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7~2008年流感监测季北京地区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血凝素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选取2007~2008年流感监测季中分离的首株H3N2亚型毒株及其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共9株毒株,通过单向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抗原性分析;测定血凝素基因的HA1区核苷酸序列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进化特性分析。结果:与我国代表株A/江西/东湖/312/2006本身的血凝抑制效价相比,9株病毒中3株有4倍及以上差异。HA1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有部分毒株的氨基酸发生下述替换:3 L→F、53 D→N、57 Q→H、157 L→S、158 K→R、171 N→K、173 K→N、182 V→I、194P→L、261 R→Q、272 A→V、291 N→D、299 K→R;其中53、157、158、171、173、194位氨基酸位于抗原决定簇。结论:北京地区2007~2008年流感监测季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有部分毒株已发生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2006~2007年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耐药性和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基因的特征,探讨其耐药特征与CT基因和菌种来源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124株霍乱弧菌CT基因;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所有菌株进行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用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4株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达85%以上。103株01群霍乱弧菌中,21株CT阳性的01群霍乱弧菌对丁胺卡那的耐药率为81%,82株CT阴性的01群霍乱弧菌的耐药率为4.9%;59株外环境来源的01群霍乱弧菌对丁胺卡那的耐药率为33.9%,44株人源性的01群霍乱弧菌对其耐药率为2.3%。21株0139群霍乱弧菌中,6株CT阳性的0139群霍乱弧菌对强力霉素的耐药率为66.7%,15株CT阴性的0139群霍乱弧菌对其耐药率为13.3%;10株外环境来源的0139群霍乱弧菌对强力霉素的耐药率为60%,11株人源性的0139群霍乱弧菌对其耐药率为9.1%。经卡方检验,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霍乱弧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霍乱防治的首选药物。霍乱弧菌对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特征与CT基因和菌种来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北京市首例人禽流感(H5N1)病例的感染来源.方法 通过对患者家属和其他关键人物访谈,检测患者标本以及流行病学关联的环境标本,对患者可能的感染来源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该患者在其发病前5天曾经接触过宰杀的鸭子(购自河北省燕郊某市场活禽摊位),采集该摊位及邻近活禽摊位的环境标本10份,经PCR方法检测有6份标本为H5N1亚型病毒核酸阳性,并通过鸡胚分离出5株H5N1亚型病毒.将从环境标本中分离的H5N1亚型病毒与患者体内分离的H5N1亚型病毒(禽源、属于Clade 2.3.4)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比对,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9.8%~100%.结论 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双重证据表明,北京市首例人禽流感H5N1病例的感染来源为接触携带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鸭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北京市春季诺如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规律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对2007年1月至4月北京市各级各类医院报告的451例病毒性腹泻病例采集便标本,应用ELISA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抗原检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RNA检测,对9例阳性标本的PCR产物进行克降测序.结果 ELISA检测诺如病毒阳性166例,阳性率35.48%.166例病人主要集中在1月、2月,以20~29岁年龄组最多,男性多于女性,城区多于郊区.但在病毒性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阳性率分布无时间、人群和空间差异.该9株病毒均为GⅡ/4型诺如病毒变异株,组内核苷酸同源性为97.0%~99.6%.系统发生树表明北京地Ⅸ的流行株与同时期世界上流行的诺如病毒株属于同一型别的GⅡ/4变异株.结论 北京市春季诺如病毒性腹泻主要山GⅡ/4变异株引起,与同期世界上流行株有共同的来源,各人群均存在感染的风险,应该加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并有必要在围外发生流行时建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并比较儿童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患者咽拭子标本的病毒载量及相关临床症状.方法 应用荧光PCR方法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并通过建立核酸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标本中的病毒载量,同时结合所收集的患者临床症状数据资料应用随机区组方差和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收集的1,040份咽拭子标本中,共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20份,甲型H3N2流感病毒阳性标本61份,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99份;对收集的流感阳性标本病毒载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型别,不同发病时间流感患者咽拭子标本的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感染者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型H1N1流感感染者出现咳嗽,流涕临床症状者明显高于与乙型流感感染者.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者咳嗽,流涕症状比季节性乙型流感患者多见,而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患者咽拭子标本的病毒载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张莉  杨鹏  张代涛  石伟先  卢桂兰  彭晓旻  梁慧洁  庞星火  王全意 《国际病毒学杂志》2011,18(6):191-192,后插1-后插2,封3
目的 了解和掌握北京市不同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水平.方法 在2010年1月-2011年4月期间,四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六个区分年龄组随机选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共选取调查对象18264名.5456名(28.9%)调查对象体内甲型H1N1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累积和法用于北京市流感暴发预警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基于累积和算法的早期异常报告系统(early aberration reporting system, EARS)对北京市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以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作为判断流感高峰来临的金标准。 结果:2009年至2010年北京市共有421家医院开展了流感样病例监测,7家网络实验室开展了流感病原学监测。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421家医院的平均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2.56%,共在11家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19 262份,分离流感病毒5 045株,以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主。使用累积和法对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较好地预警了流感高峰的来临。结论:应用累积和法对北京市流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高效准确地对流感高峰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0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北京市儿童甲型H3N2流感活动特点,并对病毒血凝素的基因和进化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集哨点医院收集的1 040份儿童流感样病例样本和14份疫情样本,进行MDCK细胞分离病毒。选取26株甲型H3N2流感毒株进行血凝素(HA1)基因的扩增和序列测定。采用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 2010-2011年流感监测季期间,总共分离64株甲型H3N2毒株,占分离毒株构成的65.31%。病毒HA1基因出现了Ⅰ、Ⅱ两个明显分支,均有S214I氨基酸变异。另外,分支I的毒株序列还均出现P162S、R261Q氨基酸变异;分支II的毒株序列均出现D53N、K62E、Y94H、K144N、T212A、I230V氨基酸变异,涉及A、C两个抗原决定簇,并新增1~2个糖基化位点。结论 2010年9月~2011年2月期间北京市儿童甲型H3N2流感活动活跃,并且其毒株呈现出两个明显不同的进化分支,其中一个分支毒株的血凝素基因特性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6~2007年北京市流感流行特征,为控制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病原学资料和集中发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7年北京市流感活动平稳,流行高峰集中在2007年元旦前后,流行优势毒株为H3N2亚型,进入12月以后H1N1和B型流感病毒活动强度有所增加。集中发热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90%),疫情高发时间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与监测情况一致。结论采用同一标准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工作,对于掌握该市流感流行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评价北京市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的情况,为做好人禽流感监测提出建议。方法对北京市2005~2006年报告的7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分析,计算从发病到入院、诊断、报告等时间间隔,并评价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结果2005~2006年北京市各级医院共计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7例,报告时间集中在2005年11月~2006年4月间。所有病例最后诊断均排除人禽流感。7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从发病到首诊、从发病到入院、从发病到诊断等时间间隔均较长。其中从发病到首诊平均8d,而从入院到诊断平均要5d。在北京首诊的病例时间或曾到3家及以上医院就诊的病例时间间隔相对较长。所有病例报告及时,有3例病例在临床表现和(或)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均有部分指标不符合诊断标准,准确性有待提高。结论应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的准确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从发病到诊断时间较长,难以及时发现禽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