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全麻与腰麻剖宫产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疗效。方法实施剖宫产(cesarean section,CS)并且愿意接受术后镇痛的产妇120例,分为全麻组与腰麻组各60例,术毕均接静脉电子镇痛泵。观察两组48 h内各随访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使用时间、按压次数(D1)、实际进入次数(D2)及产妇满意度评分。结果在术后1~2、4、16及24 h时间点,腰麻组的VAS评分、D1/D2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镇痛泵使用时间长于全麻组(P<0.05),产妇满意度高于全麻组(P<0.05)。结论腰麻后PCIA效果优于全麻,麻醉方式的选择可能会给患者术后镇痛带来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Diana-5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五分类与镜检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与评价。方法 系统研究Diana-5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测定的精密度、总变异、镜检率、敏感性、特异性和过筛符合率,并分析比较与镜检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仪器分类测定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嗜碱性粒细胞(Bas)的精密度分别为1.25%、1.53%、5.96%、7.58%和15.85%,总变异分别为1.82%、2.86%、7.84%、9.32%和17.32%。与镜检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0.956、0.842、0.536和0.328。分类镜检率为20.2%,敏感性98.0%,特异性87.2%,过筛符合率88.1%。该仪器可提示异常白细胞的检测信息,其中非成熟细胞占异常提示信息的51.5%。结论 Diana-5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测定的自动化程度高,结果 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有效发挥仪器的过筛作用,非常适合血常规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b/H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比值法(Hb/MCHC法)校准血细胞分析仪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的可靠性.方法:分别用Hb/MCHC法、配套校准品、非配套校准品和质控品对3台血细胞分析仪Hct进行校准,分析比较各仪器对Hct为低值、中值和高值的新鲜血标本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和偏倚.结果:用Hb/MCHC法对新鲜血Hct定值后校准各仪器,3台仪器测定新鲜血Hct结果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倚均<1.5%.与Hb/MCHC法校准仪器相比较,2台用配套校准品校准的仪器测定Hct结果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倚均<1.0%;无配套校准品的1台仪器测定结果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倚达7.14%.用非配套校准品校准的2台仪器测定结果与配套校准品校准仪器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倚分别达6.78%和7.76%.3台用质控品校准的仪器与Hb/MCHC法校准仪器的测定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倚达7.56%.结论:血细胞分析仪Hct的校准应使用配套校准品或可靠的定值新鲜血,在配套校准品难于及时获得或缺乏时,Hb/MCHC法可作为新鲜血Hct定值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Diana 5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测定参数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与评价。方法 根据国际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颁布的《定量临床实验室方法初步评定试行准则 (EP1 0 T2 )》的要求 ,用Diana 5血液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五分类测定 ,MicrosoftExcel2 0 0 0及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中、高值WBC、RBC、HGB的批内CV<2 % ,低值 <3% ,批间CV <3% ;MCV的批内和批间CV <2 % ;PLT的批内CV <4 .5 % ,批间CV <5 .2 %。WBC、RBC、HGB、MCV的总不精密度 <2 .5 % ,PLT <5 %。WBC、RBC、HGB、HCT、PLT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99、0 .999、0 .999、0 .998和 0 .995。PLT的最大偏差为3% ,WBC、RBC、HGB、HCT的实测值均等于或接近于靶值。WBC的携带污染率为 1 % ,RBC、PLT <1 % ,HGB、MCV为 0。Neu、Lym、Mon、Eos、Bas与镜检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82、0 .95 6、0 .84 2、0 .5 36和 0 .32 8。结论 Diana 5血液分析仪主要测定参数的线性好 ,精密度和准确度高 ,携带污染率低 ;白细胞五分类结果的重复性好 ,准确性较高 ,能有效发挥仪器的过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定量检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健康人、21例PBC患者及56例其他患者的血清AMA-M2水平,应用矩阵决策法分析AMA-M2检测对PBC的诊断效率,并分析比较其与传统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ELISA法检测血清AMA-M2的线性回归方程为LogY=1.3517ΔA+1.1419,r=0.998,线性可达800RU/ml.与传统免疫印迹法相比较,Kappa值为0.87.健康人血清AMA-M2水平为(17.10±1.80)RU/ml;其他疾病患者中病毒性肝炎为(20.40±5.17)RU/ml,胆道疾病(23.00±11.54)RU/ml,SLE(18.24±3.36)RU/ml,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19.80±9.39)RU/ml,分别与健康人群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血清AMA-M2水平为(207.40±174.90)RU/ml,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1).AMA-M2检测对PBC诊断的敏感度为95.2%,特异度96.1%,诊断符合率95.9%,阳性预测值87.0%,阴性预测值98.6%.结论 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AMA-M2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诊断效率高,可作为PBC诊断的重要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实施ISO质量体系认证 构建输血安全管理平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晏 《重庆医学》2006,35(1):8-9
目的通过ISO9001:2000贯标,构建高效的临床输血安全管理平台。方法根据ISO9001:2000标准要求,建立健全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文件系统:以病人为中心,程序控制,修正现有程序,预防和纠正措施,以压持续改进。结果建立了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满足了临床的服务要求,达到了预期的质量管理目标,安全意识和服务质量显著提离。结论ISO9001:2000标准的应用,对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高效的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诊检验医学模式及其快速检验设备配置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检验医学模式,合理配置临床检验设备资源,有效确保快速检验通道畅通。方法统计2002.7~2003.6和2003.7~2004.6两个时段检验项目的工作量和急诊量,并进行同期对比分析。结果急诊检验项目的总体分布主要为血常规、尿常规、常规生化、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凝血象、血气分析、微生物检验等,其中血常规、尿常规、凝血象和常规生化在急诊检验总体分布中的构成比分别为24.2%,18.2%,14.5%和26.7%;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血气分析、微生物快速培养的急诊量分别系同期工作量的46.7%,61.5%,80.4%和63.5%。配置相应的快速检验设备后,急诊量同期增加28.8%。结论血常规、尿常规、常规生化、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凝血象、血气分析、微生物检验等试验项目系构成我院急诊医学检验的主要模式。合理配置设备资源,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和速度,有效确保快速检验通道畅通,是检验医学学科建设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杨晏 《四川医学》2000,21(7):659
患者 ,男性 ,78岁。因脑出血入院。行脑室及脑血肿引流术后病情反复。 WBC计数和体温持续升高 ,并发严重肺部感染。给予头孢他啶、激素等药物治疗 ,无明显效果。期间多次作脑脊液及痰培养 ,均检出洛菲不动杆菌 ,且药敏试验无敏感抗生素 ,直至发生感染性休克、死亡。细菌鉴定 :脑脊液增菌培养 2 4小时阳性 ,转种血平板 ;痰直接接种血平板。两者均 37℃培养 2 4小时可见灰白色、圆湿、边齐、直径 1mm左右不溶血菌落 ,伊红平板上为浅粉色、圆湿、较小菌落 ,SS平板上不生长 ,革兰染色为阴性球杆菌。生化反应 :氧化酶( - )、葡萄糖氧化 ( - )、…  相似文献   
9.
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国产0 3 %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病例分层随机加入试验组及对照组 ,对照药物为0 3 %氧氟沙星滴眼液 ,对比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8年4月~12月共观察132例 ,其中试验组67例 ,对照组65例。各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为80 %以上 ,两组的痊愈率及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但左旋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更低 ,角膜炎病例中试验组的平均治愈日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0 3 %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细菌性角膜炎、结膜炎疗效好、疗程短 ,无明显不良反应 ,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两种血液凝固仪测定PT、APTT、Fbg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以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评价两种血液凝固仪。方法:使用STA—Compcat全自动凝血仪凝固(磁珠)法,使用Sysmex-CA50半自动凝血仪光学(散射光)法,分别测定PT、APTT、Fbg。结果:一般情况下无显著性差异,但散射光法受标本纯度的干扰。结论:两种血液凝固仪测定PT、AFTT、Fbg结果具有可比性。但在标本浊度有变化时STA优于CA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