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环境适应不良、自我认知失调和学习压力造成的焦虑、交际困难与情感困惑的危机问题、求职择业困难等.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主要有:在高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医学高校新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医学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湖北省2所医学高校新生1889人进行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归入一类问题新生为13.15%,且城市与农村、专业与专业、男生与女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心理问题有三大类,分别是情绪性格问题、强迫症状、以及人际关系障碍,在少数项目的选择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3.
4.
培养大学生健康行为是大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其培养目标是增强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具有学习和运用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改造不良行为的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健康行为的主要途径在于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大学生的管理模式、开展专项教育与行为干预活动,发挥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高校医疗机构的健康服务功能等。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常有不少现象是以方向或时间来度量的,如发病时间、人口出生、死亡时间等,这些量的特点是有周期性。余弦曲线是周期现象的简单模型,可用于对时间呈周期现象的圆变量资料进行分析,本试用该方法对以往年份产妇分娩人数的资料进行季节变动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介绍的方法能用最小的计算量,确保在多元回归中得出全局最优回归方程,并同时给出若干个局部最优回归方程供选择参考。程序运行速度令人满意、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把最优指标法和灰关联聚类进行融汇、扩充,建立了“最优指标灰关联聚类法”,研究了反映母婴健康状况的12项指标,以探索初育妇女理想的生育年龄。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的非智力能力高低对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长江大学医学院1 511名医学生的非智力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医科大学生非智力能力总体表现出良好的态势,但其内部因素的发展却不平衡。具体表现为:①男女生非智力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②本科生与专科生非智力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③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非智力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培养医科大学生非智力能力的若干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某大学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某大学学生的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现况研究的方法,利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适应不良自评量表》和《中国身心健康量表(CPSHS)》作为调查工具,对长江大学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相关影响因素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68.30%,其中第一、二类人格类型占56.70%、适应不良发生率为11.81%、身心健康障碍发生率为34.6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是非障碍型人格的保护因素;家庭结构不完整(缺陷)、身心不健康(精神病性异常)均是促进障碍型人格发生的危险因素。焦虑、精神病性及障碍型人格是促进适应不良发生的因素。女性、适应不良C因子、障碍型人格是身心健康障碍发生的促进因素;而独生子女身心健康状况要好于非独生子女,是身心健康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学生在人格、适应不良和身心健康这三个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亚健康状态,影响大学生发生亚健康状态的因素主要有学校、家庭等客观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及主观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运用"7阶段合作教育制"模式.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1 : 1、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交替进行的办学思路,把教育周期分为7个阶段,每个阶段实施有侧重点的分段教育.学校与合作单位共同完成培养任务.结果:"7阶段合作教育制"简便易行,学生实惠多、就业率高、综合能力提高快.也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