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SV971型噪声频谱分析仪测量某高尔夫球杆生产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声级,依据国家标准评价是否超标并评估噪声作业级别。结果显示,共检测107个点,每周40h等效噪声声级79.2?103.2dB(A),94个点≥85dB(A),占87.9%;其中D栋生产单元检测点均≥85dB(A);噪声危害主要集中在I级轻度危害(36.4%)和III级重度危害(35%)。提示该高尔夫球杆生产企业的噪声危害严重,存在较高职业健康风险;打磨岗位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2.
分析某铅蓄电池制造企业现场检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调查等资料。结果显示,整改后生产车间的铅超标率从42.1%降到5.7%,工人血铅水平从(280.4±118.6)μg/L降到(174.2±79.4)μg/L。该企业的铅污染防护设施整改效果明显,铅危害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男性人群中5-羟色胺受体1B基因(HTR1B)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遗传特征。方法:通过基因再测序筛查155例汉族男性人群HTR1B基因多态性位点,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筛查到的多态性位点的遗传学特征、连锁不平衡(LD)、标签SNP和单体型(域)分布。结果:155例汉族男性人群中,HTR1B基因SNP位点包含5′-侧翼区的rs17273700(-860A>G)、rs1228814(-700G>T)、rs11568817(-262 A>C)、rs130058(-161T>A),编码区的rs6298(+129A>G)、rs6296(+861G>C)和3′-侧翼区的rs6297(+1 180T>C);各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rs17273700与rs11568817位点之间(|D′|=1.0, r2=0.94)和rs6296与rs6298位点之间(|D′|=0.946,r2=0.849)呈强LD关联;该人群主要存在8种单体型,占94.2%,其中最主要为野生单体型H1(46.0%);筛选出-860A>G、-700G>T、-161T>A、+129A>G、+1 180T>C共5个标签SNP和两个单体型域,-860A>G和+129A>G分别为其代表性单体型标签SNP(htSNP)。结论:本研究首次筛查出HTR1B基因在中国汉族男性人群中的合适的标签SNP和htSNP,减少了后续研究的SNP位点数目,为探讨其与疾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杭州市某抽水蓄能电站的噪声危害调查与监测,评价作业场所的噪声危害等级,对噪声危害的关键控制点进行识别,对水力发电行业的噪声危害预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使用1/3倍频程声级计(NA-28)测量作业场所环境噪声,使用EDGE4个体噪声剂量计测量个人噪声强度,作业岗位噪声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评价是否超标并评估噪声作业级别。结果作业场所共检测30个点,噪声强度为62.8~95.6 d B(A),共10个点,占33.3%≥85 d B(A),其中水轮机层和蜗壳层≥85 d B(A)的检测点数占车间测点数的比例较高。对作业岗位进行噪声分级,噪声危害主要集中在Ⅰ级14.3%,属于轻度危害。结论该抽水蓄能电站的噪声为轻度危害,存在一定职业健康风险,可考虑采用隔声降噪工程防控技术、加强个人防护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来防控该行业的噪声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传振动暴露职业人群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与手传振动接触水平、手部末梢循环血管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7名某金属制品厂的手传振动作业工人为振动暴露组,以30名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现场检测手传振动接触水平并计算累积振动暴露剂量(CVEL),采用问卷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手臂症状,采集抗凝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TGF-β水平;振动暴露组进行冷水复温试验(CWLT)检测,记录是否出现振动性白指(VWF)。结果作业场所的CVEL为7.4~15.7(13.2±1.3)m2/s4,92.2%的振动暴露工人自诉有各种手臂症状;对照组的TGF-β水平中位数(M)为341.49(151.29~1040.41)ng/L,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振动暴露组的TGF-β水平为1519.27(610.18~5417.46)ng/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校正吸烟、饮酒和年龄等混杂因素后,TGF-β水平与CVEL高水平组和有VWF症状相关(P0.05),CVEL高水平组的OR值及95%CI为15.33(1.06,221.89),有VWF亚组的OR值及95%CI为4.55(1.05,19.78)。结论接触手传振动可导致暴露人群TGF-β水平升高,TGF-β水平升高与手传振动的暴露剂量及手部末梢血管损伤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损伤因子与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VD)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23例男性HAVD患者为HAVD组,以61名男性手传振动作业工人为振动接触组,以64名男性非手传振动作业工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人群血浆中肌球蛋白轻链2(MLC2)、内皮素-1(ET-1)和黏着斑蛋白(VCL)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AVD的关联指标,以之构建新的多变量模型指标Y,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筛查判断HAVD的指标。