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上海市5岁儿童出生体重、现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龋病的关系。方法 于2017年在上海市随机抽取4925名5岁儿童,开展口腔检查,并记录患龋情况。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获取儿童的出生体重、现BMI信息。排除1204名数据缺失儿童,共3721名儿童纳入本研究。根据出生体重将所有儿童分为低出生体重组(< 2500 g)、正常出生体重组(2500 ~ < 4000 g)和高出生体重组(≥ 4000 g),再根据现BMI将各组儿童分为消瘦的低BMI亚组(BMI < P5)、正常BMI亚组(P5 ≤ BMI ≤ P85)和超重/肥胖的高BMI亚组(BMI > P85),分析出生体重、现BMI与龋病的相关性。结果 完成检查的3721名儿童,其患龋率为53.86%,龋失补牙数(dmft)为2.38 ± 3.33。低出生体重组、正常出生体重组和高出生体重组的患龋率分别为49.65%、53.55%和59.93%,dmft分别为2.14 ± 3.13、2.37 ± 3.33、2.62 ± 3.36。高出生体重组的患龋率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及低出生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5、4.58,均P < 0.05)。高出生体重组正常BMI亚组的患龋率(61.21%)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的正常BMI亚组(53.61%)和高BMI亚组(51.52%),也高于低出生体重组正常BMI亚组(4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1、5.65、4.10,均P < 0.05)。结论 高出生体重(≥ 4000 g)的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率较高。高出生体重、现BMI正常的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率仍要高于出生体重正常(2500 ~ < 4000 g)而现BMI高的儿童。高出生体重可能是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各级口腔病防治机构及社区卫生中心内从事口腔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其与儿童患龋率的相关性,为制定上海市口腔公共卫生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于2014年和2016年分别对上海市及16个区级口腔病防治机构及社区卫生中心从事口腔公共卫生工作的兼专职人员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分层整群法于2014年在上海市16个区抽取544名5岁及316名12岁儿童,2016年各区抽取3086名5岁及2015名12岁儿童,按照WHO口腔健康检查标准进行患龋情况检查。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比较2014年和2016年人力资源构成比,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各区人力资源状况与儿童患龋率的关系。结果 2016年上海市口腔公共卫生人员共887人,数量比2014年增加了15.34%,但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减少了72.58%,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减少了66%,专职人员减少了53.35%。口腔公共卫生人员与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学生数比为1∶1984。5岁和12岁儿童患龋率分别为55.4%和 28.9%,龋均分别为 2.69 和 0.57,较 2014 年均有下降,2016年各区口腔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学历构成与专职人员比例与儿童龋病健康存在相关关系。其中,本科及以上人员比例越大,5 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和龋均越低;专职人员比例越大,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越低。结论 增加口腔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做好口腔疾病的分级诊疗,是促进上海市口腔公共卫生工作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中等到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不足1h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参加体力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多层整群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共8个行政区16所中小学,对入选学校的9 583名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学生体力活动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MVPA不足1h的影响因素.结果 上海市中小学生平均每天MVPA时间为0.55(0.21~1.07)h,70.1%的中小学生每天MVPA不足1h,其中男生为67.7%,女生为72.8%,女生MVPA不足1h的比例高于男生(x2=29.7,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272,95%CI=1.156~1.399)、年龄小(OR=0.906,95%CI=0.892~0.920)、孩子从不或很少和同学/朋友一起运动(0R=3.347,95%CI=2.303~4.864)、父母每天MVPA时间少(OR=0.793,95%CI=0.763~0.825)、家长很少给孩子留出运动时间(OR=1.412,95%CI=1.178~1.684)、学校下午没安排体育活动时间(不包括体育课时间)(OR=1.667,95%CI=1.496~1.858)是中小学生MVPA不足1h的危险因素.