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与显微镜外环口下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高选择性的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高位扎术(LV组) 162例(不育64例),显微镜下低位精索静脉结扎术(MV组) 148例(不育6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差异,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第3、6个月精子改善情况,术后1年配偶自然怀孕率等。结果:术后随访1年,LV组较MV组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 0. 05),分别为(60±16) min和(92±23) min;单侧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 0. 05),分别为(38±7) min和(45±10) min;两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相当(P 0. 05),分别为(14 862. 7±813. 2)元、(3. 2±0. 7) d和(13 907. 3±729. 2)元、(3. 5±0. 9) d;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精子浓度及a+b级精子百分率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提高(P 0. 05),但术后6个月两组精子浓度及a+b级精子百分率均显著提高(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睾丸疼痛(1. 8%、0. 7%)、附睾炎(1. 2%、0%)及术后1年配偶自然怀孕率(35. 9%、39. 1%)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但LV组复发率为7. 4%、MV组复发率为1. 4%(P 0. 05)。结论:保留睾丸动脉及淋巴管的腹腔镜下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与显微镜外环口下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疗效相当,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HCN4)蛋白在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模型大鼠膀胱及脊髓背根节(DRG)中的表达变化。方法①成年雌性SD大鼠(240~260g)随机分为OAB-4周、OAB-6周、OAB-8周(每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采用尿道近端结扎法,建立膀胱出口梗阻(BOO)诱导的OAB动物模型。②建模后4、6、8周行尿流动力学检测,筛选OAB动物。③应用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对照组及OAB模型不同时间点大鼠膀胱黏膜层及肌层内HCN4通道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检测上述不同处理组大鼠膀胱对应脊髓背根节(DRG)中HCN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膀胱尿动力学检测结果提示:OAB组膀胱逼尿肌自发性收缩频率随时间明显升高,且8周组明显高于4周及6周组。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CN4通道蛋白在对照组及OAB组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OAB组的膀胱黏膜层及肌层中HCN4蛋白表达量随OAB发生时间均显著增高(P0.01),在OAB-8周组达到最高。DRG组织中HCN4通道蛋白随OAB发生时间显著增高(P0.01),且OAB-8周组表达量最高。结论 HCN4通道在大鼠膀胱黏膜层、肌层以及膀胱对应脊髓DRG中均有表达,且OAB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多,并随OAB发生时间而升高。提示HCN4通道可能参与了OAB膀胱功能的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β-catenin通路下游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整合素β样因子1(ITGBL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其抑制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  方法:①将LoVo细胞分为健脾解毒方不同浓度(0、50、100、200 μg/ml)组,各组分别予以相应浓度的醇提物溶液。干预48 h后,PCR检测RUNX2、ITGBL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UNX2、ITGBL1的蛋白表达。②构建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UNX2基因沉默LoVo细胞。将转染细胞分为对照组(shRNA/NC)、健脾解毒方(中药)组(shRNA/NC+200 μg/ml健脾解毒方醇提物)、RUNX2基因沉默组(shRNA/RUNX2)、RUNX2基因沉默+中药组(shRNA/RUNX2+200 μg/ml健脾解毒方醇提物),各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干预。细胞培养48 h后,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PCR检测ITGBL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TGBL1的蛋白表达。  结果:①健脾解毒方能够明显抑制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分子RUNX2、ITGBL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②RUNX2基因沉默可抑制LoVo细胞迁移,与对照组相比,迁移细胞数和ITGBL1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RUNX2基因沉默+健脾解毒方组与RUNX2基因沉默组比较,迁移细胞数和ITGBL1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RUNX2是健脾解毒方抑制结直肠癌细胞转移的关键靶点,健脾解毒方通过抑制RUNX2,下调ITGBL1表达,进而发挥抗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N-Myc下游调节基因-2(N-Myc downstream-regulated gene 2, NDRG2)过表达对人膀胱癌T24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采用携带NDRG2基因的慢病毒Lenti-NDRG2感染T24细胞,构建稳定过表达NDRG2的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T24细胞中NDRG2、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和MMP-9的表达,Transwell体外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过表达NDRG2对T24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结果: 建立了稳定过表达NDRG2的T24细胞株。与Lenti-Lacz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Lenti-NDRG2组NDRG2蛋白的表达\[(30.1±1.27) vs (9.9±1.24)、(8.2±1.28), P<001\]明显提高;Lenti-NDRG2组MMP-2 \[(13.5±1.32) vs (30.7±1.29)、(28.8±1.30), 均P<0.01\]和MMP-9 \[(11.7±127) vs (25.2±1.28)、(26.4±1.31), 均P<0.01\]的表达明显降低;Lenti-NDRG2组T24细胞的侵袭细胞数\[(18.1±3.4) vs (88.5±4.2)、(90.2±4.1)个,均P<0.01\]和迁移细胞数\[(20.1±3.5) vs (109.4±5.6)、(113.0±4.9)个,均P<0.01\]明显减少。 