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的地方性心肌病,观察克山病病情变化对于科学指导防治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山东省克山病病区人群心脏受损伤情况,在山东省克山病的高发期、低发期和基本控制期分别在克山病病区对3~15岁的多发人群检测心电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山东省克山病病情及发病相关因素的动态变化,为科学指导克山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4~5月在克山病重病区莒县和邹城市分别选择1个村,对全村常住人群进行克山病病情调查,检测发硒和粮食硒.[结果]管家坡村调查545人,检出克山病人15例,患病率为2.75%,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11.03%;榆官庄村调查523人,检出克山病人22例,患病率为4.20%,异常心电图检出率15.87%.2个村粮食硒含量分别为0.010~0.024 mg/kg和0.013~0.020 mg/kg,发硒含量分别为0.275 mg/kg、0.319 mg/kg.[结论]监测点仍有克山病患者,粮食处于低硒水平.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克山病病情及发病相关因素5年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观察克山病病情和发病相关因素动态变化,为科学的指导克山病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山东克山病重病区莒县安庄和邹城市张庄设立2个监测点,自2000年起对3~14岁的1049例多发人群和点区县克山病病情进行连续5年动态监测,观察人群全部进行临床检查、心电图检查,可疑病人行X线胸部摄片,并对监测居民内、外环境(发、小麦、玉米、地瓜干)硒水平、经济情况及人均占有粮食进行了调查。结果 5年间2县无急型、亚急型发病,原有慢型97例,死亡10例,新发病5例。多发人群克山病检出率2000、2002及2004年安庄点依次为3.31%、4.86%、4.45%,张庄点为3.69%、4.86%、4.45%。异常心电图检出率2000、2002及2004年安庄点依次为3.31%,7.16%,5.39%;张庄点为6.38%,4.55%,5.27%。发硒水平逐年升高,粮食硒含量基本恒定。经济收入和人均占有口粮逐年增加,达137.9%。260.0%。结论 5年间克山病多发人群和点区县病情无明显变化,发病相关因素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少年儿童心脏健康状况.方法对7~19岁少年儿童1 546名按年龄、性别分组,描记心电图并做分析.结果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4.59%,其中以心律失常(3.49%),QRS低电压(0.52%)和左室高电压(0.45%)多见.心律失常以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度A-VB)(1.16%)、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0.91%)和室性早搏(0.65%)居多.各项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性别间则呈现QRS低电压女性多于男性(P<0.005);左室高电压男性多于女性(P<0.01).正常变异心电图检出率为17.79%,主要见于Tv1,分别大于Tv6、Tv5和Tv4,V1导联QRS波切迹以及S1S2S3综合征等.少年组检出率多于儿童组(P<0.05),男性多于女性(P<0.05).结论无异常临床表现的健康儿童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心电图异常者,虽然大部分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正常人,但应积极寻找原因并给予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山东省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血管内皮功能,探讨机体内皮功能失调与克山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57人、病区健康人34人,分别采集清晨空腹血检测ET、NO、NOS、iNOS及cNOS含量及活性。结果(1)克山病患者ET水平明显高于病区健康人(P<0.01);心功能越差,ET升高越明显(P<0.01);(2)NO和NOS含量,潜在型、慢型克山病均明显高于病区健康人(P<0.01);慢型高于潜在型(P<0.01);iN-OS含量克山病患者也高于病区健康人(P<0.05);慢型克山病高于潜在型克山病(P<0.05)。结论ET、NO水平的变化可能作为一种中间环节参与了克山病的发病机制;心功能不同,血浆ET、NO升高的程度也不同;ET、NO可作为克山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青少年心脏功能状况,我们描记了1877例4~19岁健康人群的心电图,并对异常与正常变异图形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本组1877例,选自济南、威海、淄博3个城市的幼儿园及中小学校,男998例,女879例;年龄4~19岁。按年龄分为3组,见表1。  相似文献   
7.
