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6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影响,为预防儿童肥胖提供依据。  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所小学3 361名学生,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娩方式、出生体重与学生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关系。应用相乘交互项和Delta法探讨交互作用。  结果  广州市小学生的超重肥胖率为21.33%,腹型肥胖率为12.08%。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与顺产的学生相比,经剖宫产者的超重肥胖风险增加了44%(OR=1.44,95%CI=1.16~1.80);高出生体重的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较正常体重者增加62%(OR=1.62,95%CI=1.09~2.42)。调整多因素后,未观察到出生体重和出生方式与学生腹型肥胖之间的关联性(P值均>0.05)。经剖宫产出生与父母肥胖对学生的超重肥胖(RERI=0.33,95%CI=0.02~0.65)和腹型肥胖(RERI=0.39,95%CI=0.12~0.65)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结论  剖宫产及高出生体重与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增高有关联。剖宫产出生方式与父母肥胖可能协同促进儿童肥胖发生。  相似文献   
2.
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早餐及睡前加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校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工作平台,对广州市城区小学二年级、初一和高一年级的11 464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收集学生吃早餐、睡前加餐、父母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等资料.结果 广州市中小学生经常不吃、不规律吃和经常吃早餐的构成比分别为4.90%,15.83%,79.27%.女生经常不吃/不规律吃早餐的报告率高于男生(X2=31.44,P<0.01),初一学生常不吃/不规律吃早餐的报告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X2=257.16,P<0.01).60.80%的学生睡前加餐,女生睡前加餐的报告率高于男生(X2=15.95,P<0.01),学生睡前加餐报告率随年级升高而增加(X2=8.1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学历越低(OR=1.68,95%CI=1.51 ~ 1.86)、父母营养健康知识得分越低(一般:OR=1.17,95%CI=1.04~ 1.32;不及格:OR=1.42,95%CI=1.26~ 1.60),学生吃早餐频次越少.结论 广州市仍有部分中小学生经常不吃或不规律吃早餐,而相当高比例的学生睡前有加餐.父母学历和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水平对学生早餐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了解广州市城区初一学生睡眠不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睡眠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对广州市城区26所中学5 550名初一学生睡眠时间等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生睡眠不足影响因素.结果 初一学生睡眠不足报告率为77.93%.女生睡眠不足报告率(81.32%)高于男生(74.64%)(x2=35.99,P<0.01);住校生的报告率(86.34%)高于走读生(77.32%)(x2=17.9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2h可增加学生睡眠不足的风险(OR=1.45,95%CI=1.23~ 1.70),运动时间≥1h可降低该风险(OR=0.77,95%CI=0.66~0.91).相比视屏时间<2 h且运动时间≥1h的学生,视屏时间≥2 h且运动时间<1h的学生睡眠不足风险增加87%(OR=1.87,95%CI=1.49~ 2.36),但尚未观察到视屏时间与运动时间在统计学意义上的交互作用.结论 广州市城区初一学生睡眠不足现象普遍,女生和住校男生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及运动时间对学生睡眠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群体层面(健康教育讲座、公众号推送)和个人层面(个性化膳食指导意见)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对广州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干预效果,为中学生超重肥胖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3所初中和3所高中,经体检筛查出1 457名超重肥胖的12~18岁学生。对超重肥胖学生通过公众号推送健康推文、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下发《学生个性化膳食指导意见》手册等措施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使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的超重肥胖构成比,计算需治疗人数(NNT)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超重构成比为66.71%(972/1 457),干预后下降至59.92%(873/1 457);干预前肥胖构成比为33.29%(485/1 457),干预后下降至26.63%(388/1 457)。肥胖学生中NNT最小的是12~13岁女生组(NNT=2.6,95%CI=1.9~4.1),NNT最大的是14~18岁男生组(NNT=5.9,95%CI=4.7~8.1);超重学生中12~13岁女生组NNT最小(NNT=2.7,95%CI=2.2~3.5),...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识别广州市青少年的生活行为模式,为对不同生活行为模式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对广州市城区27所中学12 5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构建潜在类别模型对青少年的生活行为模式进行识别,比较不同亚组青少年饮食习惯认知及参加体育锻炼意愿的差异。  结果  基于潜在类别模型识别出3种生活行为模式,其中“高甜食零食/长视屏时间、睡眠及运动不足组”3 797名(30.3%),低营养膳食/严重睡眠及运动不足组2 745名(21.9%),一般饮食/睡眠及运动不足组5 998名(47.8%)。各亚组青少年对自己饮食习惯的认知(χ2=671.54)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不同(Z=153.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不同亚类的青少年具有独有的特点,实际干预工作中需要针对不同生活模式青少年的特有特征给予最迫切的需求和指导,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含糖饮料的摄入频次与其他饮食行为的关联,为制定控制含糖饮料消费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工作,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小学二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含糖饮料摄入情况以及其他饮食行为资料,运用潜在类别分析识别研究对象其他饮食行为的潜在类别,进而比较不同类别间含糖饮料摄入的差异。