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指导儿童青少年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遏制肥胖流行趋势提供参考。  方法  调查数据来自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状况监测,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河北省12个监测点3 330名6~17岁儿童青少年最近1周的就餐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和体检信息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调查对象在外就餐情况,在外就餐影响因素及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率为16.19%,超重肥胖率为29.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初中生:OR=1.36,高中生OR=3.57,P值均<0.05)和家庭人均收入高的儿童青少年(1~<2万元:OR=1.48,≥2万元:OR=2.93,P值均<0.05)在外就餐的可能性更高;居住地为农村(OR=0.20)、非独生子女(OR=0.76)、走读生(OR=0.21)以及主要抚养人为老人的儿童青少年(OR=0.69)在外就餐的可能性更低(P值均<0.05)。在外就餐与超重肥胖风险增高存在统计学关联(OR=1.31,P<0.01)。  结论  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现象较为普遍。居住地、年龄段、人均年收入、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住校、主要抚养人是在外就餐的相关因素,在外就餐可能会增加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对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与临床关系的研究仍较活跃,但大部分研究仅在传统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与延伸,多为补充性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未能解决肝硬化腹水、肝肾综合征(HRS)发病机制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及降低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等问题。如何通过抑制RAAS活性及降低ADH水平,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病机制,仍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4--2012年河北省突发食物中毒事件,了解暴发流行状况,探讨流行病学趋势和特征。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汇总2004--2012年河北省报告的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2年河北省共报告食物中毒161起,中毒人数5059人,死亡46人,病死率为0.9%。结论第2、3季度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细菌性食物中毒比例高,化学性及真菌毒素食物中毒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学校和家庭是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应加强对食物中毒的监测报告和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表现,分析与其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该院产科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和100名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表进行问卷调查和评定。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焦虑人数多于健康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担心母婴健康、控制饮食困难、血糖监测麻烦且痛苦、治疗费用高及治疗时间长等是造成GDM孕妇焦虑的重要因素。GDM患者抑郁人数多于健康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抑郁程度高于健康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GDM患者抑郁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自尊得分与特质焦虑得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焦虑越高,自尊得分越低。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孕妇在自尊得分上无明显差异。在护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时,应加强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以减缓其焦虑和抑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此项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四川省基层卫生机构卫生信息系统功能建设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信息建设工作提供相关实证依据。方法调查对象涉及全省14个地区和市、42个县、118个基层卫生机构,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考察的方法。结果近几年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调查对象中57.63%的基层医疗机构已建立起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但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档案管理、健康信息服务功能建设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33%的人员希望专业技术人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11%的人员希望以全脱产接受培训。结论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建设工作还处于初期阶段,工作重点在于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继续加大力度投人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只有通过不懈努力进行内涵建设,才能实现基层卫生信息建设工作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生理学教学中实施的PPT小组演讲、综合性问题讨论、阶段性测试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旨在建立基于"采集信息-反馈-矫正"的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河北省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中的暴发监测网络上报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3年间全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05起,发病2 735例,死亡14例。第二、三季度是食物中毒事件和发病人数的高发季节。细菌性中的副溶血弧性菌和沙门氏菌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死亡人数最多的为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占总死亡人数的64.3%;其中发生在家庭内的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数的78.6%。发病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的是餐饮服务单位,分别占总数的45.2%和48.4%。结论 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是在夏秋季节;细菌性致病因素是导致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毒动植物因素是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地点在餐饮服务单位。针对以上我省食物中毒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和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以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创伤痛大鼠痛阈的昼夜节律变化。方法经过痛阈筛选的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8只,其中每2组作为1个观察时间点,分别于8:00(ZT0)、12:00(ZT4)、16:00(ZT8)、20:00(ZT12)、24:00(ZT16)、4:00(ZT20)这6个时间点用甩尾法测定动物痛阈后,分别在相应的时间点对动物进行处理:空白对照组(不截肢)、截肢模型组(截肢)。截肢后立即测定动物的术后痛阈,计算截肢前后的痛阈改变率。结果正常大鼠痛阈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明期痛阈较高,暗期痛阈较低;创伤痛大鼠痛阈明显降低,尤其以早晨8点左右痛阈下降明显。结论痛阈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研究结果可为临床选择手术时机等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9-2011年河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控制策略,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河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河北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39起,发病902人,死亡16人。呈现季节性高峰,家庭和集体食堂是发病的主要场所,细菌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毒素和化学物质是主要致死因素。结论建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强化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处置机制建设,做好公众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信息动态     
近年来关于血浆钠与终末期肝病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MELD)的关系研究较多,并有人[1]发现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致力于研究MELD联合血浆钠判断终末期肝病的预后,说明对肝硬化腹水及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低钠血症问题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重视,并提出了含钠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对终末期肝病判断的新概念.现研究认为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与终末期肝病并发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HRS)、急性肾脏损伤(AK1)有关,并在MELD中增加了血浆钠的指标,提高了对终末期肝病预后判断能力[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