硒对氟致机体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硒对氟致机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探讨其保护机理。方法 Wistar大鼠饮30mg/L和50mg/L高氟水造成慢性氟中毒,同时另外两组大鼠饮高氟水、饲2mg/kg加硒饲料。1年内每月测饮水摄食和排尿量,测尿氟含量;每2月摄X线片。喂养4、8、14个月分批处死大鼠,测硒氟含量、骨形态计量学参数、自由基含量、抗氧化酶类、甲状腺激素、心电图、心肌电生理参数等。结果 对氟中毒大鼠投硒可改善饮食、增加体重;促进尿氟排泄,降低体氟;延迟X线异常改变和氟骨症的发生同时减少骨量对骨矿化障碍产生抑制作用;恢复抗氧化酶类活性;调整甲状腺激素水平;拮抗氟中毒所致的心电图和心肌电生理异常。结论 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硒具有拮抗高氟作用,促进尿氟排泄、保护骨骼系统、调整自由基代谢及对肝、肾、心脏的作用是硒拮抗高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东省部分慢型克山病室性早搏(VPB)形态与猝死发生的关系,为克山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选择有VPB的慢型克山病病人进行心电向量图(VCG)描记,观察猝死前病人哪种形态的VPB最常见以及分析引起猝死的常见原因。结果慢型克山病病人猝死前VPB的形态呈不规则形和麻花形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1.1%、73.3%、57.7%,呈椭圆形、卵圆形、柳叶形、狭长形、长圆形、“8”字形、似梨形、似“△”形的检出率在2.2%~11.1%;病人均有心肌损害、灶性心肌坏死和左心室大;室性异位来自左心室前壁和后壁,检出率分别占总幅数的21.1%、10.6%;来自右室前壁和室间沟左缘,检出率占4.1%、0.81%;病人VPB形态在1~12种不等,每分钟发生的VPB的频率在2~23次不等;病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B)有1例,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和LAB的各有3例,RBBB的有2例,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B)的有1例。结论呈不规则形和麻花形VPB是慢型克山病猝死病人中最常见的形态,若在伴有显著的左心室的扩张或增大以及严重的心肌损害、灶性心肌坏死、大面积的瘢痕、束支传导阻滞以及外来因素突然增加心脏负担等均会增加慢型克山病猝死的机会。单纯的VPB,无论形态变化的数量和每分钟次数的多少以及单纯的束支传导阻滞,都不可能引起慢型克山病病人在短年限内发生猝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克山病病情及发病相关因素的动态变化,为防治科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克山病重病区莒县管家坡村和邹城榆官庄村为调查点,对全村常住人群进行临床查体、描记心电图和X线胸部摄片,同时调查受检人群发、小麦、玉米、红薯干硒水平、经济情况及人均占有粮食。结果管家坡村常住人口742人,调查545人,检出克山病人15例,患病率3.31%,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11.0%,发、小麦、玉米、红薯干硒含量依次为0.275、0.024、0.011、0.010(mg/kg),人均收入2000元。榆官庄村常住居民659人,检查523人,检出克山病人22例,患病率3.69%,异常心电图检出率15.9%。发、小麦、玉米、红薯干硒含量依次为0.319、0.020、0.013、0.019(mg/kg),人均收入2500元。结论克山病病区居民的克山病患病率及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与山东近20年克山病病情监测结果相吻合,内环境(发)硒含量升高,外环境无变化,人均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0.
克山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山东省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血管内皮功能,探讨机体内皮功能失调与克山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57人分别进行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并采集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人血浆,分别检测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NOS(iNOS)及结构型NOS(cNOS)含量。结果①慢型克山病患者X线下100%都有心脏增大,且以重度增大多见;90.9%有心电图异常改变,且往往几种异常同时并存;心脏超声示心功能明显降低。潜在型克山病心脏轻度增大者多见,而且心电图往往只有一种改变。②克山病患者ET水平明显高于病区健康人(P<0.01),心功能越差,ET升高越明显(P<0.01)。③NO、NOS及iNOS,克山病患者明显高于病区健康人(P<0.01),且慢型克山病患者高于潜在型克山病患者。结论ET、NO水平的变化可能作为一种中间环节参与了克山病的发病机制;心功能不同,血浆ET、NO升高的程度也不同;ET、NO可作为克山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