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种肠道准备方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的影响。方法:将23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机械性肠道准备组(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 MBP)和联合组,联合组在MBP组基础上联合口服抗生素肠道准备(Antibiotic bowel preparation, ABP),比较两组间SSI发生率的差异;术后将患者根据SSI诊断标准分为SSI组及非SSI组,围手术期监测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白蛋白(Albumin, Alb)、降钙素原(Prcoalcitonin, 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等水平,分析两组间各血液指标对SSI的预测作用,并筛选出发生SSI的危险因素。结果:联合组SSI发生率低于MBP组(χ2=12.472,P<0.001)。由重复测量方差结果可得两组间PCT水平整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83,P<0.001),且术后第1、3、5 d...  相似文献   
2.
早期肠内营养在上消化道手术后病人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逐渐受到外科临床的重视."当胃肠允许时,应尽量采用EN"已成临床外科营养支持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我院近2年间共80例上消化道术后病人,按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根据术后测定营养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证实了EEN支持更有利于改善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缩短术后康复周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方法:将78例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分成肠内营养支持组40例和肠外营养组38例,比较两组营养指标、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7 d其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肠内营养在肠道功能存在的前提下,其优越性远高于肠外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 P N)25例,肠外营养(P N)+肠内营养组(E N)25例.分别于术后24h后给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其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N+E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小于PN组(P<0.05),且PN+EN组术后第8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和体重恢复较快(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行,较TPN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脏疾病患者吲哚菁绿(ICG)排泄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0年10月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32例肝脏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浆前白蛋白水平(PA)、凝血功能,联合应用Child分级、CTP评分,ICG在血浆中的15min滞留率,(ICGR15),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ICG在血浆中的清除率(ICGK)评价肝功能。两变量间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EHBF随着Child分级递增而下降(F=65.121,P〈0.05),ICGR15随着Child分级递增而逐级升高(282.133,P〈0.05)。在前白蛋白较高组ICGR15明显低于较低组(t=3.36,P〈0.05)CTP评分与EHBF呈负相关(r=0.851,P〈0.05),与ICGR15呈正相关(r=0.683,P〈0.05)。结论 ICG排泄试验能更准确反映肝脏储备功能,而且较PA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小剂量肠内营养(low doseenteral nutrition, L-E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小剂量肠内营养组(L-EN组)25例和常规剂量对照组(EN组)25例。分别于术后24 h后给予营养支持。观察患者前白蛋白、体重、淋巴细胞计数、胃肠道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前白蛋白、体重、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发生率L-EN组3例(12%), EN组9例(36%)。腹泻发生率L-EN组1例(4%), EN组3例(1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小剂量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行,即起到了营养作用,又不至于增加胃肠道负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5-氟尿嘧啶(5-Fu)是进展期胃癌化疗最基本的药物之一。基于5-Fu为主的化疗方案广泛应用于胃癌治疗。然而,单用5-Fu反应率仅为10%~30%。5-Fu代谢相关酶活性的个体差异影响着5-Fu在体内的代谢和5-Fu的治疗效果。本文就5-Fu代谢相关酶胸苷酸合酶(TS)、胸苷酸磷化酶(TP)在胃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对基于5-Fu为主的化疗方案效果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例1:男,40岁。因“车祸致腹部外伤3h,伴呕吐”收入包头市中心医院。入院后B超示:肝损伤,腹腔少量积液。次日腹部CT示:腹腔积液,右肾包膜下积液。剖腹探查证实胰腺头颈部断裂,右肾挫伤,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