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硝酸咪康唑栓和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就诊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174例,以随机抽样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7例,对照组口服氟康唑胶囊(150mg,qd,连服3d)+外用硝酸咪康唑栓(0.2g,qn,连用7晚);实验组口服氟康唑胶囊(150mg,qd,连服3d)+外用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1.2g,qn),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96.5%,稍低于实验组的9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16例,占18.4%;对照组7例,占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硝酸咪康唑药物中,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疗程短,患者依从性高,但其副作用相对较大,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周期较长,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建议临床医生结合实际情况作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56 ℃ 30 min灭活处理对不同方法测定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2月12~18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血清样本、血浆样本及全血样本各11份,同时收集同期疑似病例及其他疾病患者血清、血浆及全血样本各10份,采用双盲法,在样本采用56 ℃ 30 min灭活处理前后,分别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总抗体、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 IgM抗体、采用化学发光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及血浆样本SARS-CoV-2 IgM及SARS-CoV-2 IgG,比较灭活前与灭活处理后样本的抗体检测结果,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灭活前后检测IgM及IgG半定量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层析法检测灭活前后血清与血浆样本中SARS-CoV-2总抗体的阳性样本符合率为90.9%,阴性符合率为100.0%,总符合率均为95.2%。免疫层析法检测灭活前后全血样本中SARS-CoV-2总抗体的总符合率为100.0%。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灭活前后血清、血浆及全血样本中SARS-CoV-2 IgM抗体的阳性符合率均为100.0%,阴性符合率均为0%,总符合率均为47.6%。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灭活 前后血清样本中SARS-CoV-2 IgM及IgG抗体及血浆中的IgG抗体,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均为100.0%,检测血浆IgM抗体的总符合率为95.2%。采用Pearson相关对灭活前后血清及血浆样本IgM和IgG半定量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IgM灭活前后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99(95%CI:0.9998~1.000,P<0.001),IgG灭活前后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99(95%CI: 0.9998~1.000,P<0.001)。结论 56 ℃ 30 min灭活处理血液样本对免疫层析法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SARS-CoV-2抗体结果几乎无影响,可在检测前先进行灭活以降低检验人员感染风险,荧光免疫层析法不可使用灭活后样本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3.
薛雄燕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2031+2047
目的:探讨目前全市各生化实验室酶法比既往手工法对肾功能生化诊断优越性。方法:统一收集全市25家实验室用酶法检测的同一种高质控与低质控血清尿素氮检测信息,与既往调查收集的二乙酰—肟法检测的同一种高质控与低质控血清尿素氮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对比显示对高值质控品的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低值质控品检测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法对生化标本的检测结果稳定,而二乙酰—肟法对质控高低标本的检测有较大波动。因此在室间质量评价现代的酶法比传统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4.
血液流变学对眼葡萄膜炎的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雄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5):2037-2038
目的:对血液流变学在眼葡萄膜炎的内源性病因以及预防、治疗和防止复发等方面的临床意义作初步的探讨。方法:对80例眼葡萄膜炎病人作血液流变学检验。结果:血液黏度(ηb)、微循环滞留时间(MST)两项指标的增高最为显著;红细胞压积(HCT)有较显著的增高;血栓形成系数(TFL)明显升高;血液还原黏度(ηr)、血浆黏度(ηp)、纤维蛋白原(PFC)以及血细胞聚集系数(VAI)等四项指标都有平均44%的阳性率。结论:血液流变学检验对眼葡萄膜炎的内源性病因以及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外周血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VCA-IgA)、早期抗原抗体(EA-IgA)和EB病毒DNA(EBV-DNA)在鼻咽癌(NP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23例鼻咽癌患者、50例鼻炎患者、40例健康成人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VCA-IgA、EA-IgA抗体,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分析比较这3种检验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VCA-IgA、EA-IgA、EBV-DN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35.77%和97.78%,71.54%和95.56%,26.83%和97.78%。EA-IgA的灵敏度最高,其次是VCA-IgA。VCA-IgA和EBV-DNA的特异性均稍高于EA-IgA。结论VCA-IgA和EA-IgA抗体测定与EBV-DNA联合检测可作为筛查鼻咽癌患者、观察鼻咽癌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M2、M3、M5)3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疾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NE—1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M2、M3、M5)3种ANLL患者的MPV和PDW进行测定。并以128名健康人的MPV和PDW的结果作对照。结果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MPV和PDW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PV(P<0.05)、PDW(P<0.01)。结论MPV和PDW在(M2、M3、M5)3种ANLL疾病的治疗过程监测和预后效果追踪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及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作用。方法收集82例宫颈癌患者和82例对照者,均为HPV-16阳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叶酸水平,对二者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叶酸水平(8.63±5.63)μg/L低于对照组(10.84±5.9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16);两组人群的MTHFR基因C677T均为杂合型(CT)频率最高,病例组人群纯合型(TT)高于野生型(CC),与对照组不一致(χ~2=7.529,P=0.023);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C等位基因,与对照组不一致(χ~2=5.903,P=0.015)。与野生型(CC)人群相比,纯合型(TT)人群患宫颈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OR=3.485,95%CI:1.331~9.122),而杂合型(CT)人群未发现显著影响(OR=1.752,95%CI:0.810~3.789);在叶酸充足人群中,MTHFR基因型为纯合型(TT)的人群患宫颈癌的危险为野生型(CC)人群的2.057倍(95%CI:0.455~9.304),而叶酸不充足且MTHFR基因型为纯合型(TT)的人群患宫颈癌的危险则上升为4.354倍(95%CI:1.195~15.86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是宫颈癌发生的易感因素,纯合型(TT)可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尤其在低叶酸水平人群中发生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的内在联系.了解其活性与Grave's病的关系,得出结论:TRAB不是Grave's病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但动态检测TRAB、FT3、FT4对Grave's病的疗效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为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对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细针穿刺(FNA)洗脱液进行TG检测,并与颈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患者(对照)的洗脱液标本进行FNA-TG水平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  相似文献   
10.
临床检验标本是否合格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据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约有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1].为有效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加强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本文分析了本院近3年各种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分布情况及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