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7年湖北省重点急性传染病聚集性/暴发疫情的分布特征,比较停课、隔离、健康教育、环境消毒措施在传染病暴发早期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效果。方法建立全省聚集性/暴发疫情主动监测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年湖北省重点急性传染病聚集性、暴发疫情的构成、场所分布等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疫情控制措施效果。结果2017年湖北省共监测发现重点急性传染病聚集性/暴发疫情1 128起。 聚集性疫情中,手足口病的比例最高(46.6%);暴发疫情中,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比例最高(46.1%)。 学校是疫情发生的主要场所(95.1%)。 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聚集性疫情中采取停课、环境消毒或健康教育能有效阻止暴发疫情的发生(OR停课=0.191,95%CI:0.116 ~ 0.314;OR环境消毒=0.505,95%CI:0.320 ~ 0.798;OR健康教育=0.395,95% CI:0.230 ~ 0.679)。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停课或健康教育措施能有效阻止暴发疫情的发生(OR停课=0.187,95%CI:0.111 ~ 0.314;OR健康教育=0.439,95%CI:0.233 ~ 0.825)。结论2017年湖北省重点急性传染病聚集性/暴发疫情主要为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为主的传染病,停课或健康教育是控制此类疫情效果最明显的措施,应首先推行,其他防控措施也需要相应并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湖北省各级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准备能力现状及其变化、地区差异性。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发文,以湖北省、市(州)、县设立感染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共计178家为研究对象,对2014—2016年间组织机构建设、队伍与人员构成、一案三制建设、演练与培训、应急保障等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各片区医院数量与级别和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95%以上的医院成立了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设置了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部分片区对"一案三制"的制定和修订显滞后。物资储备、演练、培训次数、天数和参与人数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媒体沟通意识普遍有所提升但是能规范开展公众宣传和媒体沟通以及培训的医院比例仍较低。结论湖北省医疗机构应急系统应急组织机构建设、队伍人员、物资储备等已有显著提升,但发展不平衡,三级医院优于二级医院,应急资金投入、部门信息共享、培训、公众宣传与媒体沟通等方面仍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1971—2011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湖北省1971—2011年历年传染病统计报表和人口资料,利用Excel、SPSS13.0和MapInfo软件进行图表和数据的统计处理。结果 1971—2011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波动在0.28/10万~49.50/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7.9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48/10万,平均病死率为5.91%。41年出现2个明显发病周期,1988年之后发病率趋于稳定。41年间,湖北省HFRS秋冬峰(10月~次年1月)和春夏峰(3月~6月)发病例数的比值发生了2次较为明显的改变。1971年至1982年,比值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为5~10;1982-1986年,比值由最大值9.1下滑至2.2;1987-1995年,比值维持在2~4;1996-2009年,比值在1左右波动。70年代,疫区主要分布于武汉及其周边地区,随后高发疫区有所转移,现主要集中在襄阳、荆门、荆州的某些局部区域。在人群分布上,历年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为主。随着时间推移,40~59岁和60岁及以上者发病人数所占比例逐渐增高,15~39岁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结论 1971—2011年,湖北省HFRS发病率经过两个发病周期之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流行季节性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发生转变,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人数的差距缩小。疫区也发生变迁。疫区类型可能由以姬鼠型为主向混合型演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肺炎是全球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死因之一,但中国的肺炎疾病负担还知之甚少,因为很多数据资料都是以非英文文献的形式发表的.方法 系统回顾了中国大陆关于肺炎发病率与死亡率的中文和英文文献,这些研究都是具有第一手数据的研究,1985-2008年有37篇论文符合纳入标准.结果 各项研究的质量差异较大.5岁以下儿童肺炎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2001 - 2015年湖北省监测资料,了解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1 - 2015年湖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年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HFRS病例资料及哨点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1 - 2015年湖北省累计报告HFRS病例4 943例,死亡139例,平均发病率0.5642/10万,平均病死率3.04%。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病死率在2005年和2013年出现2个高峰,近2年呈下降趋势。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比例总体虽偏低(21.07%),但2011 - 2015年有明显增加(49.30%)。病例主要分布在我省中部的农村地区,地貌主要为平原和丘陵。全省每年发病呈明显的春夏季(4 - 7月)和秋冬季(10月至翌年1月)2个季节高峰,两峰总体差异不大,近2年差异逐渐缩小。