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初步探究不同浓度家蝇幼虫抗菌肽对FBL-3红白血病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诱导、研磨、离心、 C18固相萃取等方法制备家蝇幼虫抗菌肽混合物,然后处理传代期的FBL-3细胞,调整浓度为2.25×106/mL并通过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建立红白血病动物模型。待肿瘤生长较大时,处死并剥离肿瘤,再通过研磨、裂红液裂解、获取原代肿瘤细胞并培养。将抗菌肽混合物调整为不同浓度作用于传代期的FBL-3原代细胞,之后经倒置显微镜观察照相,台盼蓝染色试验计算死亡率、 CCK-8试剂盒做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抗菌肽混合物浓度为250~350μg/mL作用FBL-3原代细胞时,细胞碎片大量增多,死亡率增高,细胞毒性变大。初步证明了抗菌肽混合物在250~350μg/mL抑制细胞增殖效果明显,在300μg/mL浓度下抑制作用最强,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动物模型体内实验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2020年陕西省泾阳县一起家庭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疫情的原因,明确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阻断疫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报告病例开展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病例和牲畜进行布病检测和布鲁氏菌分离培养鉴定种型,对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共发现7例确诊病例和6例隐性感染者;确诊病例发病时间为3月18日至5月7日,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经分析,病例发病与食用牛肉无关联(OR=0.48,95%CI:0.08~2.85),与去过首发病例家有关(OR=141.00, 95%CI:17.15~1 159.28);13例病例、2只羊和2只公犬布鲁氏菌抗体检测阳性,血清抗体滴度从1∶100(++)到1∶800(++++)以上;从2例病例、2只羊和1只公犬血液中共分离到5株布鲁氏菌,均为羊种3型,MLVA-16基因型均为(1-5-3-13-2-2-3-2-4-41-8-6-4-3-4-5)。结论 该起布病家庭暴发疫情的原因为公犬叼食了布病阳性羊只的流产物而感染布病,继而人通过与病犬直接接触以及接触被病犬污染的水等生活物质而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鼠疫疫区监测中捕获到的形态学变异沙鼠进行分类鉴定。方法运用形态学鉴定技术和DNA条形码技术综合鉴定。结果该鼠体重50.3 g,体长115 mm,尾长88 mm,后足长28 mm,耳长16 mm。颅骨长31.6 mm,宽19.8 mm,齿隙长9.1 mm。体背棕灰色,基部暗灰色,中段沙黄色,尖端黑色;腹毛污白色,尾毛鲜棕黄色,下面杂生白毛,尾端有黑色毛束。爪基部浅褐色,尖部灰色。DB沙鼠的序列与NCBI中子午沙鼠序列同源性为99%。NJ系统发育树显示所有测试沙鼠序列成两个高置信度分支,长爪沙鼠聚为一类,DB沙鼠与子午沙鼠聚为一类,DB沙鼠与子午沙鼠遗传距离≤1%,与长爪沙鼠遗传距离为9-10%。结论定边县鼠疫监测中形态学变异沙鼠鼠种为子午沙鼠。  相似文献   
4.
