5例发生8次不良事件,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等。结论10mg硫酸吗啡栓经直肠给药对于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切,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与煤矿工人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29名某集团煤矿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中文版的OSI-R问卷进行职业紧张测评,同时测量收缩压、舒张压。采用Epidata 3.0建库,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煤矿工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1.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职业紧张和个体应变能力与高血压之间有关(P<0.05),而职业任务和高血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别按工作环境、工龄和是否倒班进行分层分析时发现,职业紧张与煤矿工人高血压发生有关(P<0.05);在血压水平上只有收缩压与职业应激有关(P<0.05),未发现舒张压和职业应激之间的关联(P>0.05);最后在控制除工作环境和工龄之外的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族史、吸烟饮酒习惯、体质量指数和工作环境、工龄、倒班类型、工种变动、工作时间是否>8h的混杂因素后,发现躯体紧张是煤矿工人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躯体紧张与煤矿工人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