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5—2016年温州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流行趋势,为疫情的预测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温州市2005—2016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资料,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6年温州市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4 321例,发病率为1.32/10万~104.35/10万,年均发病率为13.64/10万,2007年和2010年出现发病高峰,其他年份呈散发状态。8—10月为集中发病期,报告病例数占77.63%;病例主要分布在洞头区;男性发病率为15.06/10万,高于女性的11.97/10万(P0.01);发病年龄为出生9 d~89岁,平均年龄为21.57岁,10岁病例数较多,占病例总数的34.90%;主要发病人群为学生、幼托儿童和工人等。结论 2005—2016年温州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8—10月为集中发病期,病例主要分布在洞头区,10岁以下是高发年龄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多壁纳米碳圈(MWCNOs)对大鼠血小板黏附及对实验性血栓的影响.方法 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动小室,观察在不同剪切力(500 s-1、1000 s-1)作用下,20 g/ml MWCNOs对大鼠血小板黏附的影响,每组重复至少3次以上.用化学刺激法,分假手术组、溶剂组和MWCNOs组,每组6~9只大鼠,观察2 mg/kg MWCNOs对25%三氯化铁诱导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中的血流变化及其单位长度血栓湿重的影响.结果 (1)剪切力为500s-1,MWCNOs组的血小板黏附数量(58.3±16.1 platelets/0.01 mm2)较溶剂组血小板黏附数量(190.1±36.0 platelets/0.01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剪切力升高至1000s-1时,MWCNOs对血小板黏附的抑制作用消失.(2)血栓形成试验中,尾静脉注射溶剂及2 mg/kgMWCNOs 0和12h后,0时间点的单位长度血栓湿重为:溶剂组0.83 0.12 mg/mm,MWCNOs组0.970.11 mg/mm,12 h时间点的单位长度血栓湿重为:溶剂组0.89 0.12 mg/mm,MWCNOs组1.01 0.15mg/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个时间点溶剂组的血流变化与相应MWCNO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WCNOs对离体血小板黏附存在抑制作用,而尾静脉注射MWCNOs对大鼠实验性血栓中的血流及单位长度血栓湿重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温州市大学生的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现状、人群特征、影响因素及防灾信息来源与需求,为高校开展防灾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温州市2所大学共4个学院427名大学生进行研究。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226名医学院校学生与201名非医学院校学生进行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问卷调查。[结果]温州市大学生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总体水平为53.63%;性别(OR=I.85,95%(CI:1.180—2.890)、籍贯(OR=0.35,95%CI:0.240~0.510)、是否医学院校学生(OR=1.82,95%CI:1.170~2.820)等是影响大学生防灾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大学生防灾信息主要获取途径前3位依次为电视、专家讲座和手机短信。427名被调查大学生中,94.38%认为开展突发自然灾害健康教育很有必要,最需要急救技能、防灾避险和灾后防病3方面防灾信息。[结论]温州市大学生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虽有一定基础,但水平偏低,因此需要有侧重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温州市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状况,探讨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农村健康素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泰顺县2个镇4个行政村共440名15~69周岁农村居民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总健康素养为6.59%,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为10.9%,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为10.5%,健康技能素养为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3);健康科学观、安全与急救、传染病预防、基本医疗、慢性病预防5大类健康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12.27%、33.86%、16.59%、2.73%和1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29,P=0.00)。除性别外,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民族、职业者之间的健康素养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强农村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以低文化程度人群、高年龄组人群、少数民族人群为重点对象;对不同职业、婚姻、经济状况的人群结合其实际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与方法,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5.
