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孙静  胡金平 《护理学杂志》2007,22(11):52-52
目的观察炉甘石洗刑加利凡诺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将48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5例)。彻底清创后,对照组以16万U庆大霉素浸湿的无菌纱布敷于创面,敷料包扎;观察组用无菌棉棒将配制好的炉甘石洗剂加利凡诺混悬液涂于创面。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和治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炉甘石洗刑加利凡诺混悬液治疗压疮效果较好,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正>颈椎结核在脊柱结核中发生率较低,但其造成的危害较严重,患者常因病灶压迫颈脊髓而瘫痪,甚至死亡,由于颈椎活动度大、颈脊髓周围空间小,颈椎结核常伴随颈脊髓受压和颈椎后凸畸形,需要手术进行病灶清除、神经减压和颈椎稳定性重建[1]。颈椎结核主要临床表现为椎体前中柱破坏,手术方式以前路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为主。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应用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25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临床特点为发热伴皮疹,指(趾)硬肿和脱屑,口腔粘膜和结膜充血及颈淋巴结肿。以前采用阿司匹林(ASP)为主的抗凝、抗炎和对症治疗。近年国外报道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可控制急性期症状,降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本文采用IVIG联合ASP治疗9例川崎病,以观察其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5年5月~1999年6月我院收治住院的19例患儿,均符合日本MCIS研究委员会1984年通过的诊断标准。将19例患儿随机分为二组。WIG组(治疗组)9例,男8例,女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制CPAP对重症手足口病进行早期气道干预与低流量吸氧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法相比在疗效和不良反应上有何差异。方法随机选择我科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共200例,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参照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的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自制CPAP通气,对照组给予低流量吸氧。两组患儿的药物治疗及监测方法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及时给予早期CPAP治疗。比较两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及转化为危重型的发生概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自制CPAP对重症手足口病进行早期气道干预,可增加跨肺压力,使自主呼吸变得有规律,节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压低膈肌等作用,通过扩张萎陷的肺泡,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作用,降低气道阻力,改善通气功能,使病情稳定,并减少机械通气的需要,使用越早,疗效越显著。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基层医院儿科的一种简便易行、无创安全、经济且疗效显著的呼吸支持设备。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
  例1患者男性,58岁。因心悸胸闷2d入院检查。患者8年前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未行治疗。既往无器质性心脏病。2年前夜间曾有1次窒息样感觉,自服复方丹参滴丸后缓解。之后偶有发作性心悸,不伴胸痛,无晕厥。有吸烟史6年,已戒烟2年。家族中无猝死史。患者心电图检查除一兄长有T波缺血型改变外,其他兄弟姐妹均未发现异常。心电图(图1~2)示:无 aVR 征[1],V1~V2QRS波群后可见明显的Brugada波群,形成了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中的r忆波,伴ST段下斜型抬高,T波倒置。24h动态心电图未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图3)。  相似文献   
6.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生率在低体重儿为40%。以往国内都用吲哚美辛(消炎痛)片剂磨粉水溶后口服,因不良反应严重,使用时限制较多,布洛芬与消炎痛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且布洛芬治疗PDA在国外已有较多报道,故本研究就布洛芬治疗P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婴儿期以至成人,每个人都要接受数次的预防接种,尤其在婴儿期施打预防针的次数更多,已经成了幼儿预防保健项目中最重要的部份.但预防接种注射后,常有不少的反应与副作用,常让初为人父母者不知所措.本文就如何处理这些反应和预防接种需要注意的事项,提供一些工作经验和方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大脑海马区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设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环磷酰胺处理组(T),以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处理组缺血后1h给予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处理组和I/R组均于缺血后2h形成再灌注,每组均分为三个时间段(24h、72h和5d)分别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脑组织不同时段以及正常脑组织中海马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5d内,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GFAP在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多,缺血24h后即有表达,缺血再灌注72h后增多,5d后表达最高;经过环磷酰胺处理后,海马区GFAP表达减少(P〈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未见GFAP表达。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5d内GFAP在海马中的表达与缺血时间呈明显的相关性,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用环磷酰胺处理后GFAP表达明显减少,提示环磷酰胺对缺血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具有抑制作用,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诊断为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胆汁淤积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更昔洛韦抗病毒,同时予保肝,补充脂溶性维生素等综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UDCA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GP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GT,总胆酸TBA)和巨细胞病毒IgM(CMV-IgM)转阴率,判断药物疗效。同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肝功能(TBIL,DBIL,GPT,γ-GGT,TBA)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CMV-IgM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联合UDCA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好,可减轻胆汁淤积,阻止病情进展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新生大鼠单侧基底核出血对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出生第10 天的54 只新生大鼠,根据随机数字分组的原则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n=18)、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H,n=18)、脑出血组(cerebral hemorrhage group,CH,n=18),通过立体定位仪将25 μL 自体血注入大鼠左侧脑尾状核位置,完成脑基底核出血模型的建立工作。NC 组不采取任何处理干预,给予正常饲养,SH 组在大鼠左侧尾状核位置刺入微量注射泵针头,不注血,其他处理和CH 组相同。对比3 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白天开场实验结果、晚上开场实验结果等指标。结果:大鼠在造模之后神经功能呈现不同程度损伤,SH 组大鼠有着相对轻微的神经受损症状,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在手术后72 h 能全部康复;CH 组大鼠发生肌张力改变以及偏瘫的情况;与SH 组、NC 组相比,CH 组大鼠在d 1、d 3 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较高(P<0.05);SH 组、NC 组大鼠在d 1、d 3、d 7、d 14 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和SH 组、NC 组大鼠白天开场实验结果相比,CH 组大鼠理毛次数、直立次数、穿越格子数等明显较多(P<0.05);和SH 组、NC 组大鼠晚上开场实验结果相比,CH 组大鼠直立次数、穿越格子数等明显较多(P<0.05)。结论:大鼠在发育期会出现单侧基底核局灶性出血损伤症状,有着可代偿性、可修复性等基本特征,大部分不会出现严重神经运动功能障碍遗留的情况,但会引起非选择性注意水平降低、自主活动增多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