结论 MVPA不足1h现象在上海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存在,急需开展更多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参加体力活动的工作.在开展促进活动时,需综合考虑学生自身、同伴、家长和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消毒液对手术室塑胶地板造成黄染的差异。方法:选用目前手术室常规使用的3种皮肤消毒液,消毒液A有效碘为0.45%,葡萄糖酸氯己定为0.03%±0.004%;消毒液B有效碘为0.2%±0.02%,醋酸氯己定为0.45%±0.045%,乙醇为65%±5%;消毒液C有效碘0.23%,乙醇65%,醋酸氯乙定0.5%。选择与手术室地面材质相同的PVC塑胶地板测试(50 cm×50 cm,型号5A503811)。取消毒液A、B、C 3种含碘消毒液20 mL,滴染在测试地板表面(温度18~22 ℃,相对湿度50%),在短期(10 min、60 min、240 min、480 min)和长期(1 d、7 d、14 d、30 d)进行清水擦拭,重复测试30次观察记录黄染率,以及长期测试过程中观察腐蚀情况。结果:3种消毒液在测试60 min时的黄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0、480 min及1、7、14、30 d时,消毒液A的黄染率均明显低于消毒液B、C(P<0.01),消毒液B、C间黄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消毒在测试1、7、14 d时均未发现腐蚀;在30 d时发现消毒C对3块测试地板有腐蚀,而消毒液A、B未发现腐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液A对手术室塑胶地板造成黄染影响最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肢保温干预对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方法:将64例老年新鲜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术中给予健肢保温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体温变化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中第30、60 min及术后3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中健肢保温对预防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术后体温降低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现状,探索中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与大气污染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2016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数据、大气污染物数据和气温,描述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现状。采用主成分分析,将大气污染物和气温指标重新组合为综合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大气污染物及气温主成分与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率的关系。[结果]2013—2016年,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累计667 978人日,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率为0.71‰;冬季和春季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率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第一、第二主成分特征值均1,二者累积贡献率达84%,提取第一、第二主成分以综合反映大气污染物及气温指标。PM_(2.5)、PM_(10)、SO_2、NO_2日均质量浓度每增加1μg/m~3,CO日均质量浓度每增加1 mg/m~3,中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率分别上升0.54‰、0.51‰、0.70‰、0.94‰和0.01‰。O_3日最大8 h均值每增加1μg/m~3,气温每增高1℃,中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率分别下降5.51‰和0.94‰。[结论]上海市中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率与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气温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上海市5岁儿童出生体重、现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龋病的关系。方法 于2017年在上海市随机抽取4925名5岁儿童,开展口腔检查,并记录患龋情况。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获取儿童的出生体重、现BMI信息。排除1204名数据缺失儿童,共3721名儿童纳入本研究。根据出生体重将所有儿童分为低出生体重组(< 2500 g)、正常出生体重组(2500 ~ < 4000 g)和高出生体重组(≥ 4000 g),再根据现BMI将各组儿童分为消瘦的低BMI亚组(BMI < P5)、正常BMI亚组(P5 ≤ BMI ≤ P85)和超重/肥胖的高BMI亚组(BMI > P85),分析出生体重、现BMI与龋病的相关性。结果 完成检查的3721名儿童,其患龋率为53.86%,龋失补牙数(dmft)为2.38 ± 3.33。