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晶  李姗  白启才 《疑难病杂志》2008,7(4):251-253
1972年,Hounsfield博士把X线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发明了断层扫描仪CT机,从而把医学引入了空间时代。在以后的几十年里,CT技术经历了几次革命性的进步。扫描速度从最早的几百秒缩短到亚秒,层厚从10mm减小到0.6mm,探测器排数从1排增加到目前的64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频发流出道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及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检出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分析起源于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QRS波群特征及所占比例。结果111例频发室性早搏中45例起源于心室流出道,41例为非流出道起源,25例为频发多源室性早搏,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冠心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部分老年男性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流出道,其电生理特性与普通心肌细胞不同,具有明显的自律性和电生理各向异性,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与心肌缺血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1,6二磷酸果糖对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静脉应用1,6-二磷酸果糖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化疗9次的178例患者分为未应用心脏保护类药物组93例(A组)和应用心脏保护类药物组85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差异.结果 B组患者心电图异常事件显著少于A组患者(30与81,P<0.05).结论 1,6二磷酸果糖可有效减轻恶性骨肿瘤患者辅助化疗引起的心脏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视频密度阶差评价心肌微循环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计算98例冠脉造影者的CTFC和视频密度阶差。结果:98例冠状动脉造影者其视频密度阶差为25.5±4.8,CTFC为21.1±4.5,且两者存在相关性。同CTFC相比,视频密度阶差能够更直接、更敏感的反映局部心肌的微灌注的情况,且重复性高。结论:视频密度差可作为临床评价心肌微灌注的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着重探讨介入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报告12例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介入治疗结果,评价介入技术治疗PTE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12例确诊为PTE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男9例,女3例,年龄26~78岁。就诊时临床症状:休克3例,咯血9例次,胸痛和呼吸困难12例次。11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例上肢静脉血栓。全部患者作胸部CT增强扫描和肢体超声波检查。治疗方法有经导管肺动脉内留置导管溶栓4例次,用导管捣碎、抽吸血栓和局部溶栓12例次,经导管肺动脉消融术2例次,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12例次。结果:12例患者治疗16例次,无并发症发生。4例先行经导管肺动脉内溶栓术,因效果不明显而用导管捣碎、抽吸血栓;8例采用机械性措施(捣碎、抽吸、消融)清除血栓,辅以局部溶栓。结束治疗时复查肺动脉造影,lO例肺动脉内血栓被大部分清除、中央分支血流恢复,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从术前平均82%增至94%。2例治疗后肺动脉造影有改善,但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术后随访时间4~36个月,患者未再出现PTE复发症状。结论:单纯行肺动脉内留置导管溶栓对治疗PTE效果不佳。机械性清除血栓技术,包括经导管血栓抽吸、捣碎和消融,联合局部溶栓术,是治疗PTE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晚期支架贴壁不良的特点.方法 分析32例(包括51支血管、共置入71个支架)置入DES 1年后[(14.8±5.2)个月]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的患者资料,对支架节段的OCT图像每间隔0.5 mm取1帧图像进行分析,找出贴壁不良的支架金属结构,测量支架到参照血管内壁的距离及支架表面内膜厚度,分析晚期支架贴壁不良的特点.结果 OCT检查在7例(21.9%)患者中检出支架贴壁不良,其中4例合并支架段血管的正性重构,1例重叠置入支架,2例发现由血栓覆盖支架金属结构,7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97.6%的支架金属结构完全贴壁并不同程度的内膜覆盖,2.4%的支架金属结构贴壁不良,包括1.2%的支架金属结构位于血管分支开口.位于血管分支开口的支架金属结构与其他贴壁不良支架表面的内膜覆盖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6±0.05)mm比(0.05±0.03)mm,P>0.05].绪论晚期支架贴壁不良见于DES置入最初的贴壁不良、血管壁正性重构、重叠置入支架以及支架金属结构位于分支血管开口;贴壁不良的支架金属结构表面亦有不同程度的内膜覆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和效果。方法:对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及DSA复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4例的DSA影像、介入治疗及随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动脉瘤直径2.0~20.0mm,病情按Hunt-Hess法分级:Ⅰ级7例,Ⅱ级21例,Ⅲ级5例,Ⅳ级1例。全部患者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采取血管内栓塞治愈,并经DSA随诊见完全栓塞的动脉瘤无复发,1例栓塞90%的动脉瘤复发,改行手术治疗;1例假性动脉瘤复发,经载瘤动脉内支架植入后治愈。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电解可脱式铂金螺旋圈(GDC)或微支架辅助GDC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DSA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和检验动脉瘤栓塞效果的可靠手段,近期随诊结果表明采取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效果可靠,大宗远期随诊结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时原发性骨恶性肿瘤患者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 对136例原发性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化疗3次、化疗9次后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化疗前心电图异常事件发生例数为12例(12/136,9%),化疗3次后为25例次(25/136,18%),化疗9次后为33例(33/136,24%),化疗3次后和9次后心电图异常事件发生例数显著多于化疗前(P均<0.05).结论 骨肿瘤患者多周期化疗可导致心脏功能损害,化疗期间及化疗结束后密切监测观察心电图变化很重要,应积极保护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介入放射技术在小儿头面部血管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放射技术在小儿头面部血管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李宝民,白启才,段国升,张纪,周定标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25.4利用介入神经放射技术给患脑动静脉畸形、头面部血管病和烟雾病等的小儿行脑血管造影或栓塞术,效果较满意。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膈下动脉血管造影解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观察国人膈下动脉 (IPA)的血管造影解剖。材料和方法 :对 168例患者进行了选择性IPA造影 ,其中男性116例、女 5 2例 ,年龄平均 5 2 .7岁。用手推或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 ,注入速度 2~ 3ml/s、总量 8~ 12ml。投照位置以正位为主 ,少数病例辅以斜位、侧位取像。结果 :做右侧IPA造影 162支 ,左侧 99支。左、右IPA以共干发自同一血管者占 42 .9% ;右侧IPA单独起源者占 5 9.3 % :发自腹主动脉占 3 7.0 % ,右肾动脉开口占 17.9% ;左侧IPA单独起源者占 18.2 % :发自腹腔动脉占 12 .1%、腹主动脉占 6.1%。 96.7%IPA开口位于胸 -12 ~腰 -1椎体水平。结论 :IPA起源、开口位置及分支走行等 ,对介入治疗医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