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妇科接台手术空气质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手术室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3年9月-2014年3月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0个妇科接台手术万级手术间空气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采用沉降法采集手术结束时、结束10、20、30min 4个时间点的菌落数,并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影响妇科接台手术空气质量的因素。结果手术结束时、结束10、20min及30min 4个时间点相应沉降菌平均浓度均符合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合格率分别为97.5%、100.0%、100.0%、100.0%;撤腹腔镜、缝皮、拔管、移床、出室、保洁等一系列操作及室内人员数量、开门次数均对接台手术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结论妇科接台手术空气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手术结束后的不同时间段空气质量不同,Ⅲ级洁净手术间手术结束30min内空气质量即可达到合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术室动态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及手术室动态条件下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手术室动态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7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两间洁净度Ⅲ级的手术室,抽取32台妇科腔镜手术进行动态空气质量监测,使用LWC-1型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手术前、手术30min、手术60min、缝皮、出室5个时间点的空气浮游菌,同时统计各时间的手术室内工作人员数量、前后门的开关次数等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32份数据,手术前浮游菌数为40.63CFU/m3、手术30min为37.50CFU/m3、手术60min为37.50CFU/m3、缝皮为56.25CFU/m3、出室为137.50CFU/m3,其中手术前-出室、手术30min-缝皮、手术30min-出室、手术60min-出室、缝皮-出室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手术30min、手术60min的空气质量合格率为100.00%,缝皮、出室时的空气浮游菌合格率均为96.88%(P0.05)。结论手术室内人员的数量、前后门的开关次数等对手术室空气质量有影响,手术过程中因为这些因素的改变需要对手术室空气质量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3.
围手术期预防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指下肢深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由于手术创伤后引起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及手术效果,严重者可引起肺栓塞而危及生命。目前,公认骨科手术特别是下肢关节、长干骨手术和创伤对诱发DVT形成有较高的危险性,因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和关节镜手术过程中空气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脊柱手术和关节镜手术过程中空气细菌含量的监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切皮、术中脊柱手术空气中沉降菌浓度明显高于关节镜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切皮=256.5,P<0.01;u术中=301.0,P<0.05);术前、缝合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手术空气中细菌含量高于关节镜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室2005-2011年共7年的年手术例数、每台日平均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总结手术室为缩短平均住院日所实施的管理方法。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对相应指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手术室通过流程重组、"无障碍手术安排"、人性化管理、"安全手术室"等管理方法提高了手术台周转率。结论:手术室加快手术台周转、提高工作效率对缩短平均住院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室的感染防控与管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诊疗方案、技术指南、指引,以及国家感染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参考全国手术室护理管理现有经验,并结合我国感染控制专家的管理建议,制定我国《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室感染防控专家共识》。本共识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术患者感染防控的特点,从手术前准备、手术中防控、手术后防控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室的感染防控与管理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我国手术室护理管理发展及管理工具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手术室护理随着医疗水平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给护理管理者带来的诸多挑战,介绍了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可使用的管理理论与质量管理工具,讨论了科学管理方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旨在促进我国手术室护理管理朝着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形成《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专家共识》,为预防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提供实践指导。 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提取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相关的证据和专家推荐意见,形成初稿,通过2轮专家咨询和4次线上会议进行修改和完善。 结果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专家共识内容包括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因素与护理评估、评估工具选择、评估时机选择、风险界定与分级、分级预防措施和管理6个方面。 结论 该共识基于证据与指南,通过循证方法构建,操作性、实用性强,可为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手术室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应用于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后的效果。方法:采取目视管理对手术患者的安全核对和感染控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结果:实施目视管理后,在年手术量增加的同时,手术差错事故发生率和患者术后感染率降低,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目视管理应用于患者安全管理中,可以使患者安全管理更加科学化,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促进了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的关注,增强了其对患者安全管理的意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