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及记忆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智力、记忆力特征。方法学习困难(LD)根据ICD-10五条诊断标准,精神发育迟滞(MR)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分为实验组LD组;对照组a.正常组,b.弱智组。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验,记忆力测验采用中国科学研究院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结果LD组与正常对照组在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86.23±10.65)分,(87.44±12.59)分,(84.09±13.96)分vs(102.27±10.21)分,(103.22±11.65)分,(103.28±9.88)分]及分测验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LD组儿童VIQ与PIQ相距一个标准差以上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9.29,P<0.01),也较MR对照组多(2=4.29,P<0.05)。LD组记忆商(MQ)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LD儿童智商、记忆商水平低于正常儿童,且存在明显智力结构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谱系障碍病因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影响因素调查表对8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和80例正常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经非条件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各个危险因素中,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的影响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过期产(OR=20.396,P0.01),人工喂养(OR=7.567,P0.01),新生儿黄疸(OR=7.234,P0.01),宫内或新生儿缺氧(OR=6.411,P0.05),孕期接触不良因素(OR=3.354,P0.01),塑料玩具(OR=3.115,P0.01),母亲性格内向(OR=2.086,P0.05),而常规的家庭教育为保护因素(OR=0.093,P0.01)。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发病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孕期和出生高危因素存在一定关系,控制这些因素可能会降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和哌甲酯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视听整合持续操作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的影响,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不同亚型ADHD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初诊ADHD患儿132例,随机分为脑电反馈治疗组(反馈组,69例)和哌甲酯治疗组(哌甲酯组,63例),疗程均为3~4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IVA-CPT测试.[结果]治疗后两组IVA-CPT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注意力缺陷型中,反馈组综合注意力商数改善优于哌甲酯组(P<0.05),而多动冲动型中,哌甲酯组综合控制力商数较反馈组高(P<0.05).混合型两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脑电生物反馈和哌甲酯治疗不同亚型ADHD具有不同的疗效特点,临床应该根据不同亚型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青岛市五年级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情况和严重程度。方法 使用SNAP-Ⅳ量表对青岛市各区县5 885名五年级学生进行筛查。结果 1)家长报告SNAP-Ⅳ量表得分显示4.9%学生符合ADHD诊断标准;男生患病率显著高于女生,男女比为1.60∶1。2)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三类亚型流行率分别为3.0%、0.4%和1.6%,亚型流行率无性别差异。3)ADHD三亚型和正常儿童的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症状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ADHD各亚型男女童的症状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青岛市五年级儿童ADHD流行率较低,三类亚型儿童行为表现各有特点,在教育和临床治疗中同样需要得到重视。2)女生患病率虽低于男生,但二者症状严重程度相同,因此应重视ADHD女童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状况、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方法 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对68例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和64例健康儿童父母进行对照研究.同时利用t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物质生活维度、心理健康维度[(48.18±12.80)分,(60.63±10.18)分]低于正常对照组[(52.71±9.84)分,(65.79±8.64)分],差异有显著性(t=-2.04,P<0.05;t=-3.09,P<0.01).实验组"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少于对照组;幻想、退避的应对方式多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解决问题"方式对生活质量总分以及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都可以有影响,呈正相关;"幻想"方式会影响生活质量总分,"退避"方式的会影响心理健康维度,均呈负相关.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易出现物质生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下降;他们应对生活应激事件时的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应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家庭环境特征及其与自我意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79例ADHD儿童、71名正常儿童分别进行评估。结果 PHCSS中,AD-HD儿童行为、智力与学习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幸福与满足及总分低于正常儿童(P<0.05);ADHD儿童在FES-CV中亲密度、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得分低于正常儿童(P<0.05),矛盾性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回归分析显示,ADHD儿童FES-CV中的道德宗教观是影响PHCSS总分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ADHD患儿的家庭存在家庭功能缺陷,并与患儿自我意识水平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抽动障碍(TD)患儿的主观生活质量与家庭环境特征。方法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分别对60例TD伴ADHD患儿(观察组)和60例TD不伴ADHD患儿(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环境两个方面进行问卷评估。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中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自我认知、抑郁体验、总体满意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庭环境中的知识性、亲密度、组织性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伴有ADHD的TD患儿主观生活质量更低,家庭环境更差。  相似文献   
8.
抽动障碍患儿的智力记忆力自我意识及个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患儿的智力、记忆力、自我意识及个性特征。方法采用中国修订版的儿童韦氏智力量表、临床记忆量表、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艾克森人格问卷对 66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心理评估 ,并与健康儿童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抽动障碍患儿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分别为 94.0 3± 9.0 0 ,97.95± 12 .5 1,95 .5 9± 9.72 )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10 4.81± 7.0 4,10 0 .65± 9.5 2 ,10 3 .3 3± 7.44 ) (P <0 .0 0 1) ,操作量表中除拼图分测验无异常外其余分测验及言语量表各分测验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提示抽动障碍患儿的智力结构存在普遍性损伤。抽动障碍患儿记忆商 ( 95 .19± 12 .99)在正常范围 ,但明显低于对照组 ( 10 5 .46± 16.2 2 ) (P <0 .0 1) ,提示抽动障碍患儿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记忆损害。个性测验显示抽动障碍患儿精神质、神经质量表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内外向性量表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自我意识评估显示抽动障碍患儿焦虑及躯体外貌与属性两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抽动障碍患儿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神经心理缺陷。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亦被称为儿童多动症,主要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与患儿年龄不相称的过度活动、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综合征[1].该病呈慢性过程,主要影响儿童的学习、行为调控、社会适应和自尊[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一个人在社会及环境中存在的全面反映,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2].学龄前和学龄早期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早期阶段,若自我意识水平异常会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社会交往等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ADHD儿童自我意识的特点,为ADHD儿童的全面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患儿的智力、记忆力、自我意识及个性特征.方法采用中国修订版的儿童韦氏智力量表、临床记忆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艾克森人格问卷对66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心理评估,并与健康儿童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抽动障碍患儿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分别为94.03±9.00,97.95±12.51,95.59±9.72)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4.81±7.04,100.65±9.52,103.33±7.44)(P<0.001),操作量表中除拼图分测验无异常外其余分测验及言语量表各分测验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抽动障碍患儿的智力结构存在普遍性损伤.抽动障碍患儿记忆商(95.19±12.99)在正常范围,但明显低于对照组(105.46±16.22)(P<0.01),提示抽动障碍患儿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记忆损害.个性测验显示抽动障碍患儿精神质、神经质量表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内外向性量表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我意识评估显示抽动障碍患儿焦虑及躯体外貌与属性两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抽动障碍患儿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神经心理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