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生率在低体重儿为40%[1].以往国内都用吲哚美辛(消炎痛)片剂磨粉水溶后口服,因不良反应严重,使用时限制较多,布洛芬与消炎痛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且布洛芬治疗PDA在国外已有较多报道,故本研究就布洛芬治疗P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姜红  吴莉华  葛觉敏 《现代保健》2009,(23):109-110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早产儿PDA53例,随机分为布洛芬组(n=31)和消炎痛组(n=22),布洛芬组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1500g组(n=20)及〈1500g组(n=11),均予以口服或鼻饲给药。布洛芬组首剂给予10mg/kg,于24、48h后各给予5mg/kg。消炎痛组0.2mg/(kg·次),每间隔12h 1次,共3次。用药期间观察尿量、胃肠不耐受、黄疸、胃肠道出血情况。治疗结束后复查肾功能、血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布洛芬组PDA关闭率为74.2%,消炎痛组关闭率为77.3%,两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07,P〉0.05)。布洛芬组出生体质量≥1500gPDA关闭率好于出生体质量〈1500g(Χ^2=5.21,P〈0.05),疗效与出生体质量有关。布洛芬组4例(12.9%)出现一过性少尿,消炎痛组9例(40.9%)合并少尿,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5.45,P〈0.05)。布洛芬组治疗前后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炎痛组8例血尿素氮增高,6例血肌酐增高,两个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有效、方便、安全,能显著减少少尿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口服布洛芬悬液和消炎痛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 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0例胎龄 30~35周早产儿, 心脏彩超证实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 (PDA), 随机分为布洛芬组 (n=15) 和消炎痛组 (n=15), 于生后 3d口服分 3次给药。布洛芬组首剂给予 10mg/kg, 于 24、48h后各给予 5mg/kg。消炎痛组 0 2mg(kg·次 ), 每间隔 12h1次。结果: 两组关闭率相似, 布洛芬组 12例导管关闭 (80% ), 消炎痛组 13例导管关闭 ( 87% ), 两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P>0 .05)。布洛芬组 3例合并尿少, 消炎痛组 10例合并尿少,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5), 消炎痛组 5例血肌酐增高, 6例血尿素氮增高, 布洛芬组无血肌酐增高, 1例血尿素氮增高, 两个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5)。其他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消炎痛组 2例大便潜血阳性, 1例血总胆红素轻度升高, 两组均无腹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结论: 生后 3d口服布洛芬悬液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与口服消炎痛同样有效, 并能显著减少尿少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早产儿40例口服布洛芬(10mg·kg^-1·d^-1)共3天,用药前后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用药后再次复查心脏彩超。结果34例动脉导管关闭患儿中,1例出现肺动脉高压,治疗前后血小板、肌酐、尿素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113、0.957、0.342,均P〉0.05),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愈率为89.47%,有效率为94.74%。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中未发现患儿出血、肝肾功能损害及呕吐、腹胀等消化道反应,但远期预后及药代动力学改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口服制剂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PDA 106例,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每24小时给药一次,剂量分别为(10-5-5)mg/kg。用药期间和结束后监测PDA关闭情况、循环功能、肾功能、出凝血功能和颅内出血发生情况。结果:(1)经治疗99例(99/106,93.4%)PDA关闭。(2)疗效与胎龄有关,胎龄≥34周疗效为96.4%(54/56),优于胎龄〈34周的疗效90%(4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2000 g疗效与出生体质量〈2000 g相当,分别为94.2%(49/52)和92.6%(5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表现为一过性少尿(46.2%),肌酐和尿素水平正常。未发现血小板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9.2%,程度较轻,未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未发现颅内出血加重。结论:口服布洛芬可以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尚需观察其远期不良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PG研究的深入,消炎痛等非类固醇抗炎药作为PG合成抑制剂在治疗上引起注意,下面就消炎痛通过对PG合成抑制在临床的新用途,介绍如下: 一、在心血管方面治疗早产婴动脉导管未闭症(简称PDA),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RDS)。1976年Friedman报告用单剂消炎痛治疗6例PDA合并RDS的早产儿获得成功,其中5例DA完全闭合。Heymann使用小剂量(0.1~0.3毫克/公斤)消炎痛治疗15例PDA早产儿,14例取得显著效果。Friedman等再次报告50例早产儿应用消炎痛治疗后,其中49例有效。目前文献已有100多例成功的报道,用消炎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12月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有PDA的31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口服布洛芬进行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15例未口服布洛芬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DA关闭情况并作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经口服布洛芬治疗后13例闭合,3例未闭;15例未经药物治疗的PDA患儿7例自然闭合。观察组闭合率81.25%,对照组闭合率4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未发生消化道出血、黄疸、尿少等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PDA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避免部分患儿日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李中东 《家庭健康》2014,(10):44-44
支气管哮喘有不少诱发因素,其中使用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安乃近片以及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后诱发的支气管哮喘发作约占10%。此种药物性哮喘若处理不当,甚至可能致死。注射、口服,甚至外用这类药物均能诱发哮喘。因此,有哮喘病史者要慎用或禁用。  相似文献   

9.