男女性别比为2.85∶1,40~59岁年龄组病例最多(49. 75%);在2004 - 2015年报告病例中,职业以农民最多(75.87%)。宿主动物以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平均鼠密度居民区高于野外,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1.345,P<0.001);秋季高于春季,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0.972,P<0.001);全省平均发病率与鼠带毒率之间有很高的线性相关性(r = 0.985);病原学监测黑线姬鼠检出以汉滩病毒为主,褐家鼠为汉城病毒。结论 发病率与鼠带毒率密切相关。湖北省为HFRS混合型疫区,病例分布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特点,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011年11月湖北省部分地区麻疹发病率突然升高的原因。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湖北省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麻疹发病率突然升高的w市和H市所有麻疹病例, 通过查阅预防接种证了解病例麻疹疫苗接种史, 并估算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运用病例交叉研究, 电话调查监护人, 了解病例在麻疹发病前7~21d(潜伏期内)和发病前37~51 d内就诊情况。结果调查两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40例, 其中<8月龄和8~17月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分别为69/10万和72/10万), 其他年龄组发病率为0-5.8/10万。8~17月龄婴幼儿麻疹疫苗估算接种率<75%, 18月龄至3岁组接种率<90%。58%的病例在发病前7~21 d内有就医史, 而发病前37~51 d内去医疗机构的病例占14%(RR=5.4, 95%CI:2.1~14.O)。结论在麻疹疫苗接种率不达标的情况下, 儿童的医院暴露可增加麻疹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基于RNP复合体的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方法 将人源pol Ⅰ启动子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和原核质粒pUC18,获得pol Ⅰ/pol Ⅱ双启动子表达载体pCHBW和pol Ⅰ单启动子表达载体pPol IR;来源于禽流感病毒H5N1湖北分离株A/Chicken/Hubei/489/2004的基因被克隆到pCHBW上,获得pCHBW-PB2、pCHBW-PB1、pCHBW-PA、pCHBW-NP;将荧光蛋白基因置换NA基因的编码区进而克隆到pPol IR上获得pPol IR-NA (EGFP);这些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并观察荧光.结果 所构建的载体均经酶切和测序验证正确.pCHBW-PB2、pCHBW-PB1、pCHBW-PA、pCHBW-NP和pPol IR-NA (EGFP)共转染293T细胞后能观察到绿色荧光,Western-blot实验证实被转染的293T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结论 基于RNP复合体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成功,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湖北省2013年布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与就诊经过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个案调查问卷对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中布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就诊机构及结果开展回顾性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级别医院布病诊断情况和不同就诊次数的发病至就诊间隔情况。结果湖北省2013年布病病例男:女为4.38∶1,平均年龄为44±15岁,90.70%有羊只接触史,39.47%在春季发病,95.33%病例有发热,持续2~90 d,95.50%主动就诊,县级医院布病就诊确诊率14.29%,省级医院82.76%。结论湖北省布病病例以成年男性为主,接触羊只是暴露因素,县级医院以下布病诊断率低,误诊多,建议要加大高危人群的健康干预和提高县级以下医务人员布病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轻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及就诊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手足口病防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单纯随机抽取开封市102例手足口病病例开展病案和电话调查,对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就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以发热(78.43%)、出疹(99.02%)多见;57.84%可见精神差、惊颤、呕吐、咳嗽等其他症状;37.25%出现病毒性脑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和合并症。重症与轻症病例相比最高体温较高(t=3.86,P〈0.05)、先发热后出疹的较多(χ2=4.96,P〈0.05)、可见嗜睡、肢体肌阵挛等特有症状且出现较晚,首诊不易确诊(χ2=12.77,P〈0.05)。首诊医院中,县及县以下医院就诊率重症高于轻症(χ2=16.32,P〈0.05),但确诊率重症低于轻症(χ2=5.27,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早期症状不典型,县及县以下基层医院易误诊。建议开展基层医务人员手足口病诊治技术培训,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诊断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ARS的临床特点及其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宜昌地区9例SARS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SARS病人2例,"疑似"SARS7例;全部病例均有到过疫区的经历.传播途径以呼吸道近距离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有呈局部的群体性发病和家庭聚集性的规律.临床表现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伴咳嗽、乏力、疲倦、肌肉酸痛、头痛、关节酸痛、乏力等.肺部体征不明显,血白细胞总数不高,X线胸片检查呈斑片状浸润影.结论SAR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综合治疗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