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研究辽宁省境内棕背鼠平体内普马拉病毒(PUUV)的基因特征及分布情况。方法收集辽宁省抚顺和本溪地区棕背鼠平的肺组织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PUUV抗原,RT-PCR方法扩增标本中PUUV S基因片段,并测序,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共采集38份棕背鼠平肺组织标本,IFA检测PUUV抗原阳性2份,RT-PCR扩增PUUV S基因阳性4份,测序表明均为PUUV特异性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本次检出的抚顺和本溪病毒株与吉林省的抚松株属于同一亚型,核苷酸同源性为95.2%~96.9%,在进化树上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在亲缘关系上与日本PUUV株较近。结论辽宁省可能存在PUUV的一个新亚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辽宁省市售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血清型分布、PFGE分子分型特征及耐药特点,为沙门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溯源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GB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菌检验》检验方法对收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及生化实验鉴定,采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学实验,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分子分型,使用BioNumerics 7.6软件对PF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89株沙门菌包含32种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主;经XbaⅠ酶切分为81种带型,同源性为47.4%~100%。同一血清型菌株的PFGE带型相似度较高,且出现成簇现象。药物敏感性分析中,89株沙门菌对萘啶酸(NAL)的耐药率最高,为52.8%(47/89),共发现有35种多重耐药谱,多重耐药率为43.8%(39/89)。结论 辽宁省食品中沙门菌血清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常见血清型较多,PFGE指纹图谱呈多样性,整体耐药水平较高,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应尽快建立高效的管控机制,加强耐药性监测,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自2009年起我省从发热伴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血液中,分离出一种能够引起人类患有类似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疾病的病毒。采用逆转录的方法扩增病毒核酸(RT-PCR)。选择有地区代表性的病毒株采用23对引物扩增病毒全部基因序列,将获得的全部氨基酸序列经BLAST检索,与GenBank中已知的汉坦病毒属、白蛉热病毒属基因序列排列做比对,确定了我省新分离出的病毒株属于布尼亚科新型病毒。2010年3月17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李德新老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首次向世界公布我国新分离的病毒株被正式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简称 “新布尼亚病毒”,并确定了该病毒为“蜱咬病”的元凶。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新病毒”。方法 收集发病一周以内发热伴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血液首先做汉坦病毒(Hantavirus,HV)血清学检测,然后将样本采用多种细胞培养的方法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从我省发热伴出血征候群血液样本分离出新型病毒12株。结论 我省东部山区及丘陵地带有布尼亚新病毒流行,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与肾综合征出血热极为相似。但体外细胞培养及核苷酸序列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关键词 新布尼亚病毒 RT-PCR 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鼠疫F1抗原胶体金检测试剂(简称金标试剂)的应用价值.方法 制备金标试剂,实验室检测其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并在全国17个鼠疫监测点检测动物脏器标本1798份,以细菌培养和反向血凝法作为平行对照,比较金标试剂的符合率和阳性率.结果 金标试剂灵敏度为0.0010g/L F1抗原,室温和4℃放置12个月检测效果稳定,检测假结核和小肠结肠炎菌悬液均呈阴性反应.现场检测标本,金标试剂与反向血凝法比较,符合率为97.11%(1746/1798),与细菌培养法比较,符合率为96.83%(1741/1798);而金标试剂阳性率为9.23%(166/1798),高于反向血凝法[6.79%(122/1798)]和细菌培养法[6.28%(113/1798)].结论 金标试剂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可以用于鼠疫现场监测和病例判定的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及时掌握辽宁地区沙门菌整合子的分布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获取沙门菌整合子与耐药性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用药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本文对来源于食品以及病患的149株沙门菌,利用PCR扩增的方法,进行整合子类别的筛选,并将扩增的整合子基因盒进行基因测序,同时通过药敏板测定(耐药性实验)对沙门菌与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149株沙门菌中未发现第II类、第III类整合子,检出第I类整合子的菌株50株,I类整合子阳性率为33.6%。