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尔滨市电话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91年对市区17个单位的114台电话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调查对象医院3所,宾馆旅社2个,公用电话7处,机关单位5个。内容与方法 (1)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灭菌棉拭子,分别在电话的受话器和把柄上往返涂抹10次后,放于10ml灭菌生理盐水中进行活菌计数。(2)取上液0.1ml涂于血琼脂平板上,进行乙型链球菌检验。(3)以同样的采样方法将样品放于胆盐乳糖肉汤培养基,置37℃培养24h(?)后接种SS琼脂平板进行沙门氏菌检验。(4)胆盐乳糖肉汤产酸产气者接种麦康凯琼脂平板,进行大肠菌检验。(5)活菌计数的剩余样品经透析袋浓缩后,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法检测HBsAg。(6)试验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瘦体质量指数用于评价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人体组成成分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KD患者43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39~85岁,平均年龄60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CKD 1~3a期组(A组,24例)和CKD 3b~5期组(B组,19例)。收集患者生物电阻抗法人体成分分析结果,包括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体脂率、瘦体质量、瘦体质量指数、内脏脂肪含量等指标,以及入院后48 h内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等;比较两组患者人体成分变化和实验室指标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肌酐与瘦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 B组患者较A组患者瘦体质量、肌肉量、瘦体质量指数有显著下降(t=2.954、3.381、4.766,P 0.05);但在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脂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B组患者较A组患者的肌酐、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明显升高(t=6.318、3.321、3.125;P 0.05),而血红蛋白则明显下降(t=7.905,P 0.05);其他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淋巴细胞计数、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KD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存在正相关(r=0.617,P=0.000),与血红蛋白存在负相关(r=-0.470,P=0.002),但与瘦体质量指数、C反应蛋白无明显相关性(r=-0.111、0.266,P=0.485、0.102)。结论生物电阻抗法人体成分分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准确性,能够很好地分析和评价不同分期CKD患者的人体成分组成。瘦体质量指数较体质量指数能够更敏感地反映非透析CKD患者的人体组成成分变化,可能与CKD的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Sidt2基因剔除小鼠的肺组织超微结构,探讨Sidt2基因在肺脏形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利用基因打靶及同源重组技术获得的Sidt2基因全身剔除小鼠和野生型B129品系小鼠合笼交配,鼠尾提取DNA进行基因型鉴定,挑选出子代Sidt2-/+小鼠,同笼交配,再挑选出子代Sidt2-/-小鼠为实验组,以同窝野生型小鼠为对照,进行DNA、RNA和Western鉴定,并行肺组织光镜和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通过DNA、RNA、蛋白质水平验证模型构造成功。光镜下对照鼠肺泡壁光滑,仅有少量粒细胞浸润;模型鼠肺泡间质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多处炎症细胞呈灶状分布。电镜下对照鼠的肺组织形态较规则;模型鼠可见肺泡上皮细胞崩解,毛细血管充血及基底膜增厚。结论:Sidt2基因剔除可影响小鼠肺组织形态,表现为细胞坏死,毛细血管充血及基底膜增厚,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造成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导师在在读护理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于2021年1-2月,方便选取我校127名在读护理研究生研究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科研创造力量表、导师支持量表、护理科研自量表及自主性动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相关分析显示护理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自主性动机分别与导师支持、科研创造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护理科研自我效能、自主性动机在导师支持和科研创造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其中介作用分别解释13.1%、4.2%的变异量,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导师在在读护理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多重中介作用。结论:在读护理研究生科研创造力与导师支持、科研自我效能及自主性动机密切相关,导师可以通过提高导师支持水平,增强护理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及自主性动机,进而提高科研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期暴露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雄性仔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6组(每组7~9只),妊娠第14~19天灌胃染毒NP(20、40、80、200 mg/kg),另设阴性对照组(0 mg/kg NP)和阳性对照组(β雌二醇30μg/kg).观察NP对母鼠生产指标(产仔数、活产数、出生性别比、出生死亡率、20 d死亡率)、对雄性仔鼠出生指标(出生体重、肛殖距、身长、尾长、肛殖距/身长)、体重变化(3 d至12周)、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称重90 d龄雄性仔鼠的肝脏、脑、睾丸、前列腺、肾脏、胸腺、脾,并计算脏器系数.制作睾丸和脾脏的病理切片并观察.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Omg/kgNP组)比较,200mg/kg NP组所产雄性仔鼠出生体重、肛殖距、身长、尾长,肛殖距/身长的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12周内80、200mg/kgNP组所产雄性仔鼠体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mg/kgNP组所产雄眭仔鼠1~3月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00mg/kg NP组脑、睾丸、前列腺、肾脏、胸腺、脾脏器系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光镜下可见200mg/kg NP组所产雄性仔鼠脾内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睾丸精曲小管内生精细胞层数减少,管腔内几乎无精子.