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TBS诊断系统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642例查体病人的宫颈涂片进行分析,研究宫颈良性病变和癌前病变及癌变在正常人群中的的发病率。方法:应用TBS系统对兰州市某大型商场30~51岁妇女642例行子宫颈涂片,显微镜下阅片,作出诊断,并对SIL以上的病例行阴道镜下活检术,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正常582例,异常60剜,全部病例中仅1例漏诊。结论:TBS诊断系统与病理和临床诊断趋于一致,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POT法检测了36例妇卵巢癌患者及10名健康体检妇女外周血中INF-γ+细胞与IL-4+细胞频度。结果: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呈现Th2亢进趋势,且这种变化随临床期别的升高而更加明显。结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调,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评价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宫颈癌患者于放疗前或放疗过程中,以及部分Ⅱa期以前患者术前采用动脉灌注化疗和介入栓塞治疗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06年12月来我科进行介入化疗的Ib—Ⅲa宫颈癌患者31例,评价介入效果,观察并发症并定期随访。结果31倒治疗的患者中,Ib—Iib期15例,经-2次介入治疗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4例,次广泛子宫切除11例;Ⅲ期宫颈癌16例,放疗过程中出血7例,治疗后放疗得以继续进行。其余9例于治疗后常规进行放疗,效果较好。结论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可作为宫颈癌患者术前及放疗过程中的新辅助化疗手段,应用前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生儿水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正常分娩新生婴儿(1~7天),50例为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比较新生儿奶摄入量、新生儿黄疸消退和睡眠变化的情况。结果:水疗后奶摄入量、黄疸消退和睡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可使奶摄入量增加,黄疸达到高峰的时间晚于对照组,黄疸的高峰值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至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建立规律的睡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与普通型前置胎盘对孕妇的危害性,以提高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认识,预防产后出血和围生期子宫切除的发生。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共收治前置胎盘孕妇134例,选取其中凶险型前置胎盘16例为凶险组,随机选取30例同期收治的普通型前置胎盘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凶险组阴道出血量为(600±115)ml,对照组为(550±130)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凶险组经阴道分娩6例,胎盘粘连3例,发生产后出血4例,出血量(1000±205)ml;对照组中经阴道分娩者10例,发现胎盘轻度粘连2例,发生产后出血5例,出血量(600±150)ml。胎盘粘连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t=11.32,P均〈0.05)。凶险组剖宫产10例,发现胎盘粘连4例(25%);产后出血6例(60%),出血量(1200±225)ml,行宫腔填塞纱条2例,无子宫切除者。而对照组中,剖宫产20例(66.7%),产后出血5例(25%),出血量(800±125)ml,行宫腔填塞4例,无一例行子宫切除。剖宫产情况比较:两组剖宫产率,胎盘粘连、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或t值分别为10.3、4.27、5.64、3.442,P均〈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率低,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发生率相对高。一旦发生要引起高度重视,合理的期待治疗、重视围术期处理及产后出血抢救等环节,从而预防术中出血及降低围生期子宫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总结6例子痫并发脑梗死所致皮质盲病例,探讨其诊治方法及治疗中存在的不足。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产科收治的6例子痫并脑梗死导致皮质盲病例的诊断及处理经过、治疗结果和产后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入院后经过完善相关检查,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控制子痫后,行剖宫产终止妊娠;1例患者因以失明、颅压高为首发症状,考虑"脑梗死"收住神经内科,并发子痫抽搐后转至产科,最终行剖宫产终止妊娠。4例获得存活新生儿,经儿科治疗后,结局良好,2例新生儿死亡。结论:子痫是颅内出血的常见原因,皮质完全损害出现皮质盲,终止妊娠是最基本的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产后大出血评价及其处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1995年1月~2004年12月10年间分娩的7 65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认定产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1 000 ml和/或需输血才能稳定血液动力学的情况为产后大出血。结果:在7 650例中,18例符合产后大出血标准,占0.24%,引起产后大出血的原因产时及产前高危因素均存在。结论:产前识别高危孕妇,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对降低产后出血引起的孕产妇死亡作用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宫颈癌患者于放疗前或放疗过程中,以及部分Ⅱa期以前患者术前采用动脉灌注化疗和介入栓塞治疗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06年12月来我科进行介入化疗的Ⅰb~Ⅲa宫颈癌患者31例,评价介入效果,观察并发症并定期随访。结果31例治疗的患者中,Ⅰb~Ⅱb期15例,经1~2次介入治疗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4例,次广泛子宫切除11例;Ⅲ期宫颈癌16例,放疗过程中出血7例,治疗后放疗得以继续进行,其余9例于治疗后常规进行放疗,效果较好。结论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可作为宫颈癌患者术前及放疗过程中的新辅助化疗手段,应用前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女性盆腔结核并腹水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原因剖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结核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误诊的12例女性盆腔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结果:本组女性盆腔结核以腹部胀痛、盆腔包块、月经失调等为主诉就诊,结核菌素试验、腹水查抗酸杆菌均阳性,B超检查示盆腔有中到大量积液,6例盆腔可探及包块,腹部X线检查均未见异常.病初均误诊为卵巢肿瘤,经腹腔镜及剖腹探查证实盆腔结核8例,输卵管并卵巢结核2例,卵巢结核、输卵管结核并子宫内膜结核各1例.结论:结合病史,综合应用各种医技检查手段,必要时通过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术进行诊断,可提高女性盆腔结核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原因产后大出血的盆腔动脉造影征象。方法 收集 10例产后大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盆腔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并与临床资料对比。结果 5例宫缩乏力性出血的造影征象为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明显造影剂外溢,呈不规则结节状,或片状,或弥漫性外溢; 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造影可见原子宫切口部位片状或条索状或团状外溢的造影剂;2例软产道裂伤者,造影显示子宫动脉上行支显现清晰,一侧或两侧的子宫动脉下行支有明显片状造影剂外溢; 1例子宫血管畸形造影显示左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的一个分支明显增粗,造影剂直通宫腔。结论 不同原因产后出血的盆腔动脉造影有其特殊的影像学征象;盆腔动脉造影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辅助检查,可以为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提供更为准确、更为直观的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