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掌握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5年版)》和《荆州市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2017年在荆州市7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居民、流动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以及螺情和野粪监测。结果 2017年荆州市7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共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本地居民44 118人,发现血检阳性1 925人,总体血检阳性率为4.36%,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开展流动人群监测2 175人,发现IHA血检阳性93人,血检阳性率为4.28%,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共对1 937头耕牛进行了粪检,未发现血吸虫感染耕牛。在69个监测点查出有螺环境1 302处,有螺面积1 923.64 hm2;共调查钉螺348 756框,有螺框出现率为17.19%;捕获活螺142 494只,活螺平均密度为0.41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23个监测点的41处有螺环境检获各类野粪596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野粪。结论 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较低水平,但仍存在疫情回升的潜在因素,需继续加强监测工作,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1992-2001年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期间,湖北省荆州市血吸虫病的防治效果,并观察该项目结束2年后疫情变化情况。 方法 采用回顾性纵向调查方法,收集整理1992-2003年荆州市8个县(市、区)人畜查病、治病、扩大化疗、查螺、灭螺和健康教育等年报资料,利用u检验进行疫情动态分析。 结果 2001年荆州市血吸虫病患者(77 009例)比1992年(140 438例)下降了45.2%,其中急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63和1 032例)分别比1992年(244和1 841例)下降74.2%和43.9%;人群平均感染率由1992年的7.8%降至4.7%;防治前后人群平均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864,P<0.01)。2001年感染血吸虫的耕牛(3 454头)比1992年(8 035头)下降了57.0%,耕牛平均感染率亦由1992年的7.9%降至2001年的3.7%,防治前后耕牛平均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338,P<0.01)。2001年钉螺面积(19 368 hm2)比1992年(25 395 hm2)下降了23.7%。项目结束2年后,2003年急性血吸虫病例100例,比1992年下降了59.0%,但比2001年上升了58.7%。人群平均感染率上升至8.4%,比1992年和2001年分别上升了7.7%和78.7%(u=6.453、34.804,P<0.01)。耕牛平均感染率为6.5%,比1992年下降了17.7%,比2001年上升了75.6%(u=3.061、5.894,P<0.01)。钉螺面积上升至32 853 hm2,比1992年和2001年分别增加了29.3%和69.6%。 结论 人畜同步化疗可在短期内控制疫情和传播,项目结束后疫情发生反弹,甚至高于项目开始前的疫情水平。  相似文献   
3.
荆州市2006年血吸虫病疫情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清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现状以及控制疫情存在的主要难点, 于2006年底在荆州市8县122个乡镇场的453村, 对人、畜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人群感染率为3.9%(11 994/310 232), 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呈散在发生, 无突发疫情。耕牛感染率为10.2%(270/2 651)。活螺平均密度为0.67只/0.11 m2, 感染性螺密度为0.001 9只/0.11 m2(1 988/1 054 597), 感染率为0.28%(1 988/713 486)。与2004年比较, 人群感染率下降40.0%, 急性血吸虫病例数下降33.3%。钉螺面积增加4.0%, 活螺平均密度增加68.5%, 感染性钉螺密度增加18.8%, 钉螺感染率下降36.4%。耕牛感染率上升22.3%。建议重点加强耕牛血吸虫病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患者角度对湖北省某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救治定点医院晚血救治效果进行评价,为制定和完善晚血救治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定量问卷调查与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晚血患者目前生命质量、对晚血救治机构满意度及晚血救治政策的评价等方面的资料。结果接受救治后晚血患者生命质量平均得分为0.743分,其对自身的活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焦虑沮丧的评价较好,满意率分别为69.1%、60.0%、60.0%和63.6%,而对疼痛和不适的评价较差,满意率仅为36.4%;晚血患者对晚血救治医疗机构8个方面的满意率7项指标达到70.0%以上。结论接受救治后晚血患者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所改观,对救治医疗机构的满意度较高。目前晚血救治政策的实施比较顺利,建议进一步完善晚血患者出院后的后续管理工作,使晚血救治工作具有连续性,从而使晚血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2008–2018年洪湖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方法 收集2008–2018年洪湖市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和疫情等相关资料,综合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2008–2018年洪湖市整合农业、水利、林业、国土、教育、交通等部门资源,开展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008年的3.03%降至0,2009年以后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从2008年的2.85%降至0。2012年以后未查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3年全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018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结论 洪湖市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国土面积1.41万m2.全市辖洪湖市、监利县、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荆州区、沙市区8个县、市、区,123个乡(镇、场),总人口643.73万,曾是碘缺乏病(简称IDD)流行区,其中松滋市和石首市两市是高发区.为全面总结荆州市碘缺乏病(简称IDD)防治工作成效,现对该市30年IDD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牛的分布与活动规律,摸清牛的使用和管理现状,掌握养牛农户对淘汰牛、以机代牛政策的意向,为控制牛传染源提供决策依据,2009年6月~9月,由国家疾控中心资助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防所指导,荆州市血防所组织由国家疾控中心负责的省部联动联系点的公安县、监利县血防所,开展了养牛户现状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方法  通过 调整农业结构,结合水利建设,实施兴林抑螺,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及居民生活环境,加大人畜查治 病、扩大化疗力度,阻断传染源等方法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结果措施实施后钉螺面积、活螺密度、 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5. 03%、86. 56%和57. 93%。居民粪检阳性率下降了94. 34%,晚期血吸虫 病人下降了56. 25%,项目实施期间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病牛感染率下降了85. 68%。结论实 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了农民生活环境,疫情得到明显控制,适宜在血吸 虫病流行疫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腹水多为漏出液,但由于各种细菌、病毒的感染与恶变,腹水的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腹水性质的鉴定与细胞学检查十分重要。作者就荆州市血防所1996~2005年收治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腹水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疫情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管理信息系统(Schistoso mias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SMIS)是由人、计算机网络等组成的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和统计输出应用系统[1].血吸虫病疫情信息,包括文本数据和疫情地图两大部分,尤其是图形管理难度较大.SMIS在文本数据管理的基础上,将疫情地图纳入系统,以荆州市的市、县、乡三级的文本和图片资料数据,解决了用户通过广域网管理、查询各级的疫情数据、疫情地图和统计分析图形,输出、打印查询结果,系统开设的"血防论坛"窗口,供用户间交流与讨论血防工作,为各疫区管理疫情和制定决策提供可视化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