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亚砷酸钠(NaAsO2)对人肝细胞株Chang liver的氧化应激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F)比色法检测NaAsO2(0、0.1、1、5、10、20、30、50、80、100、200 μmol/L)对Chang liver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利用黄嘌呤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0.1 μmol/LNaAsO2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强(P<05);10~200μmol/L NaAsO2浓度范围内,细胞活力随NaAsO2浓度升高而下降(P<0.05).在0~30 μmol/LNaAsO2浓度范围内,随着NaAsO2浓度的增高,细胞内ROS水平升高(P<0.05),SOD活力降低(P<0.001),MDA含量升高(P<0.001).结论 氧化应激可能是NaAsO2对Chang liver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辽宁省近5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了解省内农村环境卫生情况变化趋势。方法2014—2018年选取辽宁省14个市的16个县、90个乡镇、320个行政村,共计1600户农村家庭为监测户,收集辽宁省农村环境卫生相关数据。结果种植业为监测点主要经济来源,监测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比例呈上升趋势;集中式供水和井水为主要家庭饮用水类型,喝开水为主要家庭饮用水习惯;监测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多为填埋,家庭污水随意排放现象较为严重(χ^(2)=16.27,P<0.01);监测户垃圾丢弃地点以垃圾箱/池为主。监测点灭鼠工作5年间呈下降趋势(χ^(2)=47.95,P<0.01);土壤蛔虫卵检出比例逐年递减。2014—2018年监测点土壤样品中铅、镉和铬含量M(P_(25),P_(75))分别为19.30(11.88,29.78)、0.17(0.09,0.28)和48.66(32.40,69.70)mg/kg。土壤铅、镉、铬的总体合格率分别为97.6%、83.4%和99.0%。结论辽宁省农村环境卫生仍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需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和排放的规范化,今后应重点关注土壤镉和铅污染。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半胱氨酸(Cys)、维生素C(VC)和亚铁离子(Fe2+)等常见还原性物质对五价无机砷[As(Ⅴ)]的还原作用及特点。方法模拟体内环境建立还原体系[37℃、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3μmol/L As(Ⅴ)、60mmol/L巯基化合物(GSH和Cys)、0~30mmol/L VC、0~40mmol/LFe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PLC-HG-AFS)检测各种反应过程中的三价无机砷[As(Ⅲ)]和As(Ⅴ)。结果As(Ⅴ)还原率和As(Ⅲ)生成率随GSH浓度增加(0~60mmol/L)而增加;当GSH浓度为60mmol/L时,As(Ⅴ)还原率和As(Ⅲ)生成率达到峰值;随着GSH浓度继续增加(60~80mmol/L),As(Ⅴ)还原率和As(Ⅲ)生成率反而下降;巯基化合物中的巯基(-SH)在还原As(Ⅴ)过程中起关键作用,60mmol/L的-SH反应30分钟后As(Ⅴ)还原率达到60%,As(Ⅴ)还原率与-SH的具体存在形式(GSH或Cys)无关;单独VC或Fe2+不能还原As(Ⅴ),但是当VC浓度大于10mmol/L或Fe2+浓度大于20mmol/L时,可以增加60mmol/L的-SH的还原作用(P<0.01)。结论巯基化合物中的-SH可以非酶促还原As(Ⅴ),VC和Fe2+可以增强-SH的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内蒙古高砷病区不同浓度饮水砷暴露人群尿中各种形态砷代谢物和总砷(total arsenic,TAs)含量.方法 于2004年10月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抽取病区(A村:水砷浓度为240μg/L;B村:水砷浓度为160μg/L;C村:水砷浓度为90 μg/L,D村即对照组:水砷浓度<5μg/L)人群尿样,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尿中各形态砷代谢物和TAs含量.结果 随着饮水砷暴露浓度的增高,人群尿中无机砷(inorganic arsenic,iAs)、甲基砷(monomethylarsine,MMA)、二甲基砷(dimethylarsine,DMA)和TAs含量均增高(P<0.05).暴露于相同水砷浓度的条件下,尿中iAs、MMA、DMA和TAs含量以及一甲基化率(primary methylation index,PMI)和二甲基化率(secondary methylation index,SMI)在不同性别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各暴露组成人和儿童尿中PMI和SMI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成人和儿童(P<0.05);240μg/L组成人尿中PMI和SMI水平显著低于90和160μg/L暴露组(P<0.05);240μg/L组儿童尿中PMI水平低于160μg/L组儿童(P<0.05),各暴露组儿童尿中SMI水平顺序为160μg/L组>90μg/L组>240μg/L组(P<0.05);各暴露组中儿童尿中SMI水平均高于相应的成人(P<0.05).