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疟疾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于我国恶性疟、间日疟和两混合感染地区,一次性检测人体内或蚊体内的恶性疟原虫(P.f.)和间日疟原虫(P.v,)的双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方法 根据疟原虫红内期SSUrRNA基因特定片段,设计合成3条寡核苷酸特异引物,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P.f.与P.v.的双重PCR技术,操作方法按PCR常规。结果 从P.f.和P.v.感染血样中,分别扩增出274bp和412bp的特异片段,检出水平达1-5个虫/μl血,而人基因组DNA、约氏疟原虫、伯氏疟原虫均未见扩增条带;但食蟹猴疟原虫(P.c,)与P.v.相似,在412bp可见扩增条带。经对采自不同疟区发热待查病人的滤纸干血滴和确诊疟疾病人的静脉血检测,344例血样中,检出阴性112例、P.f.109例、P.v.l114例、P.f. P.v.9例,阳性率67.4%;比常规镜检的阳性率66.3%稍高,尤以检出P.f. P.v.感染病例高。分别检测人工感染P.f.与P.v.各10只大劣按蚊的阳性唾腺,均被检出同种的阳性结果。结论一次性检测P.f.DNA与P.v.DNA的双重PCR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具有简化操作、提高工效、降低耗费的优点。对发热待查病人诊断和蚊媒感染疟原虫调查,以及疟疾病原学的检测质控方面,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十年来抗氯喹恶性疟的调查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反应的体内7天法和4周法、体外微量法以及我们参照7天法改进的简化法,于1974~1983年对海南岛11个疟区县202个居民点内1,624例恶性疟现症患者和带虫者的调查结果。抗氯喹恶性疟在海南岛出现后,扩散较快,已遍及岛内恶性疟流行区,约51万人口受到威胁,山区尤为严重;抗性的比例和程度均高,且较稳定,抗性病例中R Ⅱ和R Ⅲ约占半数,配子体携带率高;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均是传播媒介;抗性虫株同时对乙氨嘧啶有明显抗性。文中对几种调查方法的选用加以讨论,并提出加强防治和监测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疟疾患者原虫血症密度高低与PCR显示阳性强弱程度的关系,作为临床病情分析和治疗用药指导的参考依据。1方法1.1血样采集和选择在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对1996年8~9月间就诊的疟疾或疑似疟疾的发热病人,经血片显微镜确诊感染恶性疟的患者,取末梢血涂制2个直径约1cm的厚膜血片和2个直径约1.2cm的滤纸血斑,干后血片用姬氏染液按常规染色待检;滤纸血斑封入塑料袋置冰箱保存待检。从保存3~4个月的待检血样中,随机选择30例血片和滤纸班班进行观察。1.2血片原山密度计数显微镜检查厚膜血片,计数200个白细胞视野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解放初期,疟疾发病率在30%以上。据1957年全岛调查,疟原虫率35%,恶性疟占58%,高疟区人口125万。自1959年开展大规模抗疟后,1973年发病率和原虫率分别降低到1%和6%,恶性疟的比例也减少到36%,高疟区人口数缩小到22万。鉴于国内云南省存在抗氯喹恶性疟原虫,为了弄  相似文献   
5.
应用双重PCR检测海南疟区发热病人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双重PCR检测疟区发热病人的效果。方法 对疟区求诊发热病人,手指取血分别制作厚薄血膜片和滤纸血斑作为检测血样。参照献用恶性疟原虫PF1-2和间日疟原虫PV3-5为特异性引物,同在一个反应体系常规进行PCR,扩增片段分别为206bp和431bp。同时镜检厚血膜作对照。结果 该反应体系最低可检出原虫血症为1个恶性疟原虫/μl血和10个间日疟原虫/μl血的感染;检测132例疟区发热病人血样的阳性率为65.1%,而镜检法为64.4%,且有1例漏诊和3例误诊,两法符合率为97%。结论 双重PCR用于疟区发热病人检测,较镜检敏感、特异,适合我国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的疟疾诊断,还可用于血检质量的监控。  相似文献   
6.
疟疾PCR检测不同保存时间的滤纸血斑的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疟疾的诊断迄今仍以显微镜检查疟原虫作为常规。镜检虽直观但也有明显缺陷--检出率不同,难达到流行病学的监控要求。近几年来,PCR技术以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广泛在生物学检测上应用,亦不断有用于疟疾诊断的报道。目前,在疟疾诊断方面,以制作滤纸血斑的方法来保存样本和提取疟原虫DNA模板应用较广且简便[1~4]。如果样本存放时间过长,是否容易引起疟原虫细胞降解而破坏其DNA链,从而影响到PCR的检出率。本次实验通过对已保存有1年、3年、5年的疟原虫阳性滤纸血斑进行检测,初步探讨PCR对不同存放年限滤纸血斑检出率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海南岛抗药性恶性疟流行区,以磷酸咯萘啶(咯)片剂800mg、磺胺多辛(磺)1000mg、乙胺嘧啶(乙)50mg和咯针剂240mg、磺1000mg、乙50mg,2d疗法,分别治疗恶性疟39例与36例,两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0.3±24.7和38.8±23.Oh;平均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为52.7±15.8和51.8±14.4h。随访28d治愈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8.
在海南省抗氯喹/抗哌喹恶性疟流行区,选择108例恶性疟现症病人,单用青蒿素片剂按总剂量与疗程天数,分成4g5d(31例)、3g3d(39例)和2.5g2d(38例)三组治疗验证。三组治前几何平均原虫密度分别为18098、18462和16563/μl,治后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8.9±16.7h、31.7±17.7h和31.0±14.4h;平均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分别为35.4±11.5h、39.0±14.6h和33.7±12.8h,即时疗效相似(P>0.05)。追踪随访28d的治愈率4g5d组为86.2%,与3g3d组和2.5g3d组的45.2%和36.4%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三组病例药物副反应轻微。结果可见:第1d顿服青蒿素片1g,第2~5d每天一次服0.75g的4g5d疗程,是目前应用青蒿素片剂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王香凤 《海南医学》1994,5(2):67-69
显微镜检查血片中疟原虫,,是日前诊断疟疾和鉴别虫种的主要手段和可靠方法,也是疟疾防治工作的一项常规操作技术,检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传染源的发现和清除、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康复、防治措施的制订和评价。为了解和提高我省疟区基层疟疾血片的检查质量,对省内12个疟区县市的乡镇镜检站1991年发热病人的血片18849张进行考核复查,现将结果统计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ide片来源:收集琼海、万宁、屯。昌、澄迈、信州、自沙、琼中、通什、保亭、陵水、乐东、三亚等12个县、市的疟区乡、镇镜检站,1991年1~9月份卫生院门诊、…  相似文献   
10.
双氢青蒿素与咯萘啶联用治疗恶性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提高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治愈率和消除配子体,作者选择了口服双氢青蒿素咯萘啶组合联用。于 1996 年秋,在海南省对氯喹及哌喹的抗性率分别为80% 和70% 的恶性疟流行区,进行治疗恶性疟的初步观察。双氢青蒿素总剂量200m g,咯萘啶800m g,均等分2 剂,间隔12- 24h服第二剂。共治恶性疟 10 例,平均退热时间为231±127h;无性体原虫平均转阴时间为 344±100h;药后追踪观察28d,其中7 例追踪 40d,均未见原虫复燃。治前查见配子体低密度的1 例,高密度的2 例,分别于药后d3,d14 及 d20转阴。结果表明,本治疗方案疗程短、治愈率高、可消除配子体,很有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