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儿童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疗效与预后,以期规范临床治疗、改善预后。 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5年9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26例RMS患儿的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为了分析与RMS进展或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根据随访终点时的疗效,接受随访的23例患儿(剔除3例失访和放弃治疗患儿)中,持续完全缓解(CR)为12例、部分缓解为2例、RMS进展/复发为9例。剔除2例PR患儿后,分为持续CR组(n=12)与RMS进展/复发组(n=9)。RMS进展/复发组与持续CR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及发病中位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收集的26例RMS患儿病理学诊断及分型、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RMS分期与危险度分组及预后等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本组23例(剔除3例失访和放弃治疗患儿)RMS患儿的2年总生存(O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RMS进展/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 结果①本组26例RMS中,男性患儿为17例、女性为9例,中位发病年龄为60.5个月(10~171个月),男、女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0,P=0.680)。②本组26例RMS中,胚胎型和腺泡型RMS分别为19例(73.1%)和7例(26.9%)。其中,接受免疫组化检测的24例RMS患儿中,肌细胞生成蛋白和结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4/24)和95.8%(23/24)。2013年10月后收治的9例(胚胎型为5例和腺泡型为4例)RMS患儿中,经荧光素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FOXO1A基因易位的结果发现,仅1例腺泡型检出FOXO1A基因易位。③根据RMS组间研究协作小组(IRS)制定的RMS危险度分组标准,本组患儿化疗前RMS临床分期:RMS Ⅰ、Ⅱ、Ⅲ和Ⅳ期分别为8、1、9和8例。其中,低、中、高危组分别为8、10、8例。④23例术后接受规范化疗患儿中,7例尚完成局部放疗,2例接受外周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这23例RMS患儿的CR率为73.9%(17/23)。获得持续CR为12例患儿中,疾病进展为4例,复发为5例;累计死亡为5例。⑤对本组23例接受规范化疗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2~50个月),2年OS率为78%,2年EFS率为52%。发病年龄<10岁患儿的2年OS率和EFS率均显著高于发病年龄≥10岁患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9,P=0.003;χ2=4.201,P=0.04);接受化疗≤4个疗程的CR患儿的2年OS率显著高于非CR患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7.017,P=0.008)。RMS进展/复发组患儿接受化疗>4个疗程仍未达CR患儿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持续CR组,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7)。⑥对RMS进展/复发组患儿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10岁与接受化疗≤4个疗程仍未达CR,均非RMS进展/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55,95% CI:0.012~5.173,P=0.432;OR=0.039,95% CI:0.002~0.975,P=0.058)。 结论儿童RMS以胚胎型多见,总体CR率可达70%以上,但RMS进展/复发率仍较高。年长儿和早期治疗反应不良RMS患儿的总体预后不良,需多学科协作治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CONSORT标准评价<中华肿瘤杂志>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报告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disc和VIP3个数据库中<中华肿瘤杂志>刊载的RCT,并采用国际公认的CONSORT标准修订版对所有RCT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75篇文献.纳入文献在研究背景、干预措施、试验目的、受试者募集及其基线资料,以及不良事件等方面报告得较为详尽,但在文题和摘要的撰写、随机化和盲法的实施、样本量的计算、统计学方法的处理、受试者流程,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方面的报告质量较差.结论:目前<中华肿瘤杂志>RCTs的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建议采用CONSORT标准进行规范化报告.  相似文献   
3.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与本科生导师制均为近年来本科教育改革的热门内容,而传统教育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运用PBL联合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方法,可以互相弥补两项制度中各自存在的不足,有效做到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有效改进本科教育制度.本文结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与华西第二医院共同实施PBL联合本科生导师制,分析目前PBL及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过程中各自的优势及不足,以及如何联合PBL与本科生导师制,做到优势互补,劣势相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铁转出蛋白(Fpn)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64例BCP-ALL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对其统一按照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2008方案进行分型诊断和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21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研究组BCP-ALL患儿初诊时及对照组受试者体检时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Fpn表达水平。以Fpn相对表达量(0.18)为界值进行划分,研究组Fpn相对表达量>0.18为Fpn高表达患儿,纳入Fpn高表达亚组(n=32),Fpn相对表达量≤0.18为Fpn低表达患儿,纳入Fpn低表达亚组(n=32)。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研究组患儿无复发生存(RF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统计学分析Fpn表达水平与研究组BCP-ALL患儿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ALL相关融合基因、早期治疗反应、临床危险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 结果①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以及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和年龄分布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研究组Fpn中位相对表达量(0.18)显著低于对照组(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 415.0,P<0.001)。③研究组患儿初诊时白细胞计数<50×109/L(47例)和白细胞计数≥50×109/L(17例)患儿的Fpn中位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和0.04,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U=399.0,P=0.02)。分别按照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21.1×109/L)和中位初诊幼稚细胞绝对计数(14.1×109/L)进行划分,研究组初诊时高、低中位白细胞计数和高、低中位幼稚细胞绝对计数患儿的Fpn中位相对表达量均分别为0.09和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870.0、878.0,P=0.02、0.03)。研究组患儿中,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及中位幼稚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15.4×109/L和29.3×109/L,8.2×109/L和21.3×109/L,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U=863.5、866.0,P=0.018、0.019)。Fpn相对表达量与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及幼稚细胞绝对计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s=-0.357、-0.366,P=0.004、0.003)。④Fpn相对表达量与BCP-ALL患儿初诊年龄、性别,以及ALL免疫表型、融合基因类型、糖皮质激素耐药、危险度分组和早期治疗反应均无明确相关关系(P>0.05)。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不同临床特征的构成比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研究组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2~5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的3年RFS率、EFS率、OS率分别为74.4%与61.7%、68.0%与62.4%、85.0%与74.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75、0.102、0.576,P=0.323、0.749、0.448)。 结论BCP-ALL细胞Fp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与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和幼稚细胞绝对计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高度提示Fpn表达下调有助于细胞内铁的阻滞,满足淋巴白血病细胞旺盛代谢对铁的需求。与乳腺癌等恶性实体肿瘤一样,这可能也是淋巴白血病细胞增殖异常的重要铁代谢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6.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主要表达于自然杀伤(NK)细胞及某些T细胞表面,可调节NK细胞功能。KIR编码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可组成不同单倍型。其中KIR2DS4具有多种等位基因,是单倍型A携带的唯一活化性KIR基因,编码功能性KIR2DS4受体,而当其在第5外显子丢失22 bp碱基后即成为KIR1D基因,编码无功能的可溶性受体KIR1D。由于KIR2DS4具有独特的基因特征、单倍型和群体分布特征,以及KIR2DS4受体与配体的关系,使其在KIR与疾病相关性研究中尤为重要。笔者拟就近年来KIR2DS4等位基因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