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老年人饮酒行为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推动中老年人群饮酒控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基线(2003年9月至2008年1月)和第1次随访(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调查的17 672名50岁以上广州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信息、社会经济地位(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等)、婚姻状态(已婚、未婚、丧偶、分居或离婚等)、生活方式(吸烟及体力运动等)、自报个人疾病史以及自评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对象饮酒情况并随访其饮酒行为改变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基线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酒精相关疾病和自评健康状况等对饮酒行为改变的影响。结果本队列中共纳入17 672名研究对象,男性占27.0%,平均随访(4.1±1.1)年。基线不饮酒或偶饮酒者中有221名(6.0%)男性和328名(2.7%)女性随访期间转为经常饮酒,其中男性转为适量饮酒者占转为经常饮酒者的99.5%,女性占97.9%。基线适量饮酒者中有261名(62.0%)男性和251名(83.9%)女性随访期间减量为不饮酒或偶饮酒;基线过量饮酒者中有249名(58.9%)男性和57名(79.2%)女性随访期间减量为适量饮酒、不饮酒或偶饮酒。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OR=1.02,95%CI:1.01~1.04)、居住郊区(OR=1.32,95%CI:1.04~1.68)、患心血管疾病(OR=1.57,95%CI:1.14~2.15)、自评健康状况好(OR=1.51,95%CI:1.17~1.93)与基线不饮或偶饮酒随访期间转为适量饮呈正相关,女性患血脂异常(OR=0.77,95%CI:0.61~0.96)与基线不饮或偶饮酒随访期间转为适量饮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女性患心血管疾病(OR=0.47,95%CI:0.23~0.96)和男性患糖尿病(OR=2.62,95%CI:1.29~5.30)分别与基线适量饮酒随访期间减量为不饮酒或偶饮酒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女性单身(OR=0.15,95%CI:0.04~0.60)与基线过量饮酒随访期间减量为适量饮酒、不饮酒或偶饮酒呈负相关,女性患高血压(OR=7.11,95%CI:1.23~41.18)和男性年龄(OR=1.04,95%CI:1.01~1.07)、患高血压(OR=1.49,95%CI:1.01~2.21)均与基线过量饮酒随访期间减量为适量饮酒、不饮酒或偶饮酒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广州市中老年人饮酒行为改变趋向良好,年龄和患高血压或糖尿病与限酒行为相关,提示应尽早加强中老年人群的控制饮酒宣传,减少饮酒所致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年早、中期体重变化与中老年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平台,选取其中28 736例≥ 50岁广州市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整年龄、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教育程度、职业、居住地、BMI后成年早中期体重变化、达到最重体重时的年龄等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男性(64.3±6.7)岁,女性(61.0±7.0)岁,糖尿病患病率男、女性(13.1%和13.7%)基本一致。与体重基本不变组相比,男女性糖尿病患病风险均随其成年早、中期体重增加而增加(趋势检验P<0.01),以体重增加>20 kg组患糖尿病风险最高,男女性OR值分别为2.83(95% CI:1.99~4.02)和3.13(2.47~3.96)。与在20岁时已达到最高体重者相比,以40~49岁达到最重体重组糖尿病患病风险最高,男性OR=5.32(95% CI:1.92~14.8),女性OR=3.41(95% CI:2.49~4.67)。男女性成年后体重减少仅与中老年自报糖尿病有关,与新诊断糖尿病无关。结论 成年早、中期体重增加可增加中老年糖尿病患病风险,体重明显增重到发生糖尿病相隔时间可能为10~20年。  相似文献   
3.
了解小学生口腔保健现状,为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1月,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4所小学(2所公办小学,2所民办小学)二三年级共1 116名在读学生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基线调查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应用微视频、QQ群、开展讲座、示教等形式对小学生及家长开展为期6个月的口腔系列健康教育活动.评价干预前后学生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改善程度.结果 干预前后,学生认为“含氟牙膏有防龋作用”知晓率分别为37.0%,45.8%;“保护六龄齿很重要”分别为87.4%,90.8%;“刷牙方法不当会导致牙损伤”分别为46.7%,52.1%;“乳牙坏了不用治疗”分别为8.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10,6.22,7.32,8.87,P值均<0.01);学生“每天刷牙≥2次”行为形成率分别为62.1%,72.5%,“采用刷牙方法(竖刷)”分别为33.4%,46.3%;“使用含氟牙膏”分别为31.0%,44.7%;“每天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1次分别为64.4%,83.6%;“每天吃饼干蛋糕面包等甜点心<1次”分别为42.1%,5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71,34.77,40.51,97.49,22.64,P值均<0.01).结论 利用微视频、QQ群,医生讲座及示教等方式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对提高学生龋病预防知识及口腔健康行为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探讨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压力源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改善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广州市14所中学共5 781名学生中进行学习压力源(SSA)、成就目标定向(ADG)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中学生4类成就目标定向得分分别为:成绩趋近(25.98±6.76)分,成绩回避(15.52±4.12)分,掌握趋近(25.87±6.77)分,掌握回避(15.19±4.12)分,学习压力源总分为(149.53±42.46)分,睡眠质量总分为(6.45±2.86)分;成就目标定向中的成绩趋近、掌握回避和成绩回避目标均与学习压力源、睡眠质量总分呈正相关(r=0.12~ 0.53,P值均<0.01);掌握趋近目标与学习压力源、睡眠质量总分均呈负相关(r=-0.14~-0.22,P值均<0.01).4类成就目标定向直接作用睡眠质量,成绩回避和掌握趋近目标通过学习压力源间接作用于睡眠质量.结论 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压力、睡眠质量存在密切相关;成绩回避、掌握趋近目标可通过学习压力源间接影响睡眠质量,积极的成就目标定向有利于降低中学生学习压力,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