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2型谷氨酰胺酶(GLS2)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行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89例,癌旁组织67例(距肿瘤5 cm以上),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和GLS2的表达。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HIF-1α和GLS2表达水平及与结直肠癌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α的阳性率为64.0%(57例),GLS2的阳性率为67.4%(60例),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3.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α和GLS2的阳性率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差和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HIF-1α和GLS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肿瘤分期为Ⅰ/Ⅱ期、分化程度好和淋巴结未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P0.05);COX回归模型得出结直肠癌患者的HIF-1α、GLS2、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IF-1α和GL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评估诊断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Is)及β-内酰胺酶(BLA)基因型存在状况.方法 在2005年9月-2006年4月从住院患者中分离25株KPN,采用美国CLSI推荐的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ESBLs,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1种(群、簇)BLA基因bla_(TEM)、bla_(SHV)、bla_(LEN)、bla_(OKP)、bla_(CTX-M-1)群、bla_(CTX-M-2)群、bla(CTX_M_9)群、bla_(OXA-1)群、bla_(OXA-2)群、bla_(CARB)、bla_(PER)、bla_(VEB)、bla_(GES)、bla_(LAP)、bla_(DHA)、bla_(ACT/MIR)、bla_(CMY/MOX)、bla_(FOX)、bla_(CMY/LAT)、bla_(ACC).结果 25株KPN中,ESBLs阳性14株(56.0%)、阴性5株(20.0%)、"不确定"6株(24.0%);bla_(TEM)、bla_(SHV)、bla_(CTX-M-1)群、bla_(OXA-10)群、bla_(LAP)和bla_(DHA)基因阳性株数(%)分别为20株(80.0%)、1株(4.0%)、1株(4.0%)、20株(80.0%)、1株(4.0%)、8株(32.0%),而其余15种(群、簇)基因均阴性;21种(群、簇)BLA基因总阳性率为92.0%;其中HZ12593号菌株bla_(LAP-2)基因序列已登录GenBank,注册号为EU529981.结论 临床分离的KPN产ESBIs比例较高,至少存在6种BLA基因,BLA基因型以bla_(TEM)和bla_(OXA-10)群为主,KPN携带bla_(DHA)基因可以影响ESBLs表型确证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KPC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存在状况。方法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间,从住院病人中分离出19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菌株产碳青霉烯酶情况,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blaKPC基因。结果19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改良Hodge试验结果均阳性、blaKPC基因阳性率为100.0%,序列分析确认均blaKPC-2亚型,其HZ001号菌株(原始编号HZ9871)blaKPC-2基因序列已登录GenBank,注册号为GU086225。结论临床分离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均携带blaKPC-2基因,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应该是本组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引起医院内感染暴发临床分离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pn)KPC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存在状况.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从住院患者中分离19株泛耐药Kpn,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菌株产碳青霉烯酶情况,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blaKPC基因.结果 19株泛耐药Kpn改良Hodge试验结果均阳性、blaKPC基因阳性率为100.0%,序列分析确认均为blaKPC-2亚型,其中HZ001号菌株(原始编号HZ9871)blaKPC-2基因序列已登录GenBank,注册号为GU086225.结论 临床分离的泛耐药Kpn均携带blaKPC-2基因,而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分离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季铵盐消毒剂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在2005年9月~2006年4月从住院患者中分离出25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5种基因qacE△1-sul1、dfrA1、dfrA5、dfrA12和dfrA17。结果2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qacE△1-sul1、dfrA1、dfrA5、dfrA12和dfrA17基因阳性株数分别为21(84.0%)、0、6(24.0%)、6(24.0%)和0;qacE△1-sul1阳性基因测序比对与已在美国核苷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中登录的qacE△1-sul1基因序列完全同源。结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qacE△1-sul1基因阳性率很高,对复方新诺明耐药与菌株携带dfrA5、dfrA12和qacE△1-sul1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和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采用生化及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4种肿瘤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增高,叶酸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维生素B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4种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叶酸水平变化非常显著,其可能与消化系恶性肿瘤的存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35例肺癌患者、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CEA、CA125、NSE及CYFRA21-1的含量,并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NSE及CY-FRA21-1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1),敏感性分别为47.4、60.7、41.5和55.6,4项联合检测可将敏感性提高至87.4。CEA和CA125对肺腺癌、NSE对小细胞肺癌、CYFRA21-1对肺鳞癌的敏感性最高,分别达到65.2和78.2、74.2、70.4。结论 CEA、CA125、NSE及CYFRA21-1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临床诊断率,并可为肺癌的病理分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ICU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规律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年ICU患者细菌学标本送检,采用MicroScan WalkAway-96 plu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和SPSS 19.0软件统计分离出的非重复性感染细菌种类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5年间,ICU共分离出各种病原菌1713株,其中1270株来自痰液,占74.14%.革兰阴性菌共计1200株(70.05%),居前4位的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293株(17.10%)、肺炎克雷伯菌263株(15.35%)、铜绿假单胞菌216株(12.61%)和黏质沙雷菌116株(6.77%),他们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84.19%、28.14%、51.39%和6.9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83.13%、16.42%、35.91%和13.04%,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吡肟和氨曲南耐药率在30.17%~90.74%之间,对3种氟喹诺酮类耐药率在27.27%~100.0%之间.革兰阳性菌共计375株(21.89%),居前3位的依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93株(11.27%)、金黄色葡萄球菌(SA) 119株(6.95%)、肠球菌属35株(2.04%);SA和CNS对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47.90%和93.78%,差别非常明显(P<0.001),对青霉素G耐药率分别为94.83%和96.30%(P>0.05),二者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5.71%.真菌138株(8.06%),其中假丝酵母125株(7.30%).结论 ICU患者感染绝大多数发生在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情况非常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延缓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