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R)方法检测HBV基因型。选取97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疗程12~24个月,分别对HBV基因型和HBV DNA、HBeAg/抗HBe及YMDD变异进行检测。结果B基因型占56.7%(55/97),C基因型占43.3%(42/97)。拉米夫定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B基因型患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3.6%(46/55)、78.1%(43/55)、68.8%(33/48)和57.7%(15/26),C基因型患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78.6%(33/42)、73.8%(31/42)、70.0%(21/30)和66.7%(10/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拉米夫定治疗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B基因型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0.0%(18/45)、46.7%(21/45)、51.5%(17/33)和77.8%(7/9),C基因型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5.7%(16/35)、48.6%(17/35)、62.5%(15/24)和69.2%(9/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拉米夫定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B基因型患者YMDD变异率分别为5.5%(3/55)、12.7%(7/55)、20.8%(10/48)和34.6%(9/26),C基因型患者YMDD变异率分别为4.8%(2/42)、11.9%(5/42)、23.3%(7/30)和33.3%(5/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疗效与HBV基因型未见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
自1995年底Simmons和1996年初Linnen等成功分离了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简称HGV),关于HGV的致病性一直争论不休。我国也证实了HGV感染的存在并对其基因进行克隆,测定了该基因全序列。由于HGV多为重叠或混合其他病毒感染,研究比较困难。至今仍未能证明HGV是肝炎或其他已知肝病的病原,以及它的致病性。笔者于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对HGV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最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30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分为A组(内科治疗)57例,B组(内科+抗病毒治疗)80例,c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治疗)124例,D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中医治疗)41例。观察患者治疗基线、治疗第1、4、8、12周及治疗结束时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胛A)、HBVDNA等指标,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观察其存活情况。应用Kruskal—Willis H检验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四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213,P=0.360),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722,P=0.033)。四组1年病死率分别为36.84%(21/57)、32.50%(26/80)、26.61%(33/124)和24.39%(10/41)。C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566倍(P=0.036);D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396倍(P=0.016)。结论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药物及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术可明显提高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首次调查福建省五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并探讨HBV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临床的可能相关性。方法:收集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等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HBV基因型,应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应分析研究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431份HBV DNA阳性的血清中基因B型275例(63.8%),C型100例(23.2%),D型及其混合型共51例(11.8%)。未见A、E、F型。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泉州和三明地区HBV基因B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福州地区(P=0.002;P=0.006);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重型肝炎都是以基因B型为主要基因型;基因C型在肝硬化中所占比例(47%)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14.5%)和重型肝炎组(14.7%)(P=0.009,P<0.001);基因B型的e抗原阳性率(52.4%)显著低于C型(56%)(P=0.008);基因D型患者e抗原阳性率(30.8%)也低于C型(P=0.051)。对应分析表明HCC与基因D型及其混合型关系密切。结论:①福建省HBV感染以基因B型为主,其次是C型,也存在基因D型的流行。②福建省部分地区基因型B和C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③基因B型在年轻患者中可能与重型肝炎的发展有关;基因C型在年长患者中可能更易导致肝硬化。④基因D型与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1526例老年人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初次调查报告福州市传染病院柳美华,林彩文,官升灿探讨了解老年人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状况,对提高老年病防治和医疗保健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调查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选择1970年~1993年我院收治60岁以上患传染...  相似文献   
6.
超声检查作为肝脏首选影像学检查 ,对肝硬化诊断特异性较高 ,而病理检查被视为诊断金标准 ,两者在诊断肝硬化方面符合率高 ,但亦存在两者明显不符病例 ,对此进行分析有助于引起警惕 ,提高诊断率 ,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 1997年7月至 2 0 0 2年 7月发现的肝炎肝硬化 B超声像改变与病理检查不相符合 7例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30~ 4 6岁。有 HBs Ag携带史或乙肝病史 ,无其它重要疾病史 ,无长期嗜酒史。因乏力、肝功能异常入院 ,行 B超常规腹部扫查 ,观察肝、脾情况并记录 ,后作肝脏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予以对照 ,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福州市及周边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以便更好地治疗及预防手足口病.方法 通过检索归档病历,用Excel 2007统计整理数据,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手足口病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患病时间、年龄、病情轻重及病原学等.结果 5年内共收治手足口病2 385例,5-7月住院患者合计1 415例(59.33%),其中6月份最多,合计701例(29.39%)为流行高峰,2012年和2014年的9月可以见到次高峰.4岁以下的患儿2 006例,占84.01%.取肛拭子标本检测肠道病毒核酸,共检测了525例,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238例,阳性率45.33%,柯萨奇病毒A16 (CoxA16)阳性41例,仅占7.81%.而且在238例EV71阳性患者中,脑炎206例,占86.55%.结论 手足口病在福州地区以夏季高温时为发病高峰期,每年6月形成流行峰值,9月可有次高峰;4岁以下儿童是最主要的易感人群;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为主,且易形成以脑炎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8.
肝性脑病是重型肝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防治原则是针对其发病机制来采取措施或避免及清除肝性脑病的诱因。我院自1999年11月~2001年4月应用肝病新药:L-鸟氨酸-L-天门冬氨酸(商品名阿波莫斯,德国MERZ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肝性脑病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庚型肝炎病毒(HGV)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感染率和探讨其对临床可能的影响。方法:以巢式逆转录PCR法检测1997年1月-1999年12月住院的5024例患者血清中HGV 5’NCR和NS5b基因片段,两者均检出判定为HGV感染,同时与临床类型、肝功能、疾病转归进行比较。结果:①5024例肝病患者中550例检出HGV RNA,总的感染率为10.9%,其中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的感染明显高于急性非甲-戊型、急性甲型和急性乙型肝炎(14.2%和15.8% vs 7.8%、4.6%、8.3%,P<0.05)。②急性戊型肝炎合并HGV感染率高达14.2%,明显高于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P<0.05)。③重叠HGV感染与否并不影响各型肝炎的肝功能损害程度,也不影响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61.43% vs 59.85%,P>0.05)。④27例单一感染HGV的惠性肝炎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HGV的病毒血症与肝炎的临床表现没有相关性,37%(10/27)患者在6个月随访期中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仍有HGV病毒血症。结论:①HGV感染可发生于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②急性戊型肝炎合并HGV感染明显高于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③HGV感染对人类没有重要的致病性,HGV感染不是原因不明的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0.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常有血清甲胎蛋白(AFP)-过性升高或持续性升高,其中有部分AFP呈高水平(AFP〉400μ/L)。笔者应用拉米夫定(贺普丁)联合华蟾素治疗18例AFP〉400μ/L的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效果理想,AFP值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