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1.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国土面积1.41万m2.全市辖洪湖市、监利县、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荆州区、沙市区8个县、市、区,123个乡(镇、场),总人口643.73万,曾是碘缺乏病(简称IDD)流行区,其中松滋市和石首市两市是高发区.为全面总结荆州市碘缺乏病(简称IDD)防治工作成效,现对该市30年IDD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2.
碘缺乏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影响胎儿智力发育和国民素质、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疾病,食用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是国际公认最经济、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措施。根据2011年9月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2011)要求,湖北省选择食用盐加碘水平为25mg/kg,允许碘含量波动范围18~33mg/kg。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荆州市所辖8个县(市、区)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方法按照国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要求,检查8个县市区碘缺乏病防治机构及措施,碘盐检测按照国标GB/T13025.7—1999采用直接滴定法,尿碘检测用酸消化砷铈法。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各县市区综合指标评估得分在82.7~97.9分之间;监测居民户食用碘盐共2304份。合格碘盐数2188份,各县(市、区)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在90.63%~98.26%之间;抽检学生尿样共800份,各县(市、区)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06.21~396.69μg/m,且尿碘含量〈50μg/L的比例在2%以下。结论被考核评估8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可持续防治碘缺乏病运行机制,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标准,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调查湖北省荆州市居民饮水含砷状况,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7、2008年,根据历史资料,在荆州市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洪湖市6县(市)357个自然村进行饮用井水砷检测,对以往发现有高砷水源的自然村及与已知高砷村土地直接相连的自然村普查,在未发现高砷水井的村按自然村井数的10%,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均匀抽取.采用水中砷快速检测盒(半定量法)检测村民饮用井水砷,对水砷≥0.03 mg/L水样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进行复检.对水砷超标村及其毗邻村的村民开展病情调查.结果 共抽取水样6074份,检出超标水样210份,发现51个自然村为高砷区,水砷最高值为0.7 mg/L.<30 m的水井水砷超标率为3.2%(152/4784),30~100 m的水井水砷超标率为4.9%(58/1184),>100 m的水井水砷超标率为0,不同井深水井水砷超标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P<0.01).在水砷超标的51个自然村及其毗邻的31个村,调查居民84 064人,未发现砷中毒患者.结论 荆州市存在高砷水源,但是尚未发现砷中毒患者.建议对所有高砷区均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积极寻找低砷水源,或者进行防砷改水,打井深度>100 m.  相似文献   
6.
两起非法经营预防用生物制品处罚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有计划地开展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加强安全接种管理,依法规范生物制品的供应渠道,取缔非法经营预防用生物制品。根据省卫生厅鄂卫发〔2000〕171号文件精神,荆州市卫生局于2000年9月开始在辖区内开展了预防用生物制品管理与安全接种督查与整顿工作。9月25日荆州市卫生防疫站派出3名传染病监督员,对荆州市城区大、中、小学、市直医疗单位及部分医药公司进行了预防用生物制品管理与执法检查。检查时发现,荆州市城区有两所高校具有违法经营预防用生物制品的行为。1立案处罚案例1:高校甲,9月25日检查时发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