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准确的玻璃体、视网膜相关组织标本取材及保存方法是保证临床诊断及开展严谨基础研究的基础。玻璃体标本取材的临床用途包括微生物培养、细胞学检测、变性性疾病检测、PCR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测细胞形态等;实验研究用途包括DNA基因分析、蛋白定量分析、代谢物检查、RNA含量定量分析、细胞因子测定等。视网膜标本取材主要用于视网膜增生膜的PCR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检查、微血管密度评价以及细胞分离和培养等。了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标本的取材和相关检测技术、材料的应用,可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全面的思路及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更广泛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3.
探讨医院岗位绩效管理新模式。该文分析了新医改及医院发展形势下如何建立并完善医院岗位绩效管理问题,提出了绩效管理的新模式,认为创新绩效管理可以提高公立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保证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后眼内容炎的临床特点及玻璃体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2年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外伤后眼内容炎95例。结果术中所见玻璃体积脓多发生在后极和下方,相应部位视网膜渗出、出血、水肿、血管闭塞、机化膜等改变。术后视力下降11例,不变26例,提高47例,检查不合作11例。术中医源孔56例,术后早期视网膜脱离9例,眼球摘除5例。结论眼内容炎时玻璃体视网膜改变具有特征性;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可获得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激光和(或)冷冻治疗阈值前病变1型和阈值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 1 月30日至2005年1月13日期间通过ROP筛查发现并施行视网膜激光和(或)冷冻治疗的阈值前病变1型和阈值期ROP共15例(29只眼),随访比较治疗前后的ROP病变情况,记录任何有关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结果激光和(或)冷冻治疗的29只眼中,19只眼(65.5%)病变完全退化,7只眼(24.1%)残存牵引状视网膜,3只眼(10.3%)进展为视网膜脱离。初次治疗病变即完全退化者12只眼(41.4%),再次治疗后完全退化者7只眼(24.1%)。治疗中2只眼出现一过性角膜混浊,1只眼发生玻璃体积血,1只眼黄斑区误光凝1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全身并发症。结论对阈值前病变1型和阈值期ROP进行及时的激光和(或)冷冻治疗具有比较满意的疗效。(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78-281)  相似文献   
6.
冷凝和巩膜外环扎治疗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对本院5例(5只眼)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行冷凝和环扎手术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吡喃阿霉素及卡铂初治合并大量恶性胸腔积液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6例经病理和或细胞学确诊的均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肺癌,应用吡喃阿霉素全身化疗,同时应用卡铂胸腔闭式引流灌注。用法吡喃阿霉素30mg/m2静脉滴注,卡铂500mg/m2胸腔灌注,均为第一天,第八天,第十五天,每四周重复。结果:可评价疗效的2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19.2%(5/26),稳定(SD)42.3%(11/26),进展(PD)38.5%(10/26),有效率61.5%(16/26),中位生存期6个月,1年生存率40%(6/26),骨髓抑制为其剂量限制性毒性,患者可耐受。结论:吡喃阿霉素、卡铂每周治疗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肺癌疗效肯定,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女,36岁。因突发上腹部疼痛伴黑便于1998年2月14日入院。实验室检查:Hb 70g/L,WBC 9.4×10~9/L,N 0.89,Plt 9.0×10~9/L。给予制酸、止血、输血、3次输注机采血小板、激素等治疗。患者入院后未见明显的呕血及便血,但贫血症状进行性加重。查血象:Hb 44g/L,Plt 9.0×10~9/L,网织红细胞增高(3.5%)。外周血象可见晚幼粒、幼核红细胞。游离血红蛋白13.4g/L,3P试验阳性,总胆红素61.6μmol/L,以间接胆红素为主,乳酸脱氢酶增高,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为主。患者临床症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一种体外选择性结合IgG 的免疫吸附系统,对8例患者进行10次体外免疫吸附,取得了满意效果.免疫吸附系统由CoBe 2997细胞分离机连接Citem 10血浆治疗机构成,它包括血浆分离,免疫吸附和葡聚糖柱再生三个功能部分。在这个系统中,分离的血浆被引入两个与洗提控制器连接在一起的葡萄球菌A 蛋白的葡聚糖柱中,葡聚糖柱连续不断地洗提再生,以最大限度地吸附和排除Ig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游离DNA(cf DNA)联合检测与传统肿瘤标志物糖蛋白抗原153(CA153)检测在辅助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到2019年6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被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为乳腺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乳腺良性疾病组,50例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用ROCHE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CA153水平;采用qPCR检测血浆cf DNA基因水平(241 bp hTERT和100 bp hTERT)和完整性(241 bp hTERT/100 bp hTERT);采用Ce1l Search系统检测血CTCs;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CA153、cf DNA与CTCs诊断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组患者的血CTCs阳性表达率为37. 80%,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的16. 00%(P <0. 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 00%(P <0. 05);乳腺癌组的血CA153、241 bp hTERT、100 bp hTERT、241 bp hTERT/100 bp hTERT水平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P <0. 05),乳腺良性疾病组的血CA153、241 bp hTERT、100 bp hTERT、241 bp hTERT/100 bp h TER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ROC分析显示,血cf DNA 241 bp hTERT、100 bp hTERT、241 bp hTERT/100 bp hTERT以及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 865、0. 725、0. 870和0. 950;血CTCs和CA153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 609和0. 733,明显低于cf DNA诊断的0. 950。结论血cf DNA对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望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