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温生理盐水(42~43℃)持续灌洗大鼠腹腔30 m in诱导胰腺组织高表达Hsp70,10 h后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AP),术后6、12 h检测血清和肺组织TNF-α水平,肺湿重系数,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和细胞数,肺组织常规病理评分及Hsp70免疫组化病理改变。结果与ANP组相比,42℃生理盐水腹腔持续灌洗预处理能明显降低SNP术后6 h和12 h的血清和肺组织TNF-α水平(P<0.05),并降低肺湿重系数、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和细胞数水平以及肺组织常规病理评分(P<0.05)。结论Hsp70对SNP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肺组织内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原发性大网膜扭转的临床表现及腹腔镜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4例原发性大网膜扭转的病例,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4例患者经腹腔镜探查证实为大网膜扭转坏死,切除坏死大网膜,术后3~5d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无不适。结论原发性大网膜扭转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易误诊。腹腔镜不仅能作为治疗手段,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极大优势。  相似文献   
3.
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自2003~2006年收治的直肠癌施行腹膜外隧道乙状结肠造口术2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6例,术后造口粘膜出现缺血坏死l例,造瘘口感染l例,造口旁疝2例,其他病例恢复良好。经过3~36个月随访,6~9个月病人排便开始有规律,每天l~2次或隔天1次,每次基本上都能排净,随访病人中约60%病人有便意。结论 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具有并发症少、排便功能好、易于术后管理等优点,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收集7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ANP)继发感染的临床资料,以探讨ANP继发感染的外科治疗。结果:79例手术时间平均为发病后6.5d,手术方式为坏死组织清除加小网膜持续灌洗。此外,其中14例进行了胰尾及脾切除,3例次全胰切除,1例全胰切除,2例肠切除,1例部分肝切除,27例胆囊造瘘。另胆囊造瘘加胆总管切开引流13例,腹膜后引流21例,所有病人的坏死胰腺组织,腹腔穿刺液,腹腔灌洗液及血液细菌培养均为阳性,13例并发霉菌感染,死亡率为35.4%,提示:ANP继发感染一旦确诊,经监护24h病情无好转者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外科治疗始于20世纪60年代,国内始于70年代,几十年来,随着对SAP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更新,SAP的治疗经历了从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提倡外科手术引流甚至扩大手术范围——非手术治疗为主的不断变迁,抢救成功率已大于80%。近年来,由于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外科在SAP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疗效,增加了部分患者的抢救机会,有望进一步提高SAP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胃肠肿瘤化疗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20例胃肠肿瘤化疗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10)化疗期间同时予以胸腺肽α-1,对照组(n=10)采用单化疗,两组病例在化疗前后分别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及胃肠道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前CD4^+、CD8^+和CD4^+/CD8^+分别为(43.7±7.5)、(27.3±2.8)和(1.5±0.1),对照组则为(39.4±6.3)、(30.9±2.5)和(1.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CD4^+、CD8^+和NK细胞为(40.6±6.8)、(29.7±2.6)和(19.1±2.7),对照组则为(35.9±5.7)、(33.4±2.4)和(18.6±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恶心、呕吐的有效率为72.5%、60.0%,对照组为40.0%,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能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和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成年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进行鉴定,为其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小鼠MSC自股骨、胫骨中分离、纯化和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生长过程,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体的表达。结果:使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方法分离、扩增的MSC贴壁后形态较均一,生长良好,细胞表达CD29,CD44,但CD34和CD45表达阴性。结论:可以用全骨髓贴壁法从小鼠骨髓分离培养出MSC,在体外进行有效扩增,为以小鼠为模型研究MSC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领域的运用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区域动脉灌注治疗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尿激酶区域动脉灌注 (LAI)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大鼠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以 5 %牛磺胆酸钠胰胆管注射 (1ml/kg )制成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 ,以生理盐水LAI为对照 ,检测血浆和全血粘度 ,观察胰腺病理变化 ,并以激光多普勒检测大鼠胰腺血流量。结果 SAP血浆和全血粘度明显升高 ,血流量下降 ,与正常组对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尿激酶LAI则使SAP大鼠血浆和全血粘度降低 ,血流量上升 ,但与对照组及正常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尿激酶LAI能改善SAP大鼠胰腺微循环 ,但不能完全阻止SAP的病理演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对1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肠内营养(EN)治疗,观察患者EN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应用EN前后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正氮平衡和体重等变化。结果:本组14例(82.4%)痊愈出院,3例(17.6%)于入院后2周内死亡;9例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7例经调整速度和对症治疗后缓解,2例停用。EN 2周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水平开始明显升高,并表现为正氮平衡,体重增加。结论:EN应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区域动脉灌注(LAI)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 2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40只.A组为假手术组(S组);B组为SAP组;C组为SAP尿激酶LAI组;D组为SAP生理盐水LAI组(对照组).以激光多普勒检测大鼠胰腺血流量,以伊文思蓝(Evans Blue)漏出率检测胰腺微循环血管的通透性,同时观察胰腺病理变化.结果(1)胰腺血流量(PBF):A组1 h和3 h的胰腺PBF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B组1 h和3h的PBF与D组差异无显著性;C组1 h和3h的PBF明显高于B组和D组(P<0.05).(2)EB漏出率:B,C,D组胰腺组织EB的漏出率显著高于A组(均P<0.05),但B,C,D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3)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术后1,3 h时,C组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但明显低于B,D组(均P<0.05),B,D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LAI能改善SAP大鼠胰腺微循环,但不能完全阻止SAP的病理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