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服用磷酸哌喹人群中预防疟疾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类型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减少服药后副反应的措施,为今后调整改进磷酸哌喹使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7-9月在安徽省蒙城县对240名服用磷酸哌喹预防疟疾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3次在每月的预防服药结束后两日内进行。结果调查对象中副反应发生率为43.3%(103/238),以轻微头晕、恶心和口周脸颊发麻的表现为主;其中,90.2%的人在服药后2h内出现症状(体征),有90.3%的人在24h以内消退;发生副反应的人群中,不同年龄组无差别。女性高于男性。空腹服药者高于非空腹服药者。结论磷酸哌喹的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均轻微,持续时间短,对生活生产不构成影响,餐后服药利于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3月龄婴儿接种一种新上市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PCV-AC)的免疫原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同类疫苗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招募3月龄婴儿按照1:1比例分别接种3剂本研究试验疫苗和另一种已上市使用的对照疫苗,检测免疫前和全程免疫后30d 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Nm)抗体,观察全程免疫后0-30d不良反应和6个月内严重不良事件(SAE),比较抗体阳转率、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对照组均入组受试婴儿276名。两组MPCV-AC免疫后A群Nm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6.80%、86.92%(x2=0.002,P=0.967),GMT分别为1:48.50、1:43.02(t=0.74,P=0.460);C群Nm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1.20%、90.38%(x2=0.10,P=0.750),GMT分别为1:63.12、1:57.99(校正t=0.68,P=0.495)。两组免疫后0-30d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9%、29.2%(x2=23.25,P<0.001),其中局部不良反应分别为1.9%、7.1%(x2=25.32,P<0.001),全身不良反应分别为17.3%、24.8%(x2=13.83,P<0.001);两组均无4级不良反应或SAE发生。结论3月龄婴儿接种本研究MPCV-AC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状况是影响此项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结构、相关知识、工作负荷及与相关工作的适配性进行调查,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分管院长,预防保健科、内科、疫苗接种科负责人及其他专兼职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本调查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获取样本.在全市18个区县抽取36个街(乡),市内6区及塘沽、汉沽、大港均随机抽取2个街道;其余涉农区县均随机抽取1个街道及1个乡镇;在每个抽到街(乡)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抽取了3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涉及服务人口192.6万人.  相似文献   
4.
急性血吸虫病个案病例的地域归属至少有3种情况,即以患者的感染地、报告地或现住址地进行归属,经过对3种归属的比较讨论,从疫情处理的角度,笔者认为以现住址地进行归属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疾控中心应急管理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0年12月成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挂靠在传染病控制部,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协调工作。2005年2月,天津市疾控中心单独设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同年12月,正式固定编制4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应急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组织和指导下,2004年以来,天津市区县疾控机构应急工作网络从初步建立到完善,已形成覆盖全市的应急管理和技术处置网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全市18个区县疾控机构已有54名在册的应急管理人员,180名在册的应急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应急装备正在逐步配置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疟区发热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筛选与疟疾患病有意义的临床症状(体征),用以构建疟疾发热征候群。方法以《发热病人情况登记表》在疟疾传播期收集研究现场发热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对发热病人采血涂制标准血片进行镜检。计算机录入资料、建立数据库,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症状(体征)在疟疾病人和非疟疾发热病人中的分布有无差异,结合各症状(体征)作为诊断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进行筛选。结果共收集发热病人1 508例,其中疟疾病人241例。有10种症状(体征)在疟疾病人与非疟疾发热病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体温39℃及以上、周期性发作、少不规则发作、寒战、大汗、手脸苍白、肌肉关节酸痛、恶心厌食或呕吐、头痛、未出现腹泻。结论可使用这10种症状(体征)构建疟疾发热症候群用于早期筛查疟疾病人,指导疟疾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部疫情不稳定地区疟疾发病特征及休止期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安徽及其周边疟疾高发区疟疾发病特征,探讨休止期科学合理的服药策略.方法 收集相关省2004~2006年网络直报数据、年报数据及五省联防资料进行比对分析,通过Excel5.0和MapInfo Professional 7.8软件作图.结果 中部疫情不稳定地区疟疾发病特征包括病例分布广而散、中华按蚊疟区发病超过嗜人按蚊疟区并逐年上升、发病时症状典型、月分布明显和发病以新发病人为主.结论 症状典型有利于病人的及时诊断和治疗;休止期根治对防治有疟史者的复发是必要的,但对以长潜伏期发病为主的地区,达不到清理潜在传染源的目的,全民服药受到诸多因素制约,新的以“灶点”(如水体周围)为依据的服药范围划分方法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分析天津市 2006-2013 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 为提高学校相关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天津市 2006-2013 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3 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67 起, 累计发病 10 382 例, 死亡 1 例。其中传染病事件 257 起,占 96.25%。事件主要发生在小学和托幼机构; 3-6 月和 10-12 月为事件发生的高峰期; 发病数居前 3 位的病种分别为流行性感冒 (2 360 例)、 水痘 (2 032 例) 和流行性腮腺炎 (1 813 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与首例发病至报告时间间隔呈正相关(rs=0.522, P < 0.05)。结论 近几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高发态势, 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托幼机构和小学, 及时发现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减少事件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人的地域归属关系到突发疫情的判断和应急预案的启动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现实工作中一些地方还把急性血吸虫病控制状况(通常是把发生例数)作为衡量血防成绩的重要指标,尤其是急性血吸虫病说明新发感染。因此,急性血吸虫病例恰当的地域归属就显得十分重要。血吸虫病的流行具地域性,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部分地区[1]。根据感染、诊断与疫情上报以及患者现住址地的空间关系,其个案病例的地域归属至少有3种情况,即患者可能的感染地、疫情报告机构所在地(即报告地)和患者现住址地。就1个报告病例来说,这3种情况可能是重合的,即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