结果 11 124名调查对象中,30.92%的学生含糖饮料摄入≥3次/周。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将其他饮食行为分为4类:饮食行为健康组、饮食行为均不健康组、低蔬菜水果组和高甜食零食组,其潜在类别概率分别为0.6239,0.0430,0.1534和0.1797。4组学生的含糖饮料摄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31.16,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饮食行为均不健康组经常喝含糖饮料的率最高(61.92%),饮食行为健康组最低(24.22%),低蔬菜水果组和高甜食零食组介于两者之间(29.64%和47.87%)。结论 广州市中小学生经常喝含糖饮料的比例较高,且与其他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为实施中学生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广州市城区12 357名初一、高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学生体质状况、生活作息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学生的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中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检出率为18.80%(2 323名),其中男生为18.52%(1 165/6 292),女生为19.09%(1 158/6 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过长与蔬菜(OR=0.50,95%CI=0.42~0.58)、水果(OR=0.64,95%CI=0.58~0.70)的摄入频率存在负关联;与油炸类食品(OR=1.90,95%CI=1.70~2.09)、西式快餐(OR=1.90,95%CI=1.65~2.19)、甜食(OR=1.36,95%CI=1.25~1.49)和含糖饮料(OR=1.70,95%CI=1.57~1.84)的摄入频率存在正关联(P值均<0.01)。结论广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有关,需要科学管理视屏时间并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8.
分析广州市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的摄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广州市促进学生奶及奶制品的摄入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于2019年4-12月对广州市3所小学和3所中学的7 948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及学生近1个月奶及奶制品(包括纯牛奶、酸奶、奶粉、奶酪和其他奶制品)的摄入频次和摄入量.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调查对象的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6.12%的学生奶及奶制品摄入频次<7次/周,78.88%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不足(<300 g/d),奶及奶制品摄入者每天摄入量的中位数为178.57 g/d.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高中生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不足的风险更高[OR值(OR值95%CI)分别为1.42(1.26~1.60),1.86(1.51~2.28)];而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75,95%CI=0.59~ 0.94)、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高中:OR=0.75,95%CI=0.61~0.93;大专及以上:OR=0.58,95%CI=0.46~ 0.72)和家庭年收入≥20万元(OR=0.77,95%CI=0.64~0.92)的学生更可能足量摄入奶及奶制品.结论 广州市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摄入率高,但摄入量明显不足.应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营养健康教育,重点关注女生和高年级学生,促进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的摄入.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白云区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评价健康素养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策略开展以知识干预为主的干预活动;通过比较前后两次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变化情况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调查“健康理念及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这三方面的内容后显示,基线调查总体知晓率为64.90%,终末调查总体知晓率为70.35%。被动吸烟的危害、艾滋病相关知识、发现病死畜的处理方式、妇女相关的产检知识、药品有效期的查看和测量脉搏等知晓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回归模型发现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为性别、文化程度和户籍。结论居民健康素养在干预后有了一定的提高,定期开展自主学习为教育方式的干预手段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合理营养知识现状及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完善营养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市15所小学1 608名高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为期8周的营养健康教育,并于干预前、后进行合理营养知识调查.结果 干预前广州市小学生对合理营养知识的整体知晓率为62.74%;女生高于男生,六年级高于五年级和四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803,6.956,P值均<0.05).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对合理营养知识的整体知晓率上升到75.81%,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429,P<0.05).小学生对本次营养健康教育综合满意度满意情况为满意及以上的占85.64%.结论 广州市小学生对合理营养的认知和态度现状较差,营养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小学生的合理营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