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林州市2004至2005年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评价全死因登记报告中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数据的完整性.方法:从居民全死因登记部门、民政部门和公安部门3个来源收集道路交通伤害死亡资料.不同来源数据间的匹配使用姓名、性别、身份证编码、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居住地址等变量.为了拟合样本间的相依性和异质性,使用带有分层变量的对数线性模型估计3样本中都没有出现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结果:2004至2005年间共报告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为441人,其中,民政部门295例,公安部门193例,居民全死因登记部门393例; 经捕获-再捕获法估计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为469人(95% CI 451~514人);以估计值作分母,居民全死因登记处部门的漏报率为16.2%,合并样本的漏报率为6.0%.结论:使用居民全死因登记部门或合并样本资料会低估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而使用公安部门、民政部门、居民全死因登记部门等样本的捕获-再捕获方法可以获得准确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林州市2004~2005年全死因死亡率,评价全死因登记处收集死亡资料的完整性. [方法]收集林州市死因登记处、民政和公安3部门2004~2005年的全死园死亡登记资料.不同来源数据间的匹配使用姓名、年龄、性别、死亡时闻、死亡原因和居住地址等变量.使用对数线性泊松模型估计3样本中都没有出现的死亡人数. [结果]2004~2005年期间3来源资料中共报告全死因死亡人数为13007人,死亡率为6.42‰.其中,登记处报告的全死因死亡人数为12261人,死亡率为6.06‰.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的全死因死亡人数为13402人,死亡率为6.62‰.登记处的漏报率为8.5%,合并样本的漏报率为2,3%. [结论]仅仅使用登记处或合并样本资料会低估全死因死亡率,而利用公安、村访谈、登记处等部门现有的资料,使用捕获-再捕获方法可以校正低估的全死因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临床表现是颅神经及脊神经的损害,亦可出现脑、脑干、小脑及脊髓损害,分别称为急性脑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急性脑干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急性小脑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及急性脊髓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此即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特殊类型。现举3例,并对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特殊类型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4.
1978年至1983年,本院收治的164例肺心病患者中52例(69例次)并发心律失常。激动起源异常者55例次,其中房性早搏24例次(34.8%)、室性早搏18例次(26.1%)、室上性阵速2例次(2.9%)、结性早搏2例次(2.9%)、结性心律1例次(1.5%);传导异常者14例次,其中不完全性右束支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恶性肿瘤死亡人数,评价癌症登记处收集恶性肿瘤死亡资料的完整性.方法 收集林州市癌症登记处、民政和公安3个来源2004至2005年的恶性肿瘤死亡登记资料.用居住地址、姓名、性别、身份证编码、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等变量对不同来源数据进行匹配.利用3个数据来源的对数线性泊松模型估计林州市2004至2005年实际的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结果 捕获-再捕获法估计林州市2004至2005年恶性肿瘤死亡数为3140例(95%CI:3124~3.161),比合并样本多71例;对数线性模型中的交互项显示来源间存在的相依性为正,表明在使用两样本的情况下,会造成缺失病人的低估;用捕获-再捕获得到的校正值作分母,癌症登记处的漏报率为6.6%.结论 运用捕获一再捕获法对恶性肿瘤死亡登记进行估计,可以校正因漏报而造成的数值误差,获得较准确的恶性肿瘤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林州市农村居民黑热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茶店乡西峪村与合涧镇木纂村村民189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林州市农村居民对"黑热病通过白蛉传播"、"感染黑热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肚子大"的知晓率分别为32.28%、43.39%;71.96%的农村居民愿意参加统一组织的传染病宣传教育活动;40.74%和38.10%的农村居民认为"面对面讲解"和"听广播"为最易接受的宣传途径;89.95%的农村居民认为应"发热一周之内就医";70.90%的农村居民认为"夏天应尽量避免被白蛉叮咬",但仅有6.88%夏季经常使用蚊帐。结论林州市农村地区居民黑热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防治态度和行为有待转变;居民对黑热病防治知识需求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黑热病防治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7.
例1:男,69岁,因咳嗽10余年加重2年,发热,吐黄痰5天人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感染、阻塞性肺气肿。入院后给予抗生素与对症治疗,病情渐好转,但仍有频咳。在一阵频咳后病人突然呼吸停止,不省人事,晕倒在床上,30秒钟后呼吸自行恢复,神态渐清醒,仅感乏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 估计林州市2004—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评价全死因登记报告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的完整性。方法 通过林州市居民全死因登记处、全国第3次死因调查的村访谈资料和公安部门3个来源收集林州市2004—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不同来源数据间的匹配采用姓名、年龄、性别、死亡时间、死因和居住地址等变量。考虑到样本间的相依性和异质性,在年龄、性别分层中使用对数线性模型估计三样本中都没有出现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理论数,加上已知观察数,得到估计死亡总数。结果 林州市2004—2005年3个来源资料合并共报告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为359例,死亡率为2.16%。其中,居民全死因登记处报告的儿童死亡人数为291人,死亡率为1.75%;用捕获-再捕获方法 估计的儿童死亡人数为398人,死亡率为2.39%。登记处的漏报率为26.9%,合并样本的漏报率为9.8%;女童组更易被漏报,同时在低年龄儿童组死亡漏报率较高。结论 仅使用居民全死因登记处或合并样本资料会低估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在公安部门、死因调查的村访谈资料、居民全死因登记处等部门的现有资料基础上使用捕获-再捕获方法 ,可以校正低估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9.
林州市居民死因登记报告漏报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林州市居民死因登记报告中漏报情况。[方法]以2004~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死因回顾性调查数据作为实际死亡数据,将常规报告数据与之进行计算机匹配,未匹配上的记录为漏报数据。计算漏报率并分析其在人群中的分布,了解漏报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林州市区人群)漏报率为5.75%)、低年龄组人群(25岁以下人群漏报率为11.5%)、死于医院的病人(漏报率为10.37%)、尸检的人群(漏报率为12.12%)、未就诊人群(漏报率为8.85%)和仅在村卫生室就诊(漏报率为9.89%)的人群漏报率偏高。在疾病分类中归属于围产期某些情况的疾病(漏报率为25.53%)、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漏报率为14.16%)、诊断不明(漏报率为77.78%)及其它诊断(漏报率为13.16%)的疾病漏报率偏高。[结论]农村基层居民病伤死因登记点现有的数据收集系统存在不足,应进一步采取措施改进以提高死因登记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