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NDRG2基因过表达可能通过降低MMP-2和MMP-9的表达而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的转移与侵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行腹腔镜下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8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视频。男12例,女16例,左侧15例,右侧12例,双侧1例。巨输尿管症22例,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医源性损伤3例。年龄8~48岁,平均(31±9)岁。28例均行经腹途径腹腔镜下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中将输尿管牵拉出体外裁剪。 结果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病例。手术时间65~150 min,平均(96±26)min,出血10~40 ml,平均(25±8)ml,术后住院4~7 d,平均(5.8±1.2)d,术后无漏尿,引流管3~5 d拔出,尿管留置1周,输尿管支架管留置45 d。术后随访6~24个月,行超声及CT检查,其中25例肾积水较术前不同程度减轻,2例较术前无加重,膀胱排泄性尿路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给予动态观察;1例进行性加重,造影提示吻合口狭窄,给予行球囊扩张后好转。 结论腹腔镜下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安全、简单、高效、抗返流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外压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患者行腹腔镜下血管悬吊不离断肾盂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 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至2017年经影像学诊断为UPJO的患者,并筛选出因血管外压所致UPJO患者13例;对上述患者行腹腔镜下外压血管悬吊法治疗;术中严格进行利尿实验,确保无输尿管腔内狭窄,对该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手术时间约65~125 min,平均9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 ml,手术的成功率为100%,术中均行利尿实验,排除管腔内狭窄后行腹腔镜下外压血管悬吊术,13例均未转开放。7例伴有腰腹部疼痛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不适均消失;术后3个月行肾脏CT检查发现13例患者肾积水较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6个月复查CT肾积水较前缓解;并且进行利尿试验,患肾积水无加重。 结论对于血管外压所致UPJO的患者,术中明确无管腔内狭窄后行腹腔镜下血管悬吊术,术后随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人类血红素敏感基因1(HRG-1)在膀胱正常组织和膀胱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siRNA干扰技术抑制HRG-1在膀胱癌T24细胞的表达水平,观察其生长增殖的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膀胱肿瘤(膀胱乳头状瘤25例,低级别膀胱癌30例,高级别膀胱癌30例)和20例膀胱正常组织石蜡标本中HRG-1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临床病理分析.设计针对HRG-1基因的siRNA,转染膀胱癌T24细胞,应用免疫印迹法和RT-PCR分析HRG-1 siRNA的表达,MTT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增殖凋亡的变化.结果 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HRG-1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G-1的阳性表达与膀胱肿瘤病例分级、临床分期相关(P<0.05);转染siRNA后,HRG-1表达水平下降,MTT和FCM检测发现,细胞增殖曲线受到抑制,HRG-1-siRNA转染组与空载体转染组及未转染组比较,细胞凋亡比例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iRNA-HRG-1处理T24细胞后,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同时凋亡比例增加,提示HRG-1基因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NDRG2)在膀胱正常组织和膀胱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NDRG2的表达与膀胱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膀胱癌、10例膀胱乳头状肿瘤及10例膀胱正常组织石蜡标本中NDRG2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NDRG2在正常膀胱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0.0% (8/10),在膀胱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0.3% (25/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P<0.05);NDRG2的阳性表达与膀胱肿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288,P<0.05),与C-myc表达呈负相关(r=-0.436,P<0.01),与p53表达呈正相关(r=0.717,P<0.01).结论 NDRG2基因在膀胱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提示该基因可能对膀胱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胃癌骨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2005 ~ 2015 年收 治的胃癌骨转移患者139 例,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胃癌患者常见的 骨转移部位依次为脊柱、骨盆及肋骨。胃癌骨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5.1 个月,确诊骨转移后患者中位生存 时间为5.7 个月。TNM 分期、同时或异时性骨转移、是否化疗及是否双膦酸盐治疗是影响胃癌骨转移患者 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 <0.05)。而骨转移后是否接受化疗是影响患者骨转移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P <0.05)。结论 骨转移多发生于胃癌病程晚期,患者一旦发生骨转移则提示预后差,化疗可延长患者骨转 移后的生存时间。临床医生应注意筛查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心理因素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中医心理与肿瘤疾病的关联性研究却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在中医心理防治肿瘤的过程中,应突破目前的诊疗模式,将中医心理"三步走法"应用于肿瘤防治:一是在肿瘤发生前普及"未病先防心理";二是在肿瘤发展中加强"既病防变心理";三是在肿瘤转移时注重"已变延缓心理"。文章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索中医心理"三步走法"在肿瘤防治中的新思路,突出体现中医个体化和治未病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