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由生物性致病因子引起的传染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均在明显下降。有的疾病已被消灭(如天花),有些疾病也将逐渐被控制,严重危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谱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也随研究领域的扩展,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枝,自杀流行病学即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IL-1B-31及IL-1RN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B基因(IL-1B)启动子区域-31位点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L-1RN)多态性在中国南方人群胃癌患者与健康对照中的分布,初步探讨其各基因型与胃癌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85例胃癌患者与265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标本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取基因组DNA,IL-1RN基因型采用PCR方法直接确定。IL-1B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型。结果:IL-1RN基因有5种基因型,分别是1/1、1/2、1/3、1/4、2/2型,其频率在病例组中分别为81.9%、14.6%、7.0%、1.8%和1.1%。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81.6%、16.5%、0、0.8%和1.2%。各基因型在病例与对照组中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IL-1B基因-31位点3种基因型C/C、C/T、T/T在胃癌病例组中频率分别为21.8%、48.6%和29.6%。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27.9%、48.8%和23.3%。与C/C型比较,携带T/T基因型者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63.3%(OR=1.633,95%CI=1.014~2.628)。这一危险性在高年龄组、男性、饮酒、HP感染阳性、有癌症家族史的人中更为显著。结论:IL-1B基因启动子区域-31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该人群胃癌易感性相关;未发现IL-1。RN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关联。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对脑梗塞核心家系的分析,探讨了遗传因素在核心家系成员中所起作用的程度,结果表明,病例核心家系梗塞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x^2=18.41,P〈0.001,不同血缘亲属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梗塞患病率,从0.93%到12.84%,病例组各亲属中,不论男女和年龄,SMR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100,经统计学Z检验有极显著意义,病例核心家系的RRAR、和调整率也明显较高,进一步说明血缘关系与脑梗塞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249例食管癌病例家族史的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认为食管癌为多基因遗传病,其加权平均遗传度为32.2%,病例一、二级血缘亲属患癌的SMR值均大于1,并有统计学显著意义,且随着血缘关系越接近,其SMR值越大,而对照SMR值均显著低于病例相应各级亲属的SMR,其值的大小与血缘关系远近无关,说明了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发生中有相当的病因学作用,其一级血缘亲属的归因风险和相对风险分别为121.39%/10万和2.6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Ⅱ相代谢酶中CYP1A1,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以及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用PCR和PCR-RFLP方法,资料分析用SAS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1997年1月~1998年12月经扬中市人民医院确诊,肠型胃癌病例112例;同期该地无上消化道肿瘤的"健康"人群为对照,共675例.结果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仅GSTM1缺失基因型与胃癌易感性有显著性相关,OR=1.95(CI:1.22-3.14);当GSTM1和GSTT1同时缺失时,对胃癌发生的交互作用有显著性意义,OR=1.98,CI:1.02-3.85;未见CYP1A1突变基因与GSTM1或GST1缺失基因型对胃癌的发生有交互作用.在多因素Lo gistic回归分析中,也以GSTM1缺失基因型为最重要的遗传危险因素,胃癌家族史也有显著意义,环境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既往吸烟史和既往饮酒史.同时发现CYP1A1和GSTM1基因与吸烟、饮酒因素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具有GSTM1缺失或CYPlAl突变基因型的个体属胃癌高危险人群,在肿瘤防治方案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6.
建立胃癌高发区胃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分析胃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筛选胃癌特异性血清蛋白组合,建立胃癌诊断模型.方法 利用强阴离子交换芯片(Q10)分别对山东省临朐县胃癌高发区36例胃癌患者和46例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进行检测,采用ZUCIPDAS蛋白芯片数据分析系统,建立高发区胃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并利用盲筛法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果 通过对26例胃癌患者及37例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进行检测,筛选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蛋白质峰,质荷比分别为8587、6945、8243、3899、7035和9943,并建立胃癌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该模型诊断胃癌的灵敏度达88.5%,特异度达97.3%.在完成建模后,选择19例患者血清进行盲筛,其中胃癌患者1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9例.通过盲筛验证,该模型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8.9%.结论 初步建立了胃癌高发区胃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该模型诊断胃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达到80%以上,该方法为胃癌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筛检(Screening)是通过相对简单快速的试验或检查,将表面健康而很可能患某病者与可能无病者区分开的一种流行病学横断调查方法。有两点需特别强调:首先,筛检试验或检查是针对表面健康者进行的,尚未发生某病或尚未出现某病者特异的症状和体征;第二,筛检只能区分出有较大可能性患某病,筛检试验阳性者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诊断,才能确定是否真正患有某病。本文仅就癌症筛检的可靠性、真实性与实际应用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对照,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史、眼底异常、血糖增高和心电图不正常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沈靖  芦华莉 《淮海医药》2012,30(1):25-27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光镜下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特点。结果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发病年龄5个月~40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伴行走不稳,CT及MRI示后颅凹占位。镜下见肿瘤由未分化小圆细胞组成,呈弥漫性及结节状分布,可伴有少量间质。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蛋白阳性数分别为26/30、17/30、13/30。结论髓母细胞瘤为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诊断应与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室管膜瘤、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淋巴瘤、小细胞未分化癌、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血清脂蛋白(a)与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 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 10 5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非脑卒中的对照组病人 ,进行了血清脂蛋白 (a)、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和分析 ,以评价它们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显示 :病例组血清脂蛋白 (a)平均值为2 38.37m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49.98mg/L ,t=3.97,P <0 .0 0 1,不同年龄组的比较中 ,只有 70岁以上年龄组血清脂蛋白 (a)明显高于 50岁以下年龄组 ,而性别在病例组内或对照组内均无显著性差异 ,将血清脂蛋白 (a)按不同等级进行分析 ,发现随着血清脂蛋白 (a)水平升高 ,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逐渐增加 ,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血清脂蛋白 (a)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1.93,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甘油三脂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 ,OR =0 .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