低出生体重组、正常出生体重组和高出生体重组的患龋率分别为49.65%、53.55%和59.93%,dmft分别为2.14 ± 3.13、2.37 ± 3.33、2.62 ± 3.36。高出生体重组的患龋率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及低出生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5、4.58,均P < 0.05)。高出生体重组正常BMI亚组的患龋率(61.21%)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的正常BMI亚组(53.61%)和高BMI亚组(51.52%),也高于低出生体重组正常BMI亚组(4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1、5.65、4.10,均P < 0.05)。结论 高出生体重(≥ 4000 g)的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率较高。高出生体重、现BMI正常的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率仍要高于出生体重正常(2500 ~ < 4000 g)而现BMI高的儿童。高出生体重可能是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使用两种温度的膀胱冲洗液对前列腺腔内手术中患者术中体温、出血量、术野清晰度及术后寒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2微米激光前列腺腔内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室温组(20例)采用42℃恒温毯+室温膀胱冲洗液,等体温组(20例)采用42℃恒温毯+等体温膀胱冲洗液,对两组患者体温、寒战发生率、术野清晰度及失血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中各时间点的体温及术后3h内的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术中失血量和术野清晰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室温膀胱冲洗液联合恒温毯的保温措施能够达到维持术中体温相对正常的效果,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术野清晰度,有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效率,并且简化护理环节,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出生体重与7岁儿童龋病的关系。 方法2014年在上海市黄浦区某小学抽取498名7岁儿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方法及标准,由经培训的口腔医生检查儿童口腔,记录龋失补情况,通过家长问卷调查获取儿童出生体重。排除67名未提供出生体重儿童,共431名儿童纳入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或多组间患病率差异,t检验和Dunnett法检验两组或多组间龋失补牙数以及出生体重差异,Logistics回归法分析出生体重与重度龋病的关系。 结果研究对象患龋率为70.1%,龋失补牙数(dmft+DMFT)为3.44 ± 3.55,出生体重为(3.30 ± 0.51)kg。出生体重<2500、2500~ 2999、3000~ 3499、3500~ 3999和≥4000 g的7岁儿童龋失补牙数分别为4.09 ± 4.23、2.25 ± 2.48、3.42 ± 3.59、3.76 ± 3.56和4.11 ± 4.06,重度龋(dmft+DMFT≥5)患病率分别为40.9%、15.9%、35.0%、39.4%和41.7%。在出生体重≥2500 g儿童中,重度龋儿童的出生体重显著大于无龋儿童和轻中度龋儿童(出生体重均值差无龋-重度龋=-0.12,P出生体重无龋-重度龋=0.047;出生体重均值差轻中度龋-重度龋=-0.14,P轻中度龋-重度龋= 0.009)。用Logistic回归调整性别因素后,以出生体重2500~ 2999 g为参考组,<2500、3000~ 3499、3500~ 3999和≥4000 g的重度龋比值比(OR)及P值分别为OR<2500 g= 3.37(95%可信区间1.13~ 10.05),P<2500 g= 0.030;OR3000~ 3499 g= 2.69(1.28~ 5.67),P3000~ 3499 g= 0.009;OR3500~ 3999 g= 3.16(1.46~ 6.84),P3500~ 3999 g= 0.004;OR≥4000 g= 3.45(1.33~ 8.98),P≥4000 g= 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出生体重与7岁儿童龋失补牙数及重度龋患病率呈先降后升关系,出生体重过低或过高均可能是重度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体位调节对于预防俯卧位椎动脉内径变窄的效果,以及改善患者舒适度的意义。 方法 招募60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超声测量仰卧位时双侧椎动脉内径(VAID),作为正常值参考。实验组(A组)30位:取俯卧位,通过体位调节使双侧VAID尽可能接近正常值,记录VAID变化值(△D实验);对照组(B组)30位:同样取俯卧位,但不进行体位调节,测量双侧VAID,记录VAID变化值(△D对照)。两组在保持俯卧位2小时后,分别采用VAS及DHI测定头痛及头晕评分以评估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数据统计使用SPASS 18.0统计软件。结果 实验组俯卧位时经过头部体位调节,VAID变化不明显(P=0.67),△D实验=0.078±0.028 mm;而对照组俯卧位时不进行头部体位调节,VAID变化明显(P<0.01),△D对照=0.910±0.175mm;在头痛及头晕评分评估中,实验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对健康受试者的研究,发现调整头部体位可以有效防止俯卧位VAID变窄,从而明显降低俯卧位术后头痛和眩晕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