结论 饮水中高砷暴露可能降低人群对砷的甲基化能力.相同饮水砷暴露水平,男女对砷的甲基化能力无差别,儿童二甲基化能力高于成人.低水平砷暴露可能诱导儿童对砷的二甲基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山阴县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用水中砷与微量元素的分布特点.方法 于2006年3月采集山阴县四里庄及上河西两砷病区饮用水水样,以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PLC-HG-AFS)检测水砷含量、价态及形态,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水中砷及微量元素含量.结果 检测水样63份,水砷超标率为39.68%;水砷以无机砷为主;超标水样中三价砷占无机砷的56.17%;29份水样微量元素分析发现部分水样砷、铁、锰、汞、硒、铅超标,其中铁和锰超标率均为55.17%;HPLC-HG-AFS与ICP-MS两种方法对总砷的检测结果经配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P>0.10).结论 山阴县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用水砷污染严重,已不适于饮用;饮水中部分微量元素超标,可能加重砷中毒.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10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微波治疗仪,在鼻内窥镜下行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慢性饮水型砷暴露对人体DNA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慢性饮水型砷暴露及暴露时间对人体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108名慢性饮水型砷暴露居民和75名对照居民进行调查;采用队列研究对64名慢性饮水型砷暴露者分别于砷暴露7年和9年时进行调查.用ELISA法测定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砷.结果 横断面研究中,砷暴露组尿砷中位数为484.17 mg/kg Cr,对照组为13.80 mg/kg C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66,P<0.01);儿童、成人尿8-OHdG中位数分别为16.60、21.88 mg/kg Cr,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10.50 mg/ks Cr)和成人(9.11 mg/kg Cr),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49、6.913.P<0.01);暴露组儿童8-OHdG水平明显低于成人(t=-1.997,P<0.05).队列研究中,砷暴露7年时尿砷中位数为461.31 mg/kg Cr,暴露9年时为422.90 mg/kg Cr,二者比较未见明显差异(t=-0.250,P0.05);砷暴露9年时儿童与成人尿8-OHdG中位数分别为23.46、24.30 mg/kg Cr,与暴露7年时(14.29、18.38 mg/kg Cr)比较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2.949、-3.055,P<0.01).结论 慢性饮水型砷暴露可导致机体DNA氧化损伤.在一定时期内,机体DNA氧化损伤可能随砷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体摄入海苔后尿中不同形态砷化物随时间的排泄情况,为判定和评价海苔中砷化物的形态和在体内的代谢与排泄规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氢化物发生-超低温捕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尿中砷代谢产物的形态与含量.结果 男性食用海苔后12 h,尿中无机砷(iAs)浓度增高(P<0.05);12,24,36h尿中二甲基砷(DMA)浓度增高(P<0.05);甲基砷(MMA)浓度在食用海苔前后未见明显改变.女性食用海苔后的9,12,36 h,尿中iAs浓度增高(P<0.05);5,24 h尿中MMA浓度增高(P<0.05);3~72 h尿中DMA浓度均增高(P<0.05).男女在食用海苔前后尿中三甲基砷(TMA)浓度均未见明显变化.结果 人体对海苔中的砷化物代谢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对砷的代谢与排泄速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饮用水中形态砷化物水平,为地砷病防治和科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西、安徽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地砷病病区采集高砷井水水样,高压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种形态砷化物。结果地砷病病区饮用水的形态砷化物主要是3价的无机砷(iAs^Ⅲ)和5价的无机砷(iAs^Ⅴ),含有机砷量很低。安徽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水样中iAs^Ⅲ明显高于iAs^Ⅴ,分别占总砷的85.2%(297.07μg/L)和73.4%(103.45μg/L),97%(27份)和80%(48份)的受检水样中iAs“占含总砷量的60%以上;山西省水样iAs^Ⅲ和iAs^Ⅴ水平差别不明显。结论不同地砷病病区水体形态砷化物水平和分布存在差异,在对饮用水中总砷测定的同时,有必要测定和分析形态砷化物iAs^Ⅲ和iAs^Ⅴ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