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及相关解决办法.方法 重新抽取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静脉血,分别用EDTA-K2和EDTA-K2·NaF抗凝,1h后用Byer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进行手工显微镜计数血小板.2次仪器检测值与人工显微镜计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在PTCP与IVBC两组中,比较第一次测定值与人工计数值以及第一次测定值与第二次测定值,两者差异都有显著性(P<0.01).比较第二次测定值与人工计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LPF与SPF两组中,第一次测定值和第二次测定值与人工计数值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比较第一次测定值与第二次测定值,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采血不当和EDTA依赖性凝集是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最主要因素,EDTA依赖性凝集患者需用EDTA-K,·NaF抗凝血检测;若存在大血小板和小血小板干扰仪器检测时,须进行手工推片染色镜检和手工显微镜计数血小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革兰染色三步法在痰液涂片找真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直接镜检法为对照方法,通过自我设计实验和临床实验检测对革兰染色三步法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自我设计实验中,直接镜检法真菌数为3~6个/HP痰液涂片的检出率为97.5%,真菌数为1~3个/HP痰液涂片的检出率为85.0%,真菌数为0~2个/HP痰液涂片的检出率为80.0%;革兰染色三步法真菌数为3~6个/HP痰液涂片的检出率为100.0%,真菌数为1~3个/HP痰液涂片的检出率为100.0%,真菌数为0~2个/HP痰液涂片的检出率为97.5%.临床实验中,直接镜检法真菌的检出率为27.38%,革兰染色三步法真菌检出率为36.31%.结论 革兰染色三步法真菌检出率比直接镜检法高,更适合临床实验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院4家分院(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二沙岛分院、大学城分院、芳村分院)嗜麦芽窄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药敏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和Kirby-Bauer纸片法对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8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科室分布最多的是ICU和呼吸科,分别占45.1%和30.5%.临床标本来源最多的是痰,占81.7%.感染者年龄60岁以上的占80.5%.该菌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最高,2008年为97.7%,2009年为98.2%,2010年为98.8%;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次之,2008年为95.5%,2009年为96.8%,2010年为96.2%;对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2008年为92.1%,2009年为93.6%,2010年为92.4%.结论 该菌天然高度耐药,临床一旦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足量联合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E4)与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的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价值。方法:189例女性分为卵巢癌患者50例(卵巢癌组),盆腔良性疾病患者99例(良性疾病组),健康女性40例(健康组),计算卵巢恶性肿瘤风险模型值(ROMA),比较3组HE4、CA125水平,比较HE4、CA125、ROMA 3种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及比较15例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的HE4、CA125的水平。结果:卵巢癌病变组的HE4与CA12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术前术后CA125与HE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CA125和ROMA诊断卵巢癌的特异性分别为86.90%、87.90%、90.90%;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10、4.54、10.33;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69%、83.89%、87.25%。结论:单项HE4对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以及与盆腔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优于CA125,且术后评估价值高于CA125,HE4与CA125联合检测ROMA值可提高对卵巢癌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及相关解决办法.方法 重新抽取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静脉血,分别用EDTA-K2和EDTA-K2·NaF抗凝,1h后用Byer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进行手工显微镜计数血小板.2次仪器检测值与人工显微镜计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在PTCP与IVBC两组中,比较第一次测定值与人工计数值以及第一次测定值与第二次测定值,两者差异都有显著性(P<0.01).比较第二次测定值与人工计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LPF与SPF两组中,第一次测定值和第二次测定值与人工计数值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比较第一次测定值与第二次测定值,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采血不当和EDTA依赖性凝集是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最主要因素,EDTA依赖性凝集患者需用EDTA-K,·NaF抗凝血检测;若存在大血小板和小血小板干扰仪器检测时,须进行手工推片染色镜检和手工显微镜计数血小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水平三酰甘油(TG)对血红蛋白(Hb)及相关检测指标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测定的影响,并对3种校正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将新鲜正常全血标本在Mindary BC-6800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全血细胞计数(CBC)后,低速离心后用相同体积的脂肪乳液置换出血浆,使血液中的TG1.70mmol/L,制成人工脂血标本,再用相同的方法对其进行CBC分析,了解脂血对Hb及其相关参数的影响;对进行了CBC分析的标本进行二次低速离心后分别用等量生理盐水和仪器配套的稀释液替代上层浑浊脂血血浆,混匀后进行二次CBC分析,同时根据Hb估算公式进行估算并对3种校正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正常标本和加入TG后标本(TG4.14 mmol/L)Hb、MCH、MCHC测定值分别是(143.90±3.68)g/L、(29.40±1.28)pg、(316.20±9.90)g/L和(149.30±4.01)g/L、(30.10±1.34)pg、(327.40±8.24)g/L,脂血标本测定值高于正常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生理盐水和仪器稀释液置换及公式法校正之后的Hb、MCH、MCHC测定值分别是(146.60±3.23)g/L、(29.70±1.39)pg、(322.80±6.29)g/L和(145.10±3.65)g/L、(29.60±1.42)pg、(321.20±13.54)g/L及(145.20±2.93)g/L、(29.70±1.60)pg、(318.30±12.56)g/L,生理盐水置换法校正结果与正常标本测定值及另外两种校正方法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血液中TG4.14mmol/L时,Hb及相关检测指标会假性增高,需要进行校正且仪器稀释液置换法与公式估算法较生理盐水置换法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检测在细菌性与病毒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该院176例肺炎确诊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细菌性肺炎患者67例(细菌组),病毒性肺炎患者109例(病毒组);另外,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人群SAA、CRP、WBC、NEUT%水平;对各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细菌组与对照组SAA、CRP、SAA/CRP、WBC及NEU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SAA、CRP、SAA/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和病毒组WBC、SAA、CRP、SAA/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项指标单独用于细菌性肺炎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由大到小依次为SAA、CRP、WBC、NEUT%、SAA/CRP;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A、CRP的偏回归系数最大,表明SAA、CRP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效能较大;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99。各项指标单独用于病毒性肺炎诊断的ROC曲线显示,AUC由大到小依次为SAA、SAA/CRP、CRP、NEUT%、WBC;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A的偏回归系数最大,表明SAA对病毒性肺炎感染的诊断效能最大,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83。SAA/CRP比值用于鉴别细菌性与病毒性肺炎的ROC AUC为0.821,诊断阈值为6.8。结论 SAA、CRP可作为细菌性肺炎诊断的良好指标,SAA可作为病毒性肺炎诊断的良好指标;SAA/CRP比值可用于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肺炎。  相似文献   
8.
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305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PPA)检测。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1.58%、1.69%和0.50%,其中92例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捡出阳性;61例抗HCV阳性者均有输血史,在肾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达10.00%。ALT〉40U/L者567例,除并发HBsAg和(或)抗HCV阳性外,单独ALT升高者207例。抗HIV阳性者1例,TPPA阳性者1例。结论:对患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5项传染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液中自细胞(WBC)和红细胞(RBC)产生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 原因进行探讨.方法 2400患者第1次晨尿在2h内分别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离心镜检.结果 以镜检为对照,干化学法白细胞检测结果 的阳性符合率为85.07%,阴性符合率为95.60%.假阳性率为4.40%,假阴性率为14.93%;红细胞检测结果 的阳性符合率为93.60%,阴性符合率为86.22%,假阳性率为13.78%,假阴性率为6.40%.结论 干化学法尿红细胞和白细胞检查可作为筛选试验,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当两种方法 检测结果 不符时应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