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导致产妇发生产褥期乳腺炎(PM)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20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成都市某三甲妇女儿童医院分娩,并进行产后42 d随访的1 16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后42 d内是否发生PM,将其分为PM组(n=103)与对照组(n=1 059)。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产褥期乳腺炎相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以下简称为《调查问卷》),联合《中国简式心理状态剖面图(POMS)量表》(以下简称为《POMS量表》),分别对2组产妇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产妇一般人口学资料、妊娠及疾病、药物使用、母乳喂养、饮食及生活习惯等10个维度,共计50个条目。《POMS量表》包括心理焦虑等7个维度,共计40个条目。对2组产妇《调查问卷》条目及《POMS量表》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病例收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科研伦审2021(29)],并与研究对象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产妇的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本研究纳入产妇的PM发生率为8.9%(103/1 162),产后第3、4周PM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7%(31/1 162)与2.4%(28/1 162)。②本研究2组产妇围生期补充铁剂及口服益生菌占比,乳头皲裂程度、吸奶器使用时间及频率、乳头保护罩与乳头保护霜使用频率构成比,哺乳衔接姿势正确率,哺乳时乳房疼痛程度、哺乳内衣穿戴率等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M组产妇《POMS量表》焦虑评分为(7.1±5.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4.1)分,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0、P=0.001)。④将上述影响产妇发生PM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素,并结合已有研究结果与临床经验,纳入10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围生期补充铁剂(OR=3.351,95%CI:1.949~5.758,P<0.001),乳头皲裂(OR=3.564,95%CI:1.909~6.654,P<0.001),吸奶器使用频率>1次/d(OR=5.102,95%CI:1.047~24.876,P=0.044),乳头保护霜使用频率>1次/d(OR=2.147,95%CI:1.156~3.987,P=0.016),哺乳衔接姿势不正确(OR=2.311,95%CI:1.202~4.445,P=0.012),穿戴不舒适哺乳内衣(OR=2.322,95%CI:1.008~5.347,P=0.048),不穿戴哺乳内衣(OR=3.516,95%CI:1.821~6.789,P<0.001),焦虑评分高(OR=1.073,95%CI:1.007~1.143,P=0.029),均为导致产妇发生PM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围生期口服益生菌(OR=0.110,95%CI:0.025~0.478,P=0.003)是其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通过制定临床干预措施,指导产褥期产妇纠正不正确行为,如围生期补充铁剂、吸奶器与乳头保护霜使用不当,哺乳内衣穿戴及哺乳行为不规范等,提倡产妇围生期口服益生菌,缓解产妇焦虑情绪,对预防产妇PM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酒精是全世界最常用且已被公认的成瘾物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饮酒相关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亦急剧增加。酒精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会对人体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介绍酒精成瘾对组蛋白修饰的作用及其机制,有助于读者了解酒精成瘾的发生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的长期神经适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应用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后发生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人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包括护理风险干预、心理护理干预、用药护理干预、饮食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病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8d±1.77d、6 145.23元±201.29元及90.72分±4.47分;观察组为6.36d±1.64d、5 062.78元±180.31元及94.58分±4.84分。观察组病人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升护理满意度,有助于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妇幼保健机构产科护理人员自身母乳喂养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母乳喂养现状,同时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成都地区妇幼保健机构产后两年内已离乳的护理人员94例作为研究对象,填写自行设计编制调查问卷《护理人员自身母乳喂养行为及知识调查表》。结果:护理人员持续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仅占53.19%,因工作原因暂停母乳喂养占58.51%,其中以临床工作忙无哺乳或挤奶时间为主要原因,占45.45%,家人对哺乳期护理人员母乳喂养支持平均分为(2.70±0.49)分,处于中等水平。结论:妇幼保健机构护理人员母乳喂养现状不容乐观,哺乳期护理人员因临床护理工作原因导致护理人员过早断奶占主要原因,应关注哺乳期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哺乳存在的困难,改善护理人员自身母乳喂养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7.
正随着中医药科研的发展,动物实验越来越显示出重要地位,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动物实验报告在各期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有研究[1]显示国内中医药动物实验报告存在较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虽然目前中医药动物实验报告尚无标准,但2010年由国际实验动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药物洗脱支架时期,各种介入治疗手段的进步使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抗血小板降级策略兴起.多项研究表明缩短双抗时程安全有效,但后续持续使用阿司匹林有较大的出血风险,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早期单药抗血小板策略可以较好的平衡出血与缺血风险,并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但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美沙酮门诊中苯丙胺滥用者的冲动性人格特点,为门诊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Barratt冲动量表(BarrattImpulsivenessScale,BIS Ⅱ) 及自制合成毒品滥用情况问卷对118
名美沙酮门诊中的苯丙胺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狋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女性滥用者评
分分别为MI54.16±18.89、AI52.26±12.72、NI56.07±12.11、总分54.17±11.96,均高于男性滥用者
(MI45.07±17.59、AI47.92±17.04、NI55.89±16.65、总分49.63±12.27),且男女间行动冲动(MI)
分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滥用时间、剂量、频率、渴求程度等与量表评分没有相关性
(犘>0.05 );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与认知冲动分量表评分有关(狉= -0.965,犘=0.035),使用新型
毒品后发生性行为的频率与行动冲动分量表评分有关(狉=0.839,犘=0.001)。结论 美沙酮门诊中苯丙
胺滥用者的冲动性人格特点存在性别差异;冲动程度的高低与苯丙胺滥用的严重程度间没有发现相关性;
冲动程度与苯丙胺滥用者的某些性行为特征有关。
关键词:美沙酮维持;苯丙胺类滥用;Barrett冲动量表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430 04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纤方颗粒抗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对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经气管插管灌注盐酸平阳霉素1mg/kg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随机分入模型组、泼尼松组和肺纤方组,每组24只;15只雄性Wistar大鼠经气管插管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假手术组。造模后24h开始常规灌胃给药.泼尼松组给予醋酸泼尼松5mg/kg.肺纤方组给予肺纤方颗粒1.25g/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分别于第14、28、45天取材,假手术组每批5只,其余各组每批8只。检测其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中TGF-β1和PDGF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比较,在第45天时病理检测显示肺纤方组肺间质纤维化的程度较轻;血清TGF—β1和PDGF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两种因子水平升高。第45天时升高最明显,并高于假手术组(P〈0.05)。肺纤方组与泼尼松组的TGF-β1变化与模型组相似(P〉0.05),两组间TGF—β1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纤方组PDGF水平在第14天时与其余各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然后持续下降,至第45天与假手术组接近(P=0.792);而模型组和泼尼松组PDGF水平皆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第45天时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肺纤方有一定的减轻盐酸平阳霉素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血清PDGF水平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