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外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中发病率较低,但发病机制复杂,常引起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并且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加强病情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根据病情合理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我科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0例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使用过滤方式对消毒剂除菌过滤的可行性,从而降低过滤器在日常生产中消毒剂除菌过滤的成本。方法:选取2种有代表性的消毒剂84消毒液和1%醋酸洗必泰消毒液,使用混合纤维素、尼龙和聚醚砜3种不同材质的0.2μm除菌级过滤膜片,分别对2种消毒剂进行恒压过滤试验。在选定的0.2μm除菌级过滤膜片前适当增加预过滤膜片,并进行恒流实验,对过滤后的膜片进行显微观察和过滤数据分析。结果:采用聚醚砜材质滤膜对2种消毒液过滤通量分别为:164.3L/m2和154.9L/m2。采用1.2μm和4.5μmHDCII膜片(聚丙烯材质)分别对84消毒液和1%醋酸洗必泰消毒液进行预过滤,再使用EKV膜片(聚醚砜材质)作为终过滤,当膜片压差分别增长至3.8psi和5psi时,过滤消毒液体积分别为1830ml和1000ml。结论:采用聚醚砜材质滤膜对消毒液产品进行过滤可得到较高通量,且采用增加预过滤的方式可有效提高终端除菌过滤膜片的通量,并可极大降低消毒剂除菌过滤的成本。  相似文献   
3.
Wernekink连合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脑干病变,以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易漏诊、误诊。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患者,男,69岁,因“突发眩晕、复视伴行走不稳3 d”于2018年7月31日入院。患者7月28日午睡醒来突然出现眩晕,视物成双,且行走不稳。在当地输液治疗(具体不详)后,无明显好转。患者于7月31日转至我院,头颅CT示老年性脑改变,遂以“脑梗死”收住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十余年,不规律服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情况不详;有冠心病病史半年余。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传染病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遗传病史。患者有吸旱烟史30年,饮酒史30年(250 ml/d)。查体:BP 130/90 mmHg(1 mmHg=0.133 kPa)。  相似文献   
4.
<正>自发性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指出血局限于一个或几个大脑半球凸面皮质沟内,不累及邻近的脑实质、基底池、脑室、大脑纵裂及外侧裂等部位~([1]),较少见,占SAH的7. 45%~([2])。现报告1例以头晕为唯一症状的cSAH如下。1病例患者,男,73岁,已婚,农民。因"突发头晕3 h"于  相似文献   
5.
陈凯  董立辉  赵传奎 《安徽医学》2009,30(9):1080-1082
目的 对继发性癫癎进行病因、发作分型、脑电图分析,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52例癫癎患者均在入院2 d内采用20导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系统安置头皮电极进行常规描记.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血生化检查.结果 继发性癫癎中以脑血管病最多为32例,占61.54%;其次脑炎脑膜炎6例,占11.54%;其病因还有颅内肿瘤、代谢疾病、中毒和阿斯发作.发作类型以大发作最多,27例(51.92%);其他依次是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和小发作.结论 继发性癫癎病因复杂,发作类型多样,脑电图对其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4-75岁.车祸伤6例,打击伤2例,坠落伤2例.入院时按GCS评分小于3分3例,4-8分5例,9-12分2例.临床表现主要是头痛、呕吐、偏瘫或单瘫、失语或语言不清、癫痫发作.伤后24 h内经CT检查1例,1 w内复查CT发现脑梗塞灶.  相似文献   
7.
型额颞部颅脑损伤在脑外伤患者中发生率高,损伤重,死亡率高,为了降低死亡率和减少伤残率,正确的手术处理是治疗的最重要的环节,血肿及时清除及彻底的减压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科自 2003年 5月至2008年 5月采用额颞部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额颞部颅脑损伤 85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双层冰毯联合冰袋物理降温治疗中枢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枢性发热、体温大于38.5℃患者60例,每组各入选患者30例,分A组(n=30):双层冰毯+冰袋+常规药物治疗、B组(n=30):冰袋+常规药物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体温达标时间,清醒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各组患者预后恢复情况。结果:经降温后,两组患者体温均达到降温目标(核心温度37.5℃),A组患者体温达标时间短于B组(107.7±37.1min vs 169.3±22.6min,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A组分值小于B组(11.54±4.67 vs 17.63±5.21,P<0.01),预后恢复良好比例显著提高(P<0.05)。结论:双层冰毯联合冰袋物理降温可迅速降低中枢性高热患者体温,改善患者预后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9.
颅锥一个,带侧孔硅胶脑引流管一枚,骨科外固定用不锈钢丝一段(比引流导管长1~2cm)。经皮锥颅后拔出颅锥,脑针试穿血肿,到达血肿后记录脑穿针穿人深度,拔出脑穿针。将不锈钢丝置入引流导管内,将此导管经头皮裂孔与骨孔置人血肿腔。深度与脑针穿人深度相同,并可适当调整。将引流管缝合因定于头皮。经此管即可进行血肿的抽吸引流,又可注入尿激酶后夹闭,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次抽吸血肿。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7以来收住院脑出血患者行钻孔引流治疗总计53例,男38例,女15例.年龄均在40~70岁之间,其中50岁以上45例,有高血压史10~30年.50岁以下8例,意识状态按照哥拉斯哥评分小于6分10例,6~10分20例,11~15分2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