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是具有抗菌活性的一类多肽,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它是宿主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成分,具有广谱杀菌、相对分子量较小、热稳定性及水溶性好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损伤小,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性,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抗癌药物。该文综合近年来抗菌肽的研究,概述了抗菌肽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8-2018年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特征及流行态势,为进一步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 2008-2018 年陕西省布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8年陕西省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0 007例,年发病率在 1.55 /10 万 ~ 4.08 /10 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2.41/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死亡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陕北和关中地区,以榆林市、延安市和渭南市为多发地区,占86.23%,陕南地区病例数较少;全年均有报告,4~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以40~59岁年龄组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0.19%;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为3.57∶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 89.44%。血清学平均阳性率为4.21%。布病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的中位数是22 d。结论 陕西省布鲁氏菌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流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呈持续状态,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加大布鲁氏菌病监测力度,做好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宣传干预前、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农民养殖户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变化。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淳化县人间布病报告病例数较多的10个乡镇,每个乡镇优先选取报告病例数最多的行政村进行调查,每个行政村至少调查20名年龄为20岁及以上的农民养殖户,调查人数不足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的病原及流行病学特征, 为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科学化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自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2014 - 2021年陕西省报告的507例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的病原学培养资料, 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 通过Excel 2016软件汇总数据并分析, 并利用ArcGIS 10.6软件进行可视化。结果 507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018 - 2021年(322例), 发病高峰期为5 - 7月份(255例);主要分布于渭南市(129例)、榆林市(114例)和延安市(97例);职业以农民为主(415例);年龄集中在40 ~ 59岁(272例);男女性别比为3.22∶1.00(387∶120);95.46%(484/507)的病例有牛、羊密切接触史, 主要为羊接触史(480例);临床症状以发热、乏力、多汗、关节肌肉疼痛多见, 肝、脾、睾丸肿大少见;89.55%(454/507)的病例在急性期内得到诊断;试管凝集试验中, 1∶200阳性病例最多(139例);经培养分离得到214株布鲁氏菌, 出菌率为42.21%, 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陕西省1952—2019年以来保存的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MLVA分型研究,了解陕西省布鲁氏菌遗传变异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MLVA技术对收集的121株布鲁氏菌分离株基因型进行研究,利用Bio Numerics 7.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计算辛普森指数。结果 基于MLVA-8分型,分为7种,即羊种菌5种(42、43、63、83及115型),猪种菌1种(6型)及牛种菌1种(38型),其中羊种42、43型占总数的91.74%;42型在全省10个市区均有分布;榆林、延安均有4种基因型,多样性较其他市区更丰富;基于MLVA-11,分为11种,基于MLVA-16对121株菌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分为3个群,96个基因型,呈现基因型别的多样性,辛普森指数在0.000~0.800之间,Panel 1和Panel 2A多样性均明显低于Panel 2B。结论 MLVA技术可用于种属亲缘关系的确立、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陕西省布鲁氏菌MLVA分型显示高度基因多态性,提示陕西省布病流行呈零星和散发特征, 因此,降低传染源在区域之间的频繁流动,是控制布病疫情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6-2020年陕西省榆林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发病的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为制订布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0年陕西省榆林市布病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同时利用ArcGIS 10.8、GeoDa 1.6、SaTScan 9.4.1软件分别进行三维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16-2020年陕西省榆林市共报告布病病例1773例,年均发病率为10.40/10万。病例报告以5-8月为主,病例性别比为3.53∶1(1382/391),年龄以45~64岁人群为主(占60.46%),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9.57%)。三维趋势分析显示榆林市布病发病率呈现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升高。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6-2020年榆林市布病发病率Moran's I值分别为0.4780、0.4440、0.2890、0.3220、0.2603,局部Moran's I系数检验发现榆林市布病发病有2个“高-高”聚集县区和3个“低-低”聚集县区。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6-2020年榆林市布病发病扫描到1个一类时空聚集区和1个二类时空聚集区,聚集时间为2019年。其中一类聚集区(LRR=57.97,RR=2.49,P<0.001)以米脂县为中心,半径为51.62 km,涉及5个县区。结论2016-2020年榆林市布病呈现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应结合布病发病流行高峰期、发病人群、时空聚集区、羊只存栏量等情况,采取分区域、有重点、人畜同步联防的布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
将家蝇三龄幼虫抗菌肽粗提物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 RP-HPLC)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种与对照组有差异的蛋白分别命名为I1、 I2、 I3、 I4、 G1、 G2、 G3、 G4组。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发现,其中有4种蛋白及粗提物( E0组)对sup-b15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生存率均值分别为I1:0.714、 I2:0.785、I4:0.641、 G2:0.686、E0:0.561。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凋亡的效果,其凋亡率均值分别为I1:16.73、 I2:9.79、 I4:18.60、 G2:11.85、E0:35.94。对比发现,粗提物( E0)对sup-b15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纯化物,证明粗提物较纯化物对肿瘤细胞抑杀作用更为明显,间接的说明各种纯化蛋白之间具有某些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