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痘传染性较强,极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儿童中造成暴发与蔓延,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1-3].为掌握杭州市学校水痘聚集性疫情的特征,以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现将杭州市2012-2017年学校水痘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2016年3月,杭州市萧山区发生一起婴儿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后猝死事件,引起公众对疫苗安全性的质疑。浙江省、杭州市和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专项调查小组,联合萧山区公安、民政、药监和司法等部门,对死婴接种场所、居住场所、就诊医院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访视,对尸体进行法医病理学检验和病原体检测。5月17日,杭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判定死者死因为间质性肺炎,与OPV接种无关,属于偶合症。本文报道该起猝死案例的处置经历,为类似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杭州市医护人员接种麻疹疫苗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护人员麻疹疫苗接种率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年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杭州市省级、市级、县级综合医院各2家,传染病专科医院和儿童医院各1家,对麻疹感染低风险和高风险科室的医护人员开展麻疹疫苗相关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疹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49名医护人员,141人自述曾接种过麻疹疫苗,接种率为40.40%;93.41%的调查对象认为医护人员有必要接种麻疹疫苗。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麻疹感染低风险科室工作(OR=1.91,95%CI:1.20~3.04)是医护人员接种麻疹疫苗的阻碍因素,认为麻疹疫苗有效(OR=0.40,95%CI:0.21~0.78)、知晓国家或省卫计委关于建议医护人员接种麻疹疫苗相关通知(OR=0.50,95%CI:0.28~0.91)和所在医院近年来组织过麻疹疫苗接种(OR=0.35,95%CI:0.22~0.57)是医护人员接种麻疹疫苗的促进因素。结论杭州市医护人员麻疹疫苗接种率较低,但接种意愿较高,加强麻疹疫苗接种建议和疫苗有效性的宣传,医院定期组织医护人员接种麻疹疫苗有利于提高接种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蜡疗联合中药脐敷干预腰椎开放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腰椎开放手术后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剔除4例,对照组剔除2例.对照组(33例)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蜡疗联合大承气汤脐敷干预.2组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综合疗效,胃肠道症状定量表(GSPS)评分,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含量,心率变异性指标[极低颤动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4h 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NN50除以总的NN间期个数(PNN50)]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77%(30/31),对照组为78.79%(2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GSP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血浆胃泌素水平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肛门恢复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或P<0.01);干预后2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观察组HF、RMSSD、PNN50,对照组HF、PNN50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干预后观察组HF、RMSSD、PNN50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期间观察组有2例皮肤药物过敏,1例腹泻.结论:蜡疗联合中药脐敷干预腰椎开放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抑制肠道炎性渗出,减轻肠道水肿,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一起以成人为主、主要通过社区医院传播的麻疹爆发疫情的调查,探索麻疹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疫情进行三间分布描述,通过共同暴露因素寻找疾病传播链。结果:该起疫情共报告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11例,9例为成人,2例为周岁以下儿童,所有病例均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病例分布在同一乡镇的5个村。10例续发病例中7例在医院输液室有接触史,3例有密切接触史。结论:社区医院是该次疫情传播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性病在皮肤科门诊中逐渐增多 ,其中梅毒增多尤为明显 ,梅毒表现多样 ,易误诊。现将我科于 1 998- 0 1 - 0 1~ 2 0 0 0 -1 2 - 31门诊诊治的梅毒 2 0 7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 2 3例 ,女 84例 ,男女之比为 1 .46∶ 1 ;年龄 1 3日龄~ 64岁 ,其中婴儿 2例 ,1 5~ 2 0岁 1 2例 ,2 1~ 30岁 92例 ,31~ 40岁 61例 ,41~ 50岁 2 6例 ,51~ 60岁 8例 ,>60岁 6例。已婚 1 4 2例 ,未婚 50例 ,离婚 1 5例。职业 :个体户及待业者 77例 ,工人 35例 ,农民 38例 ,服务行业 1 7例 ,驾驶员 5例 ,干部 9例 ,教师 4例 ,学生 3例 ,家庭妇…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常见病,有关高血压致病因素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形成,文章通过介绍目前中医心理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及干预效果,试图从"心理学本土化运动"以及"心理治疗与世界观"两个视角回答:为什么中医心理学在治疗高血压病具有原创的优势,也更多的为患者所接受,相比西方心理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培训结合行为转变理论的阶段性指导对提高临床实习护理学生(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的效果。[方法]对实习的100名临床护生进行系统与循序渐进地人文关怀教育和行为能力培训,在这过程中结合行为转变理论的阶段性指导,并用关怀行为量表评价护生在实习前期(本研究规定为实习前1周)与实习末期(本研究规定为实习结束前1周)人文关怀能力提升情况。[结果]所有护生在实习末期的关怀行为量表得分均较实习前期明显提高(P0.01),并且所有护生在实习期间对病人实施护理人文关怀情况也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通过结合行动转变理论指导对实习期护生进行系统与循序渐进的人文关怀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载药纳米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抗过氧化作用。 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灌胃法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肝纤维化组、空白纳米颗粒组(SPIO组)、大豆异黄酮组(SI组)、载药纳米颗粒组(SI-SPIO组),每组24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其他各组除四氯化碳灌胃外,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SPIO、大豆异黄酮和SI-SPIO载药纳米颗粒尾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肝脏生化指标、过氧化损伤指标和肝脏组织学变化。 结果  8周后对各组大鼠的肝脏生化指标和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SI组和SI-SPIO组明显优于肝纤维化组和SPIO组;过氧化指标检测,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组和SPIO组MDA明显升高(2.45±0.77,2.69±1.01,P<0.05),GSH-Px和SOD明显降低(300.74±16.25,299.18±15.57和409.77±20.46,431.56±19.25,P<0.05);与肝纤维化组相比,SI组和SI-SPIO组MDA明显降低(0.85±0.12,0.90±0.02,P<0.05),GSH-Px和SOD明显升高(340.25±11.85,366.45±14.83和467.27±16.11,485.75±22.54,P<0.05)。SI-SPIO组过氧化指标较SI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 结论  大豆异黄酮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载药纳米有助于药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医人格及体质特征对糖尿病(MD)合并冠心病(CHD)的患病风险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五态人格测验、五五体质检测测定110例T2MD患者的中医人格及体质特征;运用EXCEL及SPSS中决策树的CHAID算法,建构中医人格、体质类型预测MD患者合并CHD的患病风险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加以评估。结果 以少阴人格、阴寒质、血瘀质为预测变量构建的MD患病风险模型经10折交叉验证预测准确度为93.6%,准确率较高,并得到3条预测冠心病患病风险的规则。结论 以中医人格及体质特征预测MD合并CHD的风险规则符合中医传统认识,对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冠心病的防治及临床辨体论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