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了解上海市戒烟门诊就诊患者的一般情况、吸烟情况、戒烟情况以及1个月随访情况,为进一步有效开展戒烟门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前往项目选定戒烟门诊就诊的841名吸烟者,并于1个月后完成725名患者的随访工作,利用SPSS软件分析收集到的相关数据。【结果】2018年就诊患者中91.3%为男性;50.6%年龄在35~55岁;57.1%学历程度在小学及以下;60.2%是企业,商业,服务业工作人员。44.1%的患者每天吸烟支数在10~20支;34.6%的患者烟龄在10~20年;38.6%的患者起床后5 min内吸第1支烟。72.1%的患者在前往戒烟门诊前尝试过戒烟;14.8%的患者使用过电子烟帮助戒烟;33.9%知晓戒烟门诊的途径是本医院医生的告知;61.4%决定戒烟的原因是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2018年戒烟门诊1个月的时点戒烟率为48.8%;44.0%的患者认为对戒烟帮助最大的关键是自己的决心;46.2%戒烟未成功患者认为,最大的阻碍是烟瘾发作。【结论】上海市戒烟门诊的开设能够帮助患者戒烟,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前往戒烟门诊的患者特点,应及时找出戒烟门诊宣传上的薄弱点,例如女性、低文化水平以及务农职业的患者较少;依据患者吸烟的情况,切实提升戒烟门诊服务质量;找出戒烟门诊在提供再次戒烟服务过程中的切入点,更好地完善上海市戒烟门诊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
分析尝试电子烟对青少年吸烟倾向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为制定青少年控烟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法,于2019年9-10月抽取上海市初中、普高、职高的6 17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其中有吸烟倾向者作为病例组,以性别相同、年龄相差1岁以内作为配对因素,采用1∶3个体匹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将病例组631名和对照组1 870名纳入研究.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的吸烟倾向与好友吸烟、尝试吸烟、尝试电子烟等因素存在关联[OR值(OR值95%CI)分别为3.26(2.47~4.29)、5.90(3.76~9.24)、3.28(2.11 ~5.10)];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好友吸烟与尝试电子烟、尝试吸烟与尝试电子烟均有相乘交互作用[OR值(OR值95%CI)分别为8.62(4.90~ 15.17)、12.01(6.02~23.95)],无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电子烟危害宣传、同伴教育等控烟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变青少年的吸烟倾向,降低青少年的烟草使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职业性砷暴露人群与对照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Dicer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职业性砷暴露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中Dicer基因的表达与尿砷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11年选取43名砒霜厂职业性砷暴露工人为暴露组,23名无砷暴露史人群为对照组,采用TRIzol法提取淋巴细胞中的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Dicer基因的表达,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尿中各类砷化合物的含量.结果 砒霜厂工人无机砷、甲基胂酸、二甲基胂酸、总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二级甲基化指数低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Dicer基因mRNA的表达(6.90±0.24)高于对照组(5.08±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中无机砷、甲基胂酸、二甲基胂酸、总砷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Dicer基因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1);二级甲基化指数与Dicer基因mRNA表达呈负相关(r=-0.384,P<0.05).结论 职业性砷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icer基因表达升高,可能与砷代谢甲基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环境健康风险沟通现状及信息需求,为制定合理的风险沟通流程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苏省中部地区某县级市为调研现场,采用定性研究设计,对政府官员、媒体记者、当地居民和企业负责人等环境健康利益相关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环境健康风险受到民众广泛关注,但利益相关者间风险沟通不畅,政府、企业、公众在风险信息获取、传播和信任判断方面存在差异,政府部门主动沟通意识不强,企业往往被动应付。结论应关注环境健康风险沟通工作,开展环境素养提升工程,发挥政府核心作用,建立以基层自治组织为基础的沟通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初中学生烟草认知状况,探讨烟草易感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8个监测点抽取3155名初中生开展自填问卷调查。对数据加权后,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中复杂调查数据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吸烟可以让人在社交场合更轻松、认为吸烟更有吸引力、肯定地认为开始吸烟后很难戒掉、肯定地认为二手烟烟雾对自己有害的比例分别为5.1%、8.2%、34.1%、83.2%。7.0%从未尝试使用过任何烟草制品的学生对烟草易感,男生的比例(8.6%)高于女生(5.4%)(P=0.005)。在家中、学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二手烟暴露者的烟草易感性高于非暴露者(P<0.05)。母亲吸烟(OR=2.567,95%CI:1.394~4.725)、好友吸烟(OR=2.596,95%CI:1.336~5.046)是烟草易感性的危险因素;认为吸烟者的吸引力比非吸烟者差(OR=0.281,95%CI:0.165~0.478)、过去30 d在媒体上接触到控烟信息(OR=0.606,95%CI:0.393~0.934)是烟草易感性的保护因素。【结论】建议综合考虑个体认知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学校为基础探讨适宜的干预方法,降低从未使用烟草的青少年未来使用烟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上海市初中生烟草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探索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控烟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于2013年抽取8个区,2019年抽取10个区,调查上海市初中在校学生的烟草流行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2次调查的烟草流行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9年上海市初中生现在吸烟率为0.6%,尝试吸烟率为2.9%,均低于2013年水平(分别为0.7%和6.9%);2019年现在电子烟使用率(0.6%)较2013年无明显变化(0.6%);2019年听说过电子烟的比例(78.4%)显著高于2013年水平(47.2%);2019年初中生在家中、室内公共场所、室外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二手烟暴露率为72.5%,略低于2013年水平(73.0%),以上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好朋友吸烟(OR=27.381,95%CI:12.037~62.287)、校内看到有人吸烟(OR=2.477,95%CI:1.155~5.312)、认为二手烟可能没有危害(与认为二手烟肯定有危害相比,OR=8.471,95%CI:1.464~49.005)的初中生现在吸烟率更高。≥15岁(与≤12岁相比,OR=8.688,95%CI:1.922~39.266)、室外二手烟暴露(OR=8.608,95%CI:1.048~70.692)、好朋友吸烟(OR=8.115,95%CI:1.754~37.545)的初中生现在电子烟使用率更高,认为吸烟使社交更不舒服[与认为吸烟使社交更舒服相比(OR=0.105,95%CI:0.018~0.615)]的初中生现在电子烟使用率更低,以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初中生烟草流行情况在近年保持较低水平,但二手烟暴露情况不容乐观。初中生吸烟行为与个人对烟草的态度认知、二手烟暴露、同伴吸烟及学校控烟状况密切相关,应从多维度开展预防和干预,切实保护青少年远离烟草危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估2015年度上海市公务人员戒烟大赛的1年随访效果,探讨复吸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保持戒烟干预效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阶段性戒烟成功者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戒烟大赛1年随访复吸率为19.70%,79.49%的复吸者在戒烟后2个月内复吸,受教育程度为复吸的危险因素。复吸主要原因为吸烟朋友的压力、烟瘾发作。【结论】本次大赛1年随访复吸率处于较低水平,戒烟效果良好。受教育程度为复吸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