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与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CN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 结果 4.44%(2例)有明确鸽子接触史,22.22%(10例)合并有艾滋病,28.89%(13例)合并有肺结核、肝病等其他基础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36/45,80%),发热(31/45,68.89%),恶心、呕吐(15/45,33.33%),复视、视力下降(3/45,6.67%),意识障碍(4/45,8.89%),抽搐(2/45,4.44%),听力下降(1/45,2.22%),脑膜刺激征阳性(11/45,24.44%)。80%(36例)出现高颅压,20例脑脊液压力大于300 mmH2O。脑脊液检查显示颅内压升高,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呈现一高二低现象;20例患者脑脊液培养阳性,分离菌株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较高;45例患者中,18例给予AmB联合5-FC治疗,12例接受AmB联合氟康唑治疗,4例接受氟康唑+5-FC治疗,8例单用AmB,3例单用氟康唑治疗,治愈24例,好转2例,有效率57.78%。 结论 CNM患者主要以颅内高压为特点,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应及时行腰穿,反复行脑脊液涂片及培养明确诊断,隐球菌对多种抗真菌药敏感,临床可个体化采用AmB、氟康唑(或)5-FC的联合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草血竭纯化部分对于小鼠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方法采用滴鼻法建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通过灌胃途径给予不同剂量的草血竭,以给予奥司他韦者为阳性对照,以未给予药物者为病毒对照组。观察14d内小鼠生活状态,计算小鼠肺指数,检测肺组织内流感病毒核酸相对量和病毒滴度。结果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0-6。阳性对照组和草血竭高、中剂量组小鼠的存活率均为100%,平均生存日数均为14d,草血竭低剂量组小鼠的存活率为42.86%,平均生存日数为9.14d,而病毒对照组小鼠的存活率及平均生存日数分别为0和3.57d。不同组别小鼠平均生存日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3,P=0.02);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小鼠平均生存日数均高于病毒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和草血竭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及病毒对照组肺指数分别为:(0.84±0.07)%、(0.81±0.07)%、(0.84±0.10)%、(0.84±0.10)%和(1.42±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病毒核酸相对量分别为:0.37±0.11、0.42±0.06、0.42±0.06、0.65±0.19和1.0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病毒滴度分别为:2.49±0.12、2.35±0.29、2.43±0.15、2.46±0.12和2.8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阳性对照组和草血竭各剂量组的肺指数、肺组织内流感病毒核酸相对量和病毒滴度均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而阳性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草血竭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血竭纯化部分在体内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改善甲型H1N1流感小鼠的肺组织的病变,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脑型疟疾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总结经验,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调查并分析1996。2005年收治的13例脑型疟疾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脑型疟疾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抽搐,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死亡5例。结论在疟疾流行区或曾在疫区住宿的发热患者,特别是出现意识障碍及血小板减少者,应作血涂片仔细找疟原虫,以提高早期诊断率。青蒿素类药蒿甲醚及青蒿琥酯是抗疟原虫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4.
林锋  吴涛  符健  吴彪  邱平  许小珍  蔡笃运  贾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9,9(4):646-647,662
目的观察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为两组,治疗组20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治疗,对照组17例患者仅内科综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6~8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HBV DNA。如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或缓解,上述检查结果恢复者判断为有效,反之为无效。结果治疗组20例患者治疗有效14例,有效率为70%,对照组17例患者治疗有效6例,有效率为35.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6~8周治疗后患者血清ALT、TB和HBV DN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LB和PTA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经6~8周治疗后患者血清ALT、TB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ALB和PTA较治疗前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0.5mg/d治疗6~8周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患者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收集本科室2021年1月1日到2023年12月31日60例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21—2022年收集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2022—2023年收集的30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ERAS组。ERAS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对两组术后的指标、HSS膝关节评分、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ERAS组出院时HSS膝关节评分为(73.47±7.48)分、关节活动度为(14.53±2.24)分;3个月HSS膝关节评分为(81.10±5.13)分、关节活动度为(15.07±1.98)分,ERAS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首次进食时间(3.62±1.08)小时、首次排尿时间(3.78±1.01)小时、NRS评分(2.60±0.72)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57±1.48)天、住院时间(12.07±2.78)天,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许小珍  苏林光  贾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5,5(3):499-499,557
类鼻疽假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其败血症临床报告少见。1996年11月20日-2002年11月25日期间,海南省人民医院共收治类鼻疽假单胞菌败血症21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结核病发病率位居全球第2位,也是世界第一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大国[1]。由于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而该类药对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特别是基础肝脏疾病患者,可引起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抗结核药治疗期常因肝脏损伤反复停药,极易发生耐药或多耐药,从而导致治疗失败[2]。目前本省肺结核合并乙肝疫情较为严峻,缺乏规范的随访方式,部分患者因为无法忍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自行漏服或停药,导致耐药结核发生而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全程随访,随时掌握病情变化,并指导治疗、护理,极为重要。医护一体化模式指的是改进既往的医护模式,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医疗活动,同时支持医疗人员参与护理活动,发挥护理和医疗互补的优势,达到促使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及掌握肺结核合并乙肝病的相关知识,从而主动地积极配合治疗[3],本研究通过医护一体化随访模式来管理和诊治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旨在探讨护理随访工作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化疗过程及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4月~2010年10月神经母细胞瘤患儿10例,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针对患儿在心理、住院环境、陪护、化疗、饮食、手术等方面不舒适因素,实施舒适护理。结果 10例患儿除1例放弃治疗,1例因病重在化疗前死亡外,其余8例在住院期间安静无哭闹,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安全渡过围术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科学、合理的舒适护理措施能让经常住院的患儿感到舒适,提高其生存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MSM)艾滋病毒感染者之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医师制定合适的行为介入和卫教宣导干预方案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以自填问卷的方式,对我院建档复诊的MSM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基本资料、健康状况及服药情况、性行为模式三大部分。结果:263例MSM艾滋病毒感染者中,48.7%出现梅毒感染,单因素分析发现,职业、病程、CD4 T细胞数量、病毒载量、是否使用HAART药物、主要性伴侣是否为HIV感染者、是否有非主要性伴侣、有无使用娱乐性药物8个因素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之梅毒感染的相关变项。多因素分析发现,教师/军人/公职人员(OR=0.20)是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使用HAART药物(OR=4.67)、主要性伴侣是/有的是有的不是HIV感染者(OR=3.41)、有非主要性伴侣(OR=2.19)以及使用娱乐性药物(OR=2.14)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MSM艾滋病感染者之后感染梅毒的情况较为普遍,在后续的追踪管理中应结合危险因素加强对高危人员的行为介入和卫教宣导,减少其梅毒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酶联免疫斑点(enzyme link immunal spot,ELISPO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鉴别HBV感染免疫状态,指导拉米夫定治疗.方法 用ELISPOT及ELISA方法鉴别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患者,研究2组对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结果 用ELISA方法,2组患者PBMCs受HBcAg刺激分泌IFNr,分别为(578.37±7.73)ng/L、(655.25±3.80) ng/L,阳性率分别为12.50%和6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组患者ELISPOT阳性率分别为0、87.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23×10-8).2组患者HBV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1(2)=15.13,P< 0.01),对拉米夫定治疗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1(2)=11.73,P<0.01);拉米夫定不同治疗效果的患者,HBV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5(4)=9.93,P< 0.05).结论 免疫清除期、免疫耐受期HBV感染者,PBMCs对HBcAg刺激的免疫反应不同,鉴别二者,ELISPOT优于ELISA.拉米夫定治疗效果与患者机体HBV载量、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