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字曲作用下上颌切牙段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上颌切牙段在方丝弓"T"形曲近远中各加15°"人"字曲的情况下牙齿及牙周支持组织应力分布及移动趋势。方法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所采用的模型为包括牙齿、牙周膜、牙槽骨、托槽、弓丝在内的左侧上颌切牙段有限元模型[1]。模型上模拟"T"形曲近远中各加15°"人"字曲的情况进行加载。结果在"人"字曲加力的瞬间,侧切牙与中切牙相比更趋近于可控性的倾斜移动;无论是位移和应力水平侧切牙均显著高于中切牙。结论"人"字曲的使用,可以更好地控制间隙两侧牙齿的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改良式口内上颌支架式前牵引器以简化矫治器结构,扩大矫治范围,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10例替牙期、恒牙早期骨性III类患者配戴改良式口内支架式前牵引矫治器和Delaire面具,用FRⅢ矫治器保持。将治疗前后X线片用Steiner和Tweed分析测量,再用Spss13.0软件统计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配戴改良式口内上颌支架式前牵引5~12个月,有7项具有统计学意义,牙列呈正常[牙合],面型从凹面型矫形为直面型或趋向正常型改变。结论:改良式口内上颌支架式前牵引器,可维持牙弓宽度,压低磨牙,使[牙合]、颌、面三维结构呈正常型改变,用FRⅢ矫治器保持,效果显著,且矫治器结构简单、易制作、廉价,配戴清洁舒适、无口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颌的危险因素,为骨性安氏Ⅲ类错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3~2009年度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312例骨性安氏Ⅲ类错病例和344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及其亲生父母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对所有研究因素经单因素分析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骨性安氏Ⅲ类错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骨性安氏Ⅲ类错的诊断标准为:第一恒磨牙为近中关系,前牙反。结果:按α=0.05水准,用x2检验对32个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11个可疑危险因素,再经二项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筛选出与骨性安氏Ⅲ类错发生相关的5个危险因素,分别是腭裂、咬上唇、一级亲属家族史、乳前牙反、人工喂养。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PAR指数评价蛙式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治疗安氏Ⅱ类错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蛙式矫治器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病例20例,运用PAR指数对每一病例矫治前后的石膏模型进行测量评价,对实验结果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病例PAR总分值矫治前后分别17.72±3.48,2.28±1.63减少15.44±2.76,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加权PAR总分矫治前后27.25±5.68,3.70±2.58,减少23.55±3.97,差异有显著性(P<0.01);PAR总分值加权前后减少百分率分别为89.61%,86.42%。结论:通过PAR指数的评价认为蛙式矫治器通过远移上颌磨牙可以有效治疗部分安氏Ⅱ类错。  相似文献   
5.
背景:釉基质衍生物已经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严重的牙周炎,发现其可促进牙周组织修复、再生,但其中的机制还未阐明。 目的:探讨釉基质衍生物对牙周膜干细胞分化和增殖的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检测其克隆形成率、表面抗原表达情况,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将不同质量浓度的釉基质衍生物(20,50或100 mg/L)作用于牙周膜干细胞培养2,4周,用Trichrome和Von Kosa’s染色法检测牙周膜干细胞胶原合成及矿化结节形成情况,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Ⅰ型胶原、骨钙素、RUX2的表达,MTT法和生长率法检测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牙周膜干细胞呈梭形,其克隆形成率较牙周膜细胞高,表面抗原CD105,CD29,CD45,CD44的表达率分别为99.8%,99.7%,1.26%,98.8%,具备多向分化潜能。釉基质衍生物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促进牙周膜干细胞胶原合成及矿化结节形成,促进成骨分化相关基因Ⅰ型胶原、骨钙素、RUX2的表达,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可能在牙周组织修复、再生中发挥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直丝弓矫治器结合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MEAW)和结合平面导板打开成人前牙深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分别应用直丝弓矫治器结合MEAW和平面导板各治疗24例骨性I类前牙深覆成人病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咬合打开的时间及治疗前后病例的双侧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测量值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打开覆的时间:MEAW组(3.89±0.24)月,平面导板组(2.15±0.45)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MEAW组:上、下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均向远中直立,上、下颌双尖牙伸长,上下前牙唇倾并压低,下颌并未发生明显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平面导板组:上颌牙齿在角度和长度方面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下前牙压低,下颌双尖牙及磨牙伸长,尤以第一磨牙显著,下颌发生顺时针方向旋转。结论:本研究显示直丝弓矫治器结合MEAW技术或结合平面导板均可有效地矫治成人前牙深覆,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其各自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转矩力作用下上颌切牙段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上颌切牙段在10N·mm冠唇向、根舌向力偶作用下,牙齿及其牙周支持组织应力分布及移动趋势。方法: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所采用模型为包括牙齿、牙周膜、牙槽骨、托槽、弓丝的左侧上颌切牙段的有限元模型[1]。模型所加转矩力为10N·mm冠唇向、根舌向力偶。结果:①上颌切牙段在转矩力作用下,中、侧切牙应力分布基本相同,牙根表面最大,齿槽骨次之,牙周膜最小。②上颌切牙段在转矩力作用下,主要产生冠唇向、根舌向的倾斜移动,同时伴有垂直向和近远中向移动趋势。结论:该结果为临床上合理使用转矩提供了力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48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4-02~2005-10住院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35~80岁。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0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程最短15d,最长10年。DPN病例纳入标准:糖尿病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DPN:①肢体感觉、运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慕课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定2013级口腔医学专业41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慕课教学+传统教学方式,对照组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2012级40名学生。通过客观考试答题和主观问卷调查对慕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及格率为97.56%,对照组及格率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80分以上为6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0.00%以上的学生认为慕课教学法有助于加强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及临床综合分析能力。结论:慕课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教学利于提高口腔正畸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r制作与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真空成型技术、机器代替人力创新设计改良Activator矫治器,提高临床效果;方法:病例纳入标准为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AngleⅡ类功能性或骨性患者。共有16人配戴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r功能矫治器18个月,拍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分析治疗前后X线测量数据,并用SPSS20.0软件配对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是:ANB、Y轴、OP-FH、ANS-Ptm、LFH/FH、FMA、N-A-Pg;CV;U1-PP、IMPA、FMIA、L6-MP和∠L1-NB。LL-Eline、∠UL`-A`-FH和∠N`-Pg`-FH(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是:Wits;U1-SN、U1-Apg和L1-NB(P<0.05)。结论: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r矫治器固位良好、无钢丝、重量减轻、体积减小,美观舒适;治疗结束患者上下颌骨相对位置改变明显,导下颌前伸明显、下颌基骨长度增长;上前牙内收明显,面凸型改建呈直面型,软组织改建与硬组织一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