陈镭  毛紫娟  杨桂丽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0):1221-1224
目的 了解温州市初中学生预防台风灾害知识与相关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进行预防台风灾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温州市随机抽取2 230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研究。 结果 被调查学生预防台风灾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1.03%,其中灾前准备、灾中避险及灾后防病等三方面知晓率分别为42.11%、83.63%、23.72%,父母长期外地务工的学生总知晓率(57.83%)要低于普通学生(62.44%)(P<0.01),希望获取防灾知识的学生总知晓率(62.22%)要高于无此需求的学生(56.00%)(P<0.05)。在相关行为方面,平时会进行环境中灾害危险因素查找的学生总知晓率(66.94%)比普通学生(56.55%)要高(P<0.01)。学生平时关注台风信息程度越高,学习急救技能主动性越强,其预防台风灾害知识知晓率也越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OR=0.818,95%CI:0.681~0.983),希望获取防灾知识(OR=1.305,95%CI:1.053~1.616)等均是初中学生预防台风灾害知识知晓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学校与家庭联合开展预防台风灾害系统性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相关防灾意识,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预防台风灾害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温州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分析影响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健康素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鹿城、泰顺等8个城乡社区共880名15~69周岁居民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总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1.08%,其中城市居民为17.05%,农村居民为6.59%;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为18.50%,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为9.43%,健康技能素养为23.52%;健康科学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5大类健康问题的素养具备率分别为28.30%、24.32%、16.93%、42.39%和25.68%。城乡居民素养具备率经χ^2检验,P〈0.01;地区、年龄、文化、婚姻、经济及是否医卫工作等是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结论以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和慢性病预防素养为重点内容,加强农村地区、老年人群、低教育程度人群以及低收入人群的健康素养干预。  相似文献   
7.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重要内容,在整个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升公民健康素养,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1]。针对社区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匮乏、工作开展不规范,且各区之间、街道与街道之间、街道与社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2013年温州市创新工作模式,以创健康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以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为范围,以社区为单位,市、区两级疾控机构相互联动,推出“四位一体”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效率与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温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与吸烟行为,为开展居民控制吸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国家级健康素养监测点(龙湾区、苍南县)随机抽取480名15~69岁常住居民,采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和《全国居民吸烟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不同吸烟行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结果 480名调查对象中,现在吸烟112人,占22.63%;已戒烟36人,占7.50%;从不吸烟332人,占69.17%。男性现在吸烟率为36.98%,高于女性的6.95%(P0.05)。具备健康素养的调查对象占5.01%。现在吸烟、已戒烟和从不吸烟者的健康素养总分分别为(33.70±11.70)、(28.06±11.60)和(33.59±11.83)分,从不吸烟者和现在吸烟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均高于已戒烟者(P0.05)。结论温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偏低,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或将有利于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温州市某县城乡居民应对台风灾害的知识与技能干预效果,探索台风灾害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 [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温州市苍南县项目点2 个城镇及2 个农村社区的居民进行为期1 年的台风灾害健康教育干预,问卷调查并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 [结果] 在开展干预活动后,居民防御台风灾害总体意识从干预前的74.96%提高到干预后的85.09%,应对台风灾害知识与技能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3.94%提高到干预后的83.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45、317.63,P 〈 0.01);其中,城镇居民的知晓率增加了4.58%,农村居民知晓率提升了15.15%,农村居民知晓率提高幅度高于城镇居民,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84、379.23,P 〈 0.01)。[结论] 本次干预总体有效,农村社区的干预效果高于城镇社区,应继续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台风灾害健康教育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温州市居民慢性病信息需求及获取途径,为制定切实有效的慢性病健康传播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温州市抽取1 552名15~69岁常住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慢性病预防素养具备情况、信息需求与获取途径。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居民使用新媒体获取慢性病信息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温州市居民最关注的慢性病信息依次为预防措施(68.56%)、疾病危害(63.47%)、临床症状(59.60%)、治疗方法(56.38%)和发病原因(53.93%),对这5类信息关注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3,P0.01)。不同地区、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上述5类慢性病信息关注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州市居民获取慢性病信息所希望的途径居于前5位的分别为医师(74.87%)、电视(52.38%)、报刊书籍(51.29%)、新媒体(51.22%)及家人(48.20%),对上述5种途径的获取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16,P0.01)。除电视外,城市居民通过各类媒体途径的获取意向均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更倾向于通过人际传播渠道获得慢性病信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的居民,新媒体利用率越低(OR值为2.21~3.37);而高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组为参照,初中者OR=0.14,95%CI:0.07~0.25,高中或职高或中专者OR=0.30,95%CI:0.20~0.45,大学及以上者OR=0.48,95%CI:0.34~0.68),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OR=2.35,95%CI:1.67~3.30)是居民使用新媒体获取慢性病信息行为的促进因素。结论应针对不同人群慢性病信息需求与获取途径的特征,灵活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实行多元化健康传播策略,以有效提升公民慢性病预防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