50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25株携带耐药基因盒,片段范围从1500~1800 bp。测序结果表明,其中22株整合子携带dfrA17-aadA5基因盒,2株携带dfrA12-aadA2基因盒,1株首次检出罕见耐药基因盒linG。根据整合子携带情况不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整合子阳性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P<0.01),分别为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阿奇霉素和环丙沙星。辽宁地区沙门菌多重耐药率达50.3%。结论 I类整合子在沙门菌中分布广泛,抗性基因表型与耐药结果相一致,整合子的携带与沙门菌多重耐药率高度相关。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西丁保持高敏感率,可以用于对常规抗菌药物耐药的沙门菌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的快速诊断建立一种简捷、敏感、特异的基因检测方法,即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T LAMP)。方法针对EV71 VP1基因的8个区域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该靶序列的RT LAMP方法,对其特异性及敏感性进行了验证;并对手足口病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并与RT PCR及Real time PCR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利用RT LAMP方法能成功检测到EV71 VP1基因区,等温条件下60min内即可完成检测,该方法简便快捷、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其阳性率高于RT PCR方法(P<0.05),与Real time PCR结果呈现很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RT LAMP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过程简捷快速,无需特复杂仪器等优点。适用于EV71感染的快速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监测,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基因和抗原检测技术在鼠疫监测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鼠疫特异性基因和抗原检测新技术进行鼠疫监测现场的应用及评价。方法检测来自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各类标本中鼠疫菌DNA和F1抗原,采用多重PCR、胶体金免疫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鼠疫菌培养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平行对照。结果 使用5种方法平行检测鼠类、蚤类标本1798份,共判定鼠疫标本132份,总阳性率为7.34%;与单纯鼠疫菌培养阳性相比(113份,阳性率为6.28%),其中鼠疫菌培养与基因、抗原检测的总阳性率为7.34%,与单纯检菌阳性率比较检出率提高16.81%,符合率达到97.13%。结论 在鼠疫监测中增加基因与抗原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鼠疫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辽宁省汉滩型汉坦病毒(HTNV)的基因特征及其分布情况。方法在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主要流行地区收集鼠肺和HFRS患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中HV抗原,以RTPCR方法扩增标本中M和S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将HTNV的阳性产物测序,并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辽宁省HFRS疫区HTNV主要为黑线姬鼠所携带;从鼠肺标本中扩增出M片段4份,患者标本中扩增出M片段5份,S片段1份;M片段的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辽宁株与Bao14、CJAp267等株同源性最高,为95%~97%,与HTNV原型株76-118同源性为87.4%~89.0%;系统发生分析显示辽宁株均分布于同一支内,与Bao14、CJAp267等株构成一个独立的支系,同属于H4亚型;TL2S基因片段与YaluRiver13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7.1%),与HTNV原型株76-118同源性为91.2%;推导的S片段氨基酸同源性,TL2与Bao14、CJAp93同源性较高,为93.0%~96.2%,与其他代表株同源性多在74.1%~81.6%;而且基于S片段的系统发生分析提示与M片段的分型结果基本一致,与Bao14、CJAp93等株位于同一分支内,为H4亚型。结论目前辽宁省流行的HTNV主要为H4基因亚型,基因亚型的分布相对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辽宁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的基因型与地理分布。方法采集镜检确诊的间日疟患者血样15份,Chelex-100离子交换法提取DNA,进行单管-套式PCR扩增,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判定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别。结果 12份本地感染间日疟血液标本中6份鉴定为PV-Ⅰ型温带族虫株(占50.00%),6份鉴定为PV-Ⅰ型温带族和PV-Ⅱ型混合虫株(占50.00%);3例输入性间日疟病例中PV-Ⅰ型热带族和温带族各1例,PV-Ⅰ型温带族和PV-Ⅱ型虫株混合感染1例。结论目前辽宁省间日疟原虫存在2种CSP基因型,即PV-Ⅰ型温带族虫株和温带族、PV-Ⅱ型混合感染虫株,无热带族虫株。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侵入机体所引发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后可引起神经、生殖、循环、免疫等系统的损伤,常伴随菌血症,毒血症,严重时可造成伤残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