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因重组蛋白L243诱导表达包涵体的变性、复性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来自于日本七鳃鳗的基因重组蛋白L243包涵体进行变性、复性与纯化,以获得成分均一的活性蛋白.方法 以6 mol/L尿素为变性剂,以0.1 mol/L氧化型谷胱甘肽及0.9 mol/L还原型谷胱甘肽为复性剂,对构建于pET23b的日本七鳃鳗L243基因在大肠杆菌Rosetta中表达的包涵体进行了的变性、复性与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结果 经变性、复性后,获得了均质的L243纯化蛋白,该蛋白的复性率达80%.结论 成功对上述重组蛋白包涵体进行了变性、复性及纯化,为后续与此蛋白相关的生物活性测定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肝转移的超声造影(CEUS)特性.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大小肝转移灶间增强模式的差异并与相同大小的肝细胞性肝癌(HCC)的增强模式进行比较,同时对肝转移灶与HCC的声学定量时间-强度曲线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58.3% (35/60)乳腺癌肝转移灶动脉相呈周边环状高增强,29例>2 cm的转移灶72.4% (21/29)的环状高增强,31例≤2 cm的转移癌51.6% (16/31)整体均匀性高增强.4例≤1 cm的转移灶100%整体高增强.乳腺癌肝转移灶与HCC的始消时间、增强速率、峰值强度、50%清除斜率比较均P<0.05.结论 动脉相快速强化是乳腺癌肝转移的共同特点,但增强模式与转移灶大小有关.环状增强及造影剂廓清更快是乳癌肝转移有别于HCC的CEUS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对IBS大鼠慢性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治疗的科学依据,并研究内源性阿片肽系统是否参与构成电针导致IBS大鼠内脏感觉降低的机制.方法 采用新生幼鼠制作IBS慢性内脏高敏感性模型,观察大鼠腹壁肌电(EMG)变化,评价电针刺激足三里对IBS大鼠慢性内脏高敏感性的治疗效应;采用RT-PCR半定量检测大鼠丘脑及肠道组织内源性阿片肽系统μ、κ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成年IBS大鼠EMG明显增加,电针刺激足三里后,IBS大鼠EMG明显减少.成年IBS大鼠肠道及丘脑内κ、μ受体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电针刺激足三里后,IBS大鼠丘脑内μ受体表达明显增加,而丘脑内κ受体及肠道内κ、μ受体无明显变化.结论 电针刺激足三里可以降低IBS大鼠慢性内脏高敏感性,其功能可能与内源性阿片肽、丘脑内阿片μ受体上调有关,丘脑内κ受体在其中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梅丽丽  曾书娥  袁峰  褚丹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1):1455-1457,1487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造影(CEUS)对浸润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8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CEUS资料.将CEUS增强模式分为Ⅰ型(均匀增强型)、Ⅱ型(不均匀增强型)、Ⅲ型(微弱或无增强型),对比分析阳性前哨淋巴结(SLN)与阴性SLN的增强模式特征,并评价CEUS增强模式对SLN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87例患者中,术前CEUS及手术共检出SLN 114枚,其中病理结果证实31枚(27.19%)为阳性,83例(72.81%)为阴性.阴性SLN与阳性SLN的CEUS增强模式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SLN以Ⅰ型为主,阳性SLN主要为Ⅱ型,其次为Ⅲ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经皮CEUS诊断术前诊断SLN转移的敏感度为87.10%,特异度为91.57%,准确度为90.35%,阳性预测值为79.41%,阴性预测值为95.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893(95%CI:0.822~0.943).结论:经皮CEUS在浸润性乳腺癌SLN转移评估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在诊断乳腺癌肝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诊断乳腺癌肝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9例常规超声疑似乳腺癌肝转移者行CEUS和增强CT(CECT)后,采用穿刺活检、手术病理、影像学随访超过半年临床最后确诊。结果:89例常规超声疑似乳腺癌肝转移经CEUS及相关检查临床最后确诊为良性41例。48例乳腺癌肝转移经CEUS明确诊断47例。CEUS对乳腺癌肝转移诊断的敏感度为97.92%(47/48),假阴性率为2.08%(1/48),特异度为100%(41/41),阳性预测值为100%(47/47),阴性预测值为97.62%(41/42)。经CEUS发现新增转移病灶10例。CEUS从常规超声53.93%(48/89)的诊断准确度提高到98.88%(88/89)。CEUS对乳腺癌肝转移的诊断率与CECT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833)。结论:CEUS能发现乳腺癌较小的肝转移灶,提高了超声诊断乳腺癌肝转移的鉴别能力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于3cm的恶性肿瘤肝转移病灶的超声造影表现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7例已确诊为恶性肿瘤肝转移的患者进行Sono Vue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并分析不同大小病灶的造影后各时相增强的特征。结果:大小〈1.0cm的4例病灶,动脉相均表现为整体团状增强;大小为〉1.0cm~≤2.0cm的39例病灶中,动脉相整体团状增强18例,环状增强17例,不均匀整体增强2例,无增强2例;大小为〉2.0cm~≤3.0cm的34例病灶中,动脉相整体团状增强6例,环状增强24例,不均匀整体增强3例,等增强1例。病灶大小与增强模式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小转移性肝癌中,病灶的增强模式与大小有关;超声造影对恶性肿瘤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65 岁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糖尿病患者、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三类重点人群)中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择山东省3 个县市为研究现场,利用当地≥65 岁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并纳入肺结核检查,对2013 年1-9 月登记的三类重点人群实施X线胸片和痰涂片检查。结果 9 041 名检查对象中共检出活动性肺结核82 例,受检者中粗患病率为9.1‰。肺结核可疑症状兼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可疑症状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115.0‰、3.4‰、0.9‰,糖尿病兼肺结核密切接触者、肺结核可疑症状兼密切接触者及密切接触者中均未检出活动性肺结核;不同老年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478,P=0.000)。糖尿病患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8 倍(RR=17.951),是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4 倍(RR=3.860);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与活动性肺结核的患病率具有相关性(χ2=46.637,P=0.000),糖尿病患病时间延长,其发生肺结核的危险性增高(RR>1)。结论 患糖尿病的老年群体中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较高,应对糖尿病患者、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实施重点人群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诊断<3.0cm的恶性肿瘤肝转移病灶的准确性,探讨超声造影对转移性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87例已确诊为恶性肿瘤并疑有肝转移的患者进行SonoVue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分析病灶造影增强模式,病灶大小及数目,并进行造影前后良恶性诊断5级评分。结果造影后21例(24.1 %)评分提高2~4分,21例(24.1%)提高1分, 超声造影后33例(37.9%)较常规超声检出的病灶明显增多,肿瘤边界更清晰。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转移性小肝癌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小转移病灶的检出及定性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恶性肿瘤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评价武汉市城区居民总摄氟量。方法在城市不同功能分区采集空气、水以及食物样本。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不同样本氟含量,并计算出居民总摄氟量。结果武汉城区饮水、食物和空气中的氟含量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规定允许限值,城区居民日总摄氟量为1.857mg,主要来源于饮水和食物。结论武汉市城区饮水、食物、空气中的氟含量及居民的日总摄氟量均在适宜范围内,不需要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