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traA、tnp513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为了解大肠埃希菌(ECO)、肺炎克雷伯菌(KPN)traA基因和tnp513基因携带状况。方法应用PCR检测ECO、KPN traA基因和tnp513基因。结果29株ECO traA基因阳性24株(82.8%),tnp513基因阳性24株(82.8%);25株KPN traA基因均阴性,tnp513基因阳性23株(92.0%)。结论ECO、KPN耐药性高可能与traAt、np513高携带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gyrA、parC和mdfA基因测序鉴定临床分离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gyrA、parC和mdfA基因测序方法对经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 20 E系统(API LAB plus)和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为克雷伯菌属或产气肠杆菌的19株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 19株菌gyrA、parC、mdfA基因PCR扩增均阳性,基因序列经GenBank中的BLASTn程序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与2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NTUH-K2044(Accession:AP006725.1)和MGH 78578(Accession:CP000647.1)最为接近,均为99.0%同源,证实19株均为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采用gyrA、parC和mdfA基因测序鉴定肺炎克雷伯菌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某医院临床分离的创伤患者医院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毒力基因分布状况。方法 在2004年3月~2005年6月间从住院的创伤患者中分离48株MRSA,采用PCR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看家基因spa进行菌株分子鉴定、检测甲氧西林耐药决定基因mecA确认为MRSA、检测SCCmec(Ⅰ、Ⅱ、Ⅲ、Ⅳa、Ⅳb、Ⅳc、Ⅳd、Ⅴ)进行菌株基因分型均为Ⅲ型。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7类共43种毒力基因即1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编码基因(spa)、2种荚膜抗原(血清型)编码基因(cap5、cap8)、4种调节基因(agr1、agr2、agr3、agr4)、16种黏附毒素编码基因(sasX、fnbA、clfA、clfB、icaA、cna、bbp、ebpS、sdrC、sdrD、sdrE、map、efb/fib、isdA、isdB、isdC)、10种细胞毒素编码基因(pvl、lukE、lukM、psm-mec、psm-α、hla、hlb、hld、hlg、hlg-2)、9种胞外酶编码基因(ssp、splB、edinA、edinB、edinC、sak、nuc、hysA、lip)和1种中毒性休克毒素编码基因(tst)。结果 在48株中,除了tst基因未检出外,其他6类基因均有检出,阳性率在75.0%~100.0%。共有28种毒力基因呈阳性,其中24种基因spa、cap8、agr1、fnbA、clfA、clfB、icaA、can、sdrC、sdrD、sdrE、efb/fib、isdA、isdB、isdC、lukE、hld、hlg-2、ssp、splB、sak、nuc、hysA和lip阳性率均为100%,4种基因sasX、pvl、psm-mec和hla阳性株数(阳性率)分别为47株(97.92%)、36株(75.00%)、46株(95.83%)、46株(95.83%);其余15种基因均阴性。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可分为5种阳性模式。结论 对创伤患者医院内感染MRSA同时检测43种毒力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毒力基因在本组菌株中广泛存在,并且是产生致病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KPC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存在状况。方法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间,从住院病人中分离出19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菌株产碳青霉烯酶情况,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blaKPC基因。结果19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改良Hodge试验结果均阳性、blaKPC基因阳性率为100.0%,序列分析确认均blaKPC-2亚型,其HZ001号菌株(原始编号HZ9871)blaKPC-2基因序列已登录GenBank,注册号为GU086225。结论临床分离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均携带blaKPC-2基因,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应该是本组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引起医院内感染暴发临床分离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pn)KPC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存在状况.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从住院患者中分离19株泛耐药Kpn,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菌株产碳青霉烯酶情况,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blaKPC基因.结果 19株泛耐药Kpn改良Hodge试验结果均阳性、blaKPC基因阳性率为100.0%,序列分析确认均为blaKPC-2亚型,其中HZ001号菌株(原始编号HZ9871)blaKPC-2基因序列已登录GenBank,注册号为GU086225.结论 临床分离的泛耐药Kpn均携带blaKPC-2基因,而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分离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一般多不致病,为人体肠道中最主要和数量最多的寄生菌.但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很强,可引起严重疾病甚至死亡,被称为致病性ECO,必须进行重点监测和研究.例如2011年肠出血性ECO(EHEC)感染疫情从5月中旬开始在德国蔓延,截止到6月11日疫情已扩散至欧洲和美国等13个国家,已导致25人死亡,近3千人患病.  相似文献   
7.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tnp513转座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目的 了解分离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转座酶基因(tnp513)存在状况.方法 对2007年11月-2008年2月从住院患者中分离的62株MDR-AB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tnp513基因.结果 62株中有35株阳性,阳性率56.45%;任选2株tnp513基因PCR阳性产物经直接伞自动荧光法测序,并作BLASTn比对,与美国NCBI中已登录的94条tnp513(orf513)一致.结论 MDR-ABA存在严重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多药耐药状况,与tnp513转座酶基因携带率高有关,在MDR-ABA中检出的tnp513基因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喹诺酮类耐药机制.方法 对一组25株MDRKP进行了染色体介导和质粒介导的耐药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25株中,有19种存在gyrA基因突变(76.0%);9株存在aac(6′)-Ⅰ b-Cr(36.0%);2株存在qnrA1基因(8.0%)、2株存在qnrB基因(qnrB4-like)(8.0%)、3株存在qnrS1基因(12.0%);25株均存在mdfA基因,未检出qepA基因.结论 在MDRKP中,gyrA基因突变是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接合性质粒与转座子遗传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接合性质粒与转座子的分布状况。方法从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6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t、rbC和转座子遗传标记ISEcp1I、S26t、np513。结果 5种基因在60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均有检出,traAt、rbCI、SEcp1I、S26t、np513阳性率分别为81.7%(49/60)、70.0%(42/60)、76.7%(46/60)、83.3%(50/60)、38.3%(23/60)。有58株菌至少检出1种基因,各菌株基因阳性数1~5种不等,共可分为17种阳性基因模式。其中,15株菌同时检出5种基因,22株菌同时检出4种基因,12株菌同时检出3种基因,5株菌同时检出2种基因,4株菌仅检出1种基因。结论本组大肠埃希菌中接合性质粒与转座子的阳性率高,多重耐药的表型可能与携带接合性质粒和转座子、插入序列导致耐药基因高表达相关。耐药基因水平转移是导致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快速传播的常见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