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自1994年3月至1997年10月,应用单侧成角外固定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6例,女21例,年龄48~89岁,其中60岁以上者32例。手术距受伤时间1~24d,平均5d,其中1例骨牵引24d复查骨折无对位,改行该手术。合并其他骨折7例,内科病(慢支、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偏瘫)19例。骨折类型按Evan's分类:稳定Ⅱ型8例;不稳定骨折29例,其中Ⅲ型16例,Ⅳ型13例。致伤原因:交通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滑倒摔伤31例。  相似文献   
2.
以猫丘脑后核群内脏大神经单位诱发放电为内脏痛指标,研究杏仁中央核在抑制内脏痛中的作用。杏仁中央核与丘脑后核间存在一条多突触神经通路。电刺激杏仁中央核对内脏痛放电的抑制作用,是经由该通路的竞争抑制及其某些体液性因素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膝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自制2枚去尾硬膜外穿刺针导引钢丝抽出缝合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1例.结果本组获3~15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均显示满意复位、固定,术后骨折愈合(3±0.56)个月.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 Carlson后内侧入路利用钢丝抽出缝合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取材方便,内固定方法简单、可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术切开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40例(52腕)患者采用切开减压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各项疗效。结果 40例(52腕)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Carroll手功能评分为(57.15±4.71)分,术后为(94.15±2.60)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手功能评分总有效率为96.15%。CTS电生理学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52只示指术后6个月两点分辨觉较术前明显改善,感觉明显恢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为(7.6±1.2)分,术后为(1.9±0.3)分;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切开减压术是治疗腕管综合征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可塑钛板内固定术及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D例(40足)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及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Bohler’s角、Gissane角、KerrAtkins评分、AOFAS评分、VAS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40例均获得完整随访2~4(3.1±0.6)年,切开复位可塑钛板内固定组与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组比较,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1);骨折愈合时间、Bohler’s角、Gissane角、KerrAtkins评分、AOFAS评分、VAS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手术方式简单、创伤小,具有微创手术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膝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自制2枚去尾硬膜外穿刺针导引钢丝抽出缝合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1例.结果本组获3~15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均显示满意复位、固定,术后骨折愈合(3±0.56)个月.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 Carlson后内侧入路利用钢丝抽出缝合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取材方便,内固定方法简单、可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沙磊  沙广钊  范磊 《工企医刊》2005,18(1):18-19
自1998年~2003年我院共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16例,全部病例均随访3个月~12个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12岁~18岁,平均15岁。右膝7例,左膝9例。16例均有明显外伤史、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X线片可显示骨折。部分  相似文献   
8.
沙磊 《职业与健康》2013,(23):3088-3090
目的了解船舶行业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状况,为企业开展噪声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南通市某船舶公司2010-2012年2336名噪声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噪声强度和工龄下听力损伤情况,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剔除其他因素后的作用。结果船舶作业环境噪声强度超标率为69.08%。2336名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为26.88%,高频和语频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为24.87%,8.86%。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高频和语频听力损伤检出率随着工龄和累积噪声暴露量的增加而增加,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在2010-2012年问呈下降趋势。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012年语频损失检出率占2010年的0.45。结论船舶行业的噪声强度较大,应进一步控制生产环境噪声强度,同时继续做好作业人员个体防护及职业健康检查,争取进一步降低高频听力损伤率,从而达到语频听力损伤率的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1例As合并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正规的抗风湿治疗(根据病情选用非甾类抗炎药、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部分磺胺药过敏者改用来氟米特或(和)白芍总苷,病情严重者加用生物制剂如TNF-α拮抗剂,益赛普等)。认知行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睡眠限制疗法、认知疗法、刺激控制疗法及睡眠健康教育等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对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及单项指标(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认知行为治疗组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CBT能有效地改善AS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及镇痛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全麻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吗啡组(M组)和对照组(C组),在手术关闭腹膜前,F组给予每例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M组每例静脉注射吗啡4 mg,C组不给药。分别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8 h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评分,术后2、4、6、8 h内因疼痛需要另外追加镇痛药患者总数。结果:F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均短于M组(P<0.01),清醒时间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口述评分法(VRS)评分术后2 h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和8 h,F组和M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1),而F组和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6和8 h,各组要求使用镇痛药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能提供全麻苏醒期间有效的镇痛作用,减少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影响苏醒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