结论 孕期暴露80 mg/kg以上NP可影响雄性仔鼠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MRI图像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信号强度的子宫肌瘤消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疗治疗前后接受MRI检查的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超声消融前后肌瘤的MR平扫图像信号变化,并与增强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9例T2WI低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均无强化;1例T2WI等信号、1例T2WI等稍高信号和1例T2WI等低混杂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1例T2WI等信号、1例T2WI等稍高信号和4例T2WI等低混杂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强化,病灶内部大部分无强化.结论 子宫肌瘤在MRI T2WI上呈低信号时消融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2000年3月~2003年8月,我院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功能性便秘性肠梗阻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8例,男32例,女26例,25~71岁,均经腹部X线透视确诊为肠梗阻,行结肠镜或钡剂灌肠等排除由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便秘。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两组患者除给予抗炎、补液、胃肠减压等治疗外均给予灌肠治疗。观察组用中药液灌肠,对照组用2%肥皂水灌肠。1.2方法观察组药物配制:大黄15g、芒硝12g、枳实12g、厚朴15g、生地15g、玄参15g、杭芍15g、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5g、…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Cajal间质细胞(ICC)在术后肠梗阻大鼠小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肠梗阻组,每组15只,检测两组大鼠的胃肠道传输速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两组大鼠小肠iNOS和c-kit的分布和表达进行观察,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大鼠小肠c-kit和iNOS mRNA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肠梗阻组有2只大鼠因麻醉药物过量或低温死亡,最终进入结果分析的肠梗阻组大鼠为13只.肠梗阻组大鼠胃肠道传输速率为42%±14%,低于对照组大鼠的64%±13%(t=6.56,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显示,肠梗阻组大鼠小肠c-kit阳性细胞数为8.9±2.9,明显少于对照组大鼠的14.4 ±5.0(t =3.97,P<0.05);肠梗阻组大鼠小肠iNOS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达到13.6±4.9,而对照组大鼠小肠几乎无iNOS阳性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术后肠梗阻组大鼠小肠c-kit和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0.8和2.2±1.2,而对照组分别为2.6±1.1和0.5 ±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6,4.61,P<0.05).结论 大鼠术后肠梗阻发生过程中存在ICC分布减少而iNOS表达明显增加的现象,两者的变化可能在术后肠梗阻发生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体外冲击波等应力刺激可促进成骨,甲状旁腺激素激素也参与调控骨代谢。目的:实验探讨低剂量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和低能体外冲击波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大鼠乳鼠颅骨来源成骨细胞备用。分别用60-150次0.18 mJ/mm2低能体外冲击波刺激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不同浓度(10-12 mol/L-10-10 mol/L)及作用方式的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刺激,以及低能体外冲击波和间歇低剂量(10-11 mol/L)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刺激共同作用后,用锥虫蓝法进行细胞计数、MTT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用酶标仪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用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表达来观察大鼠成骨细胞的成骨分化。结果与结论:60-150次0.18 mJ/mm 2低能体外冲击波刺激、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10-11和10-10 mol/L)刺激以及低能体外冲击波+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10-11 mol/L)刺激均可显著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P<0.05),其中60-150次低能体外冲击波刺激+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刺激各组作用最强(P<0.05)。结果证实,适当的低能体外冲击波应力刺激和低剂量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刺激联合应用可显著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阐述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机制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重要意义。方法分析总结近年来有关术后肠梗阻发生机制的文献报道。结果术后肠梗阻的发生与术后神经反射抑制、炎症反应、药物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它是多种机制共同相互调节的结果。结论术后肠梗阻的胃肠道动力主要由神经反射、炎症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三种机制共同调节,三者在不同的时间段所起的作用不同,但又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炎症反应对术后肠梗阻的持续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