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对40例接受口服消炎痛治疗的PD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PDA中早产儿15例,足月儿25例.关闭31例(77.5%),其中早产儿关闭12例(80.0%),足月儿关闭19例(76.0%),关闭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重<1 500g、1 500~2 500 g、>2 500g 3组消炎痛关闭率分别是10.0%、85.7%、70.0%,关闭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口服消炎痛对治疗新生儿PDA有明显疗效.其关闭率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方法 :对 4 0例接受口服消炎痛治疗的 PD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0例 PDA中早产儿 15例 ,足月儿 2 5例。关闭 31例 (77.5 % ) ,其中早产儿关闭 12例 (80 .0 % ) ,足月儿关闭 19例 (76 .0 % ) ,关闭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体重 <15 0 0 g、 15 0 0~ 2 5 0 0 g、 >2 5 0 0 g 3组消炎痛关闭率分别是 10 0 .0 %、 85 .7%、 70 .0 % ,关闭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口服消炎痛对治疗新生儿 PDA有明显疗效。其关闭率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炎痛喜康是一种抗炎镇痛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据报道其疗效优于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等,且对牙痛、痛经、骨骼肌肉疼痛和运动损伤引起的疼痛疗效显著。该药用量小,一天一片(20毫克),价格便宜,故被普遍采用,尤其受到老年患者的偏爱。过去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应用布洛芬口服干预治疗时,不同奶量喂养方案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泉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174例确诊为PDA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低增幅组和高增幅组,每组各87例,均采用布洛芬治疗。治疗期间,低增幅组采用低增幅奶量递增方案喂养,高增幅组采用高增幅奶量递增方案喂养。对比两组PDA早产儿动脉导管关闭效果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DA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及尿前列腺素E2(PGF2)的降低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增幅组消化道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高增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干预治疗PDA早产儿时,采用低增幅的奶量递增方案喂养患儿,有助于减少消化道并发症,且对PDA闭合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韩静  周翔  朱春婵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851-5852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及利弊。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月经心脏彩超确诊为PDA的早产儿,口服布洛芬混悬液10 mg/kg,24 h后口服5 mg/kg,3剂一疗程。用药期间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aO2)、血糖、尿量,复查血常规、肾功能,并观察有无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颅内出血等倾向。治疗结束后第7天复查心脏彩超并完善头颅CT,生后4周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结果:布洛芬关闭PDA的有效率为86%,同时NEC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慢性肺部疾病发生率却明显增加,脑室内出血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并能减少NE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无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为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且无合并其他严重心肺疾患的无临床症状的新生儿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仅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首剂量10 mg/kg,第二、第三剂量5 mg/kg,每次间隔24 h。观察两组患儿动脉导管关闭情况;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4例PDA患儿经口服布洛芬治疗后,27例闭合,闭合率为92.97%;未经治疗的对照组31例中,15例自然闭合,自闭率为48.3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未出现尿量减少,黄疸加重,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无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减少发展成为严重症状性PDA及手术的机率,改善新生儿近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的临床疗效。方法:强脊康加布洛芬(芬必得)组,服用常规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同时服用强脊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布洛分组服用布洛芬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两组各以7周为一疗程,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结果显示强脊康加布洛芬组总有效率93.3%,布洛芬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显,且可明显改善脊柱功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作用强,见效快,疗效稳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消炎痛与复方点眼液治疗电光性眼炎疗效观察蒙志林(陕西燎原航空机械制造公司医院)报道:消炎痛与复方点眼液治疗电光性眼炎48例(96只眼)的疗效比较。选择门诊患者48例按诊疗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3例。年龄18~55岁,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布洛芬在治疗早产低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近年来收治的152例早产低体重PDA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实验组于生后24 h内口服布洛芬,首剂10 mg/kg,第2、3剂5 mg/kg。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1 ml/kg,第2、3剂0.5 ml/kg,每剂间隔24 h。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第1疗程结束后实验组PDA关闭率为82.89%,高于对照组的42.11%,平均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期肺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脑室内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低体重儿PDA患者时可以明显提高动脉导管的关闭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常患骨关节炎,须服用抗炎镇痛药。最近,澳大利亚学者进行了一项综合性分析,比较了各类抗炎镇痛药治疗19648例患者疗效发现,布洛芬安全性最高,即便使用大剂量(1500~2400毫克),安全性仍最佳。此外,布洛芬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其缓释胶囊(如芬必得等)作用时间较长,服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19.
消炎痛对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不良影响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222100)王召晓杨泗霞消炎痛作为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在急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它对同时存在的肾实质性高血压影响如何?本文通过对61例患者的分组治疗加以探讨。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消炎痛栓治疗原发性痛经江苏省常州市江南春宾馆医务室213001陈平娥1974年以来,阿斯匹林、消炎痛、去痛片等药物被普遍应用于治疗痛经,其有效率达65%~100%,但由于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多,尤其是胃肠道反应较重,使部分患者不能接受。自1992年我们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