结果 3组人群血浆中MLC2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HAVD组振动接触组对照组(P0.05)。HAVD组人群血浆中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振动接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人群血浆中VC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年龄、工龄、吸烟、饮酒和自觉症状等混杂因素后,MLC2水平越高者,发生HAVD的风险越高(P0.05);ET-1水平越低者,发生HAVD的风险越高(P0.05)。采用MLC2、ET-1判断HAVD的ROC曲线下面积(A_Z)分别为0.820和0.524,采用以MLC2和ET-1构建的Y判断HAVD的A_Z为0.799;A_Z由高到低依次为MLC2YET-1(P0.01)。结论HAVD患者血浆中MLC2与ET-1水平均与HAVD有关联;MLC2作为生物标志物筛查HAVD的效果优于ET-1。未发现VCL与HAVD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广东省作业工人手传振动(HTV)接触水平,为职业性手臂振动病(OHAVD)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50家工作过程中存在HTV工艺的企业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及HTV职业接触水平检测,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共检测来自14个行业50家企业的258个测点的HTV接触水平,主要分布在7种作业岗位,其中打磨岗位占74.42%(192/258),其次是抛光(6.98%)和装配岗位(5.43%)。打磨岗位由于使用气动打磨机、电动打磨机、平板机和直磨机作为工具,故振动强度较高,其振动总值分别为直磨机2.76~13.24 m/s2、气动打磨机1.27~32.40 m/s2、电动打磨机1.80~25.48 m/s2、平板机9.82~15.01 m/s2。超过4 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A(4)]职业接触阈限值(5.0 m/s2)的测点共44个(17.05%),超标测点最多的是打磨岗位(34个,17.71%),测点超标率最高的是切割岗位[57.14%(4/7)]。按照8 h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A(8)]数值评价,HTV接触危害分级>0的测点共42个(16.28%),其中危害分级I级30个、Ⅱ级11个、Ⅲ级1个;危害超标测点打磨岗位最多(32个)。结论 HTV职业接触危害广泛存在于多个行业、多种岗位中,以打磨岗位为主,应加强相关防控措施,积极预防OHAVD,保护作业工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量水力发电站作业工人全身振动的接触水平,评价其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杭州市某水力发电站为研究对象,对作业工人巡检点和高振动水平区域的全身振动接触水平进行测量和频谱分析,并对全身振动作业工人进行舒适性和允许职业接触持续时间评价。结果该水力发电站发电机层、水轮机层、中间层和涡壳层全身振动的计权加速度的均方根值(RMS)中位数分别为0.894、0.995、1.095和0.904 m/s~2;全身振动的中心频率为1.25 Hz。105个监测点中,91.4%监测点的全身振动作业工人感觉到不舒适,甚至是非常不舒适;仅12.4%监测点作业工人的全身振动允许职业接触时间为8.0 h,不会对其健康产生影响。结论该水力发电站存在全身振动职业接触危害,中心频率1.25 Hz以下的低频振动是该水力发电站全身振动的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制定评分标准、采用稳健z比分数及依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规定的公式,对模拟工作场所的非稳态噪声现场测量规范性、测量结果分析评定、等效声级计算评定三个环节相结合的实验室间比对,对68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非稳态噪声现场测量能力的评估,非稳态噪声现场测量实验室比对合格率为64.7%(44/68)。提示部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技术人员对噪声的定义、测量标准和评价标准未能较好地理解及执行,现场测量操作能力和对结果的评价能力及质量均有待提高,需加强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10.
了解1 000 MW燃煤发电机组噪声危害现状,为大容量燃煤机组噪声危害防控管理提供依据。选择某电厂2×1 000 MW燃煤机组工程为调查对象,对工作场所中噪声强度进行检测,采用个体噪声剂量计对主要接噪岗位进行等效声级噪声强度检测,对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及现有噪声危害防控措施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结果显示,74个检测点中61个点(82.4%)噪声强度超过85dB(A)。24个岗位个体噪声检测显示15个岗位(62.5%)属噪声作业,9个岗位(37.5%)噪声个体检测结果超标。纯音听阈测试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HL 5例,占3.8%(5/130),未检出疑似噪声聋。提示,1 000 MW燃煤发电机组噪声危害严重,企业应制定并实施听力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