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常引起晕厥发作,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药物治疗不能降低死亡率,我们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过去临床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因子的生物风险管理较受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投入和措施较多[1-3],但从临床实验室质量安全体系构建的完整性角度讲,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尚存不足。目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发布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CL02)[4]、国家卫计委发布的等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1)[5]等文件均对除生物风险外的其他安全风险如实验室内医疗安全风险、信息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成都地区城乡育龄妇女营养状况,了解育龄妇女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利用中国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开展的"中国育龄妇女营养状况调查"项目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中麻醉相关死亡的原因。方法对2002—2011年间国内文献公开报道和成都地区孕产妇死亡评审病例中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或(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引起剖宫产死亡的6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例病例缺少年龄报道,其余病例年龄24-35岁。2例为瘢痕子宫。1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4例硬膜外腔阻滞麻醉,1例硬膜外腔与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麻醉危象出现时间在给予麻醉药后3~55min。2例死亡病例未做尸检,其余4例硬膜外腔阻滞麻醉者均做尸检,其中3例发现硬膜有裂伤,脑脊液外渗;另1例为瘢痕子宫,尸检报告腰段脊髓切面均未见出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有羊水中细胞成分和微血栓,不排除羊水栓塞,未提及检查穿刺点附近硬膜有无破损。结论由于操作为盲式,硬膜外给药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硬膜下腔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并由此导致孕产妇死亡。因此,在麻醉过程中,务必操作仔细,避免损伤硬膜,必须给予试探剂量,同时密切观察孕产妇生命体征,特别是有瘢痕子宫者更应关注。  相似文献   
5.
杨丽琼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05-3406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高血压患者行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血压控制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压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合理饮食、遵医嘱用药、坚持运动、自我检测血压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医院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控制好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原因,总结孕产妇死亡救治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2007~2012年115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及评审情况。结果 2007~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大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2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5例死亡孕产妇中直接产科原因死亡60例(52.17%);间接产科原因死亡55例(47.83%);产科出血(41例)仍居首位,占直接产科原因的68.33%。直接产科原因中产前检查次数5次(含0次)的死亡孕产妇占61.67%,明显高于产前检查5次以上的孕产妇死亡数;而间接产科原因中产前检查次数5次(含0次)的死亡孕产妇占60.00%,也明显高于产前检查5次以上的孕产妇死亡数,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省市级医院死亡的孕产妇数量明显多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其他(P0.05)。可避免死亡占63.48%,不可避免死亡占36.52%,其中各级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在可避免死亡孕产妇(73例)的首要影响因素中占首位,为93.15%(68/73),个人及家庭知识技能问题占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孕产妇可避免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各级医务人员知识技能欠缺,责任心不强。切实加强医疗助产机构的业务培训及监管,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右佐匹克隆与睡眠集束化模式干预对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心理弹性、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96例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睡眠集束化模式干预,观察组48例增加右佐匹克隆治疗,对比两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心理弹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Brief Psychiatric Status Checklist,MMSE)、病理行为评分表(Pathological Behavior Scale,BEHA VE-AD)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BEHA VE-AD评分、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问题。方法对该院接检查确诊后出现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110例,以血糖控制的程度为主要依据对患者分为满意组与不满意组两组,每组患者55例,通过临床得出的资料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全面分析对比。结果通过临床效果发现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直接影响到患者最终的妊娠结局情况,相对于不满意组的并发症情况,满意组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实践证明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能够最大限度的限制母体以及围产儿的临床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9.
血清前白蛋白降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清前白蛋白(PA)的检测不仅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同时也能及时和敏感地反映蛋白质合成原料的供应情况。我们对肝病患者进行了血清PA检测,并与血清白蛋白(ALB)进行了对比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检测对象健康对照组137名,18~73岁。肝病组144例,...  相似文献   
10.
2001~2006年成都市孕产妇死亡分析及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寻求影响死亡的因素,为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001~2006年度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全市孕产妇死亡125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MMR)28.5/10万,其中常住人口平均MMR 21.9/10万,流动人口平均MMR 71.1/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第1位是产科出血,而内科合并症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由第4位上升为第2位.死亡病例中,选择在乡卫生院、家中或个体诊所分娩的占51.38%.结论及时掌握孕情,提高孕期保健覆盖率和保健质量,提高基层产科人员